怒族“若柔”語言

怒族“若柔”語言

怒族主要居住在雲南怒江兩岸的丙中洛至普拉底地區,由4個支系組成,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自稱“阿龍”。據不完全統計,貢山的“阿龍”主要有生恰、占蘇、困欠、伊蘇、氣敢、滾拉、勒包、本東、貢馬、南木大東等20多個氏族。

信息

怒族“若柔”語言 省級Ⅰ-3

怒族怒族

簡介

怒族主要居住在雲南怒江兩岸的丙中洛至普拉底地區,由4個支系組成,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的怒族自稱“阿龍”。據不完全統計,貢山的“阿龍”主要有生恰、占蘇、困欠、伊蘇、氣敢、滾拉、勒包、本東、貢馬、南木大東等20多個氏族。
怒族先民沒有文字,漢文史籍中對怒族的記載也極少。怒語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從語支上看,由於怒族的族源複雜,加之歷史上受交通等方面的因素制約,各支系間語言不通。迄今為止,語言學界還未能對怒語的支屬進行明確的劃分。由於與其他民族雜居,怒族通常也會說傈僳語、獨龍語、漢語、藏語、勒墨語及納西語等的一個語種或數個語種,有的人能掌握四五種語言。
貢山獨龍族和怒族使用的語言基本一致,但又存在著一定的差異。據《怒族簡史》(國家民委民族問題五種叢書編委會編輯,雲南人民出版社,1987年)載,貢山怒語與獨龍語完全可以通話,辭彙方面根據對459個詞的比較,其中語音詞義全同的約占40%,詞義相同語音接近的約占33.3%,其餘約有26%的不同詞,但都有顯著的對應規律。

語法

怒語與獨龍語基本相同,有以下幾個顯著特點:有15個複輔音:pl、bl、ml、tl、dl、kl、gl、pt、bt、mt、tt、dt、kt、gt、xt;輔音分清濁;吐氣很不發達;元音分長短;輔音韻尾多至8個即m-n-r-l-p-t-k-g;元音韻尾部卻少至1個-I;有高、低兩個聲調;語序是“主語+賓語+動詞”,如:“我酒喝”,“你什麼乾?”;動詞有表示人稱、數、陳述、命令、使動的形態變化,表示疑問的方法多用疑問代詞;與不同的名詞配合,有各種不同的量詞如:GIP個,指人;meij個,指物。
貢山怒語與福貢怒語、獨龍語部分能通話,語法也基本一致。根據專家們對459個怒語及獨龍語的辭彙的比較,其中語音詞義全同的詞約占10%,詞義相同、語音相近的約占25%,部分能通話。福貢怒語與獨龍語的語法現象大體一致,但辭彙差別較大,兩種語言間不能溝通。怒族語言傳承方式為父母傳子女,傳承情況良好。
怒族語言在怒江兩岸傳承情況好,流傳地較廣,98%的當地怒族民眾都能很流利地講怒族語言。

怒族的語言文字

怒族內部分為四個具有不同文化淵源和語言相異的支系。由北向南,居住在西藏自治區察隅縣察瓦龍鄉和雲南省貢山獨龍族怒族自治縣丙中洛鄉和捧打鄉的怒族稱“阿龍”,人口近7000人,過去又叫“貢山怒族”;居住在雲南省福貢縣上帕鎮和鹿馬登鄉的怒族稱“阿怒”,人口約6000餘人,過去又叫“福貢怒族”;居住在今福貢縣匹河怒族鄉的怒族稱“怒蘇”,是人口最多的一個支系,有8000多人,因匹河鄉過去屬原碧江縣,因此又稱“碧江怒族”;而居住在雲南省蘭坪白族普米族自治縣瀾滄江兩岸兔峨鄉的怒族稱“若柔”,人口2000餘人,過去又稱“蘭坪怒族”或“兔峨怒族”。
怒族人口雖然不多,但四個支系卻分別使用四種不同的語言。這四種語言都屬漢藏語系藏緬語族,但語支未定。其中,怒蘇語、若柔語和彝語支語言相近,並有一些詞根相同的辭彙;而阿龍語和阿怒語與彝語支語言相去甚遠,有類似景頗語的特點。尤其是阿龍語和獨龍語基本相通,是一種語言的兩種變體方言。
在怒族各支系中,由於長期和周圍傈僳、藏、白、漢、獨龍等民族相處雜居、聯姻通婚、交流來往,因此雙語現象和多語現象較為普遍。許多怒族居民除了本民族語言外,分別都能說傈僳語、漢語、藏語和白語。而在阿怒人中,本民族語言已退化為家庭語言,社區交往轉用傈僳語的趨向較為突出,同時,當地的傈僳語中也吸收了不少阿怒語的成份。
怒族各支系的語言都沒有相應的文字,並且不同村寨的方言亦有一定的區別。人們世世代代用口語來傳承本民族的歷史文化,進行人際交往,交流思想感情。歷史上曾一直沿襲古代“結繩記數”、“刻木記事”的原始方法來記錄和傳遞信息。
新中國成立以後,在怒族地區發展了以本民族語言為輔助工具擇用漢語文為主的民族教育事業,從而促進了本民族經濟文化的發展,提高了勞動者的文化素質。每年都有相當數量的怒族子弟上完國小到國中,獲得九年義務制教育,有的還分別畢業於高中、中專以至大學,成了本民族的知識分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