怕生

基本信息

怕生
拼音:
解釋:1. 認生,小孩怕見生人。如:怕生的反應。如:一個怕生的人。

教育學者史路夫(Sroufe)在嬰兒情緒發展階段理論中提出陌生人焦慮(stranger anxiety)一詞,也就是嬰兒對陌生人的一種小心注意。通常3~4歲後就會減少,不過,這也會因人而異,有些成人還是會持續一直存在這種反應。

8個月大後就會認人:

根據史路夫的研究指出,嬰兒很少在6個月之前對陌生人害怕;有些嬰兒甚至會以微笑面對陌生人,並願意接近對方,只要有人在旁邊,他就會發出聲音,表現出快樂的感受。

到了8~9個月大時,情況則出現變化。當不認識的人突然接近他、或在他尚未習慣此陌生人之前便碰觸他或抱起他時,那么嬰兒多半會停幾秒鐘後即哇哇大哭

對熟客人較友善: 

影響嬰兒對陌生人反應因素之一,是視主要照顧者對新加入者(陌生人)作何種反應而定。比如讓一名陌生人接近一位有10個月大孩子的家長,而家長以肯定或中性的口氣和孩子談到此陌生人,嬰兒也會對此陌生人較友善,而且較可能靠近他。

退避性氣質:

孩子的先天氣質共分為9種,分別是活動性、規律性、趨避性、適應性、反應強度性、反應平緩性、情緒本質性、注意力分散性、堅持性等。趨避性是表示當孩子第一次遇到新的刺激時,他所表現的態度是接受還是退縮。

如果孩子對陌生人的態度是傾向於接受,則表示他的先天氣質是屬於趨進性;但若是他傾向於退縮或拒絕,則代表他的先天氣質是退避性。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