忙畔街道辦事處

忙畔街道辦事處

忙畔街道辦事處,中國行政區劃名,隸屬於雲南省臨滄市臨翔區,位於臨滄城北郊,因駐地忙畔村而得名,建置歷史560餘年。

基本信息

街道概況

(圖)三級聯創獎牌 三級聯創獎牌

臨滄市臨翔區忙畔街道位於臨滄城北郊,地跨東經100°6′,北緯23°55′之間。街道辦事處所在地距區政府4.5公里。東與幫東、馬台兩鄉相毗鄰,南接鳳翔街道,西鄰章馱鄉,北與螞蟻堆鄉接壤。轄區占地面積263平方公里,最高海拔2772米,最低海拔1200米。地勢北高南低,山脈南北走向,屬怒江水系,氣候溫和,屬亞熱帶低緯度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日照時間2115.9小時,年平均降雨量1163.9毫米,年平均降雨日171天。街道下轄忙畔、忙令兩個社區和青華、文偉、丙簡、岔河、明子五個村民委員會,共有88個自然村,215個村民小組,2個居民小組。2007年末有農戶7858戶,勞動力19756個,鄉村人口32684人,其中:少數民族人口8610人,農業人口31211人。年末耕地面積22302畝,其中:水田15460畝,旱地6842畝,人均耕地面積0.71畝,主要種植水稻、玉米、小麥、豆類和紅薯等農作物。年末經濟林果面積24799畝,人均擁有林果面積0.78畝,主要種植茶葉、核桃等經濟林果。年末農村經濟總收入9360萬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181元,農民人均占有糧食292公斤。

農村科技

(圖)忙畔街道辦事處辦公樓忙畔街道辦事處辦公樓

龍膽草種植

龍膽草全身是寶,根、莖可以入藥,種子可用於繁殖。

岔河村冷水、荒田兩個自然村,居住著144戶農戶,耕地面積550畝,輪歇地300畝,海拔2000—2200米,氣候冷涼,山巒起伏,土壤脊薄,農作物生育期長,產量低,僅靠種植一般的農作物農民增收難。針對這一實際,當地的民眾根據這裡的地理環境,自發種植起了龍膽草。

自2005年零星種植10多畝,獲得成功後,現已發展到70多畝,平均每戶種植近0.5畝,每畝收入2000多元。種植最多的農戶李保華,2006年收入7000多元,今年11月份以又開始陸續採收,預計收入可達1萬多元。是兩個自然要村繼茶葉收入之後的又一大支柱產業,成為農民增收的又一個新亮點。

煙田秋耕為來年

秋耕整地是冬耕起壟的基礎。秋耕的好處在於改善土壤的通氣性和保墒能力,提高土壤微生物的活性,促進生土熟化,消滅雜草,可直接殺傷部分蟲害,提高土壤肥力,減少水分蒸發,防止表皮板結。

秋耕宜早:秋季土壤含水量最多,墒情最好,溫度較高,濕度較低,如果地面板結裸露,地表蒸發量大,應當及時收穫、滅茬,耕耙保墒。早秋耕可及早減少殘株雜草對土壤收雨能力。

2、秋耕宜深:一是深秋耕可程度打破梨底層,將部分生土翻到地表,藉助秋季光熱曬土育肥,土壤微生物活動較旺,促進生土變熟土。二是深耕有利於提高土壤肥力,秋耕可以起到有雨收雨和無雨保墒的雙重效果。

3、秋耕必耙:一是隨耕隨耙,減少土壤水分的蒸發散失。二是雨後必耙,防止土壤板結,鬆土保墒。三是促進翻到地表的生土熟化,增加活土層,有利於冬耕起壟和今後煙株根系生長發育,同時也可以殺滅部分蟲源和雜草。有了深秋耕基礎,凍前起壟可以淺耕起壟。可以提高冬耕起壟壟質量,而且為來年培土作業準備了活土。
保管剩餘農藥“五注意”

時至秋收,有些農戶購買的農藥尚未用完,在保管過程中要做到“五注意”。

第一、要注意實行密封。敵敵畏、樂果、辛硫酸等到一些農藥易揮發失效,造成空氣污染,保管時一定要把瓶蓋擰緊,實行密封。

第二、要注意保持溫度。大多數粉劑農藥在高溫情況下,其質量容易受影響。溫度越高,農藥越容易融化、分解、揮發,甚至燃燒爆炸。一些乳劑農藥在遇到高溫後,也會破壞其乳化性能,降低藥效。而有些瓶裝液體農藥當遇到低溫結凍,形成塊狀,或使瓶子炸裂,在保管這類農藥時應保持室內溫度在1攝氏度以上。另外,辛硫酸類農藥怕光照,長期見光曝曬,會引起農藥分解變質和失效,在保管時要避免高溫和日曬。

第三、要注意保持乾燥。粉劑農藥和植物調節劑很容易吸潮結塊,所以,保管存放農藥的場所應當保持乾燥,嚴防漏雨飄雪。還要留有窗戶,以便通風換氣,保持相應溫度在75%以下。

第四、要注意分類存放。農藥分為鹼性、酸性和中性。鹼性農藥有石硫合劑、波爾多液等;酸性農藥有敵敵畏、樂果、澳氰菊酯等;中性農藥有克瘟散、1059等。這三種不同性質的農藥,在貯存保管時要隔開存放,距離保持在0.5米以上,否則,會使農藥變質失效。另外,對用不完的兩種農藥更不能混裝在一個瓶內,以免失效。

第五、要注意防止事故。凡是農藥都有不同程度的毒性,在保管時最好是放在專櫃或木箱中,並要在外面加鎖。農藥不能與糧油、豆類、種子以及蔬菜同室存放;乳油劑和煙燻劑農藥不能和火柴、機油、柴油、鞭炮等易燃易爆物品放在一起,以免發生事故。

忙畔街道2007年科技入戶效果好

為提高農民科技素質,提升農業科技推廣服務能力,加快農業成果的轉化利用,增強農產品競爭能力,促進農業增效、農村發展、農民增收,忙畔街道2007年在文偉、丙簡、岔河、明子4個行政村選擇主要勞動力從事農業生產,科學種養水平和經濟效益較高,擁護黨在農村的方針政策,明禮成信,遵紀守法,民眾公認,樂於幫助和帶動周邊農戶依靠科技發展生產的143戶農戶為科技示範戶,示範面積430畝。主推優質玉米雲優21、雲優105雲瑞6號。配套推廣地膜覆蓋、規範化栽培、平衡施肥、病蟲害綜合防治。圍繞主推品種和配套技術,對農民進行農業科技培訓,實現科技人員直接到戶,良種良法直接到田,技術要領直接到人,輻射帶動周邊2860戶。示範品種平均單產為419.6公斤,較2006年單產368.7公斤增50.9公斤,增13.8%。較輻射戶當年玉米單產358公斤 ,增61.6公斤,增17.2%。示範戶2007年糧食總產348729公斤,較2006年增35405公斤,增11.3%,人均純收達1259.97元,較2006年增136元,增12.1%。通過項目的實施,農戶不僅增加了糧食和經濟收入,還能在較短時間內掌握高產栽培技術,並能帶動周邊農戶,真正解決農技推廣中存在的最後一公里的問題,切實能將農業先進技術及時轉化套用於生產,促進農業增產增收。

黨建工作

(圖)黨委會黨委會

忙畔街道辦事處有黨支部25個,下設78個黨小組,共有黨員1106 人,少數民族黨員170人,其中男黨員967人、女黨員1179人。忙畔街道辦事處建有團總支1個,團支部8個,共有團員268人。

經濟狀況

(圖)水稻種植水稻種植

忙畔街道辦事處2007年農村經濟總收入9360萬元,其中:種植業收入2930.5萬元,占總收入的31%;畜牧業收入2918.6萬元,占總收入的 31%(其中,年內出欄肉豬22168頭,肉牛1756頭,肉羊2669隻,雞149219隻);漁業收入73.5萬元,占總收入的1%;林業收入162.8萬元,占總收入的2%;第二、三產業收入2850.6萬元,占總收入的31%;工資性收入740.8萬元,占總收入的8%;其他業收入300.1萬元,占總收入的4%。農民人均純收入2181元,農民收入以第一產業為主。全街道辦事處外出務工收入740.8萬元,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29人,在省內務工471人,到省外務工958人。

行政區劃

忙畔街道位於臨滄城北郊,東經100°06′,北緯23°55′,街道辦事處所在地距區政府4.5公里,東與邦東鄉、馬台鄉毗鄰,南接鳳翔街道,西連章馱鄉。北與螞蟻堆鄉接壤,土地面積263平方公里,轄區內有2個社區居民委員會和5個村民委員會,159個村民小組,65個自然村。全街道總人口32476人,耕地面積22302畝。忙畔鄉是1987年全國農村體制改革正式命名的,其前身經歷了6個歷史階段:1965年以前忙畔屬我區第三區(即城區)的一部份,1966年成立了大文公社,1970年更名為勝利公社,1981年改名為忙畔鄉人民公社,1983年按照體制改革的要求,改名為忙畔區公所,1987年成立忙畔鄉人民政府。2005年11月1日設忙畔街道辦事處。忙畔街道在臨翔區具有明顯的區位優勢和美好的發展情景。

政務公開

忙畔街道辦事處工作職責:街道辦事處是人民政府的派出機構,代表政府負責組織和管理街道轄區的行政事務,對區人民政府負責並報告工作。街道辦事處在區委、區政府和街道黨工委的領導下開展工作,實行主任負責制和領導逐級負責制。辦事處主任支持辦事處的行政工作,主任離職期間,由常務副主任代理主持。辦事處下級對上級負責,副職對正職負責。街道辦事處機關工作人員,是人民的公僕,必須為政清廉,密切聯繫民眾,堅持實事求是,全心全意為人民服務,接受民眾監督,轉變機關作風,提高辦事效率。街道辦事處必須堅持執政為民,從嚴治政的原則,所有工作人員只能在憲法允許的範圍內活動。
忙畔街道辦事處內設“五辦一部”分別是黨政綜合辦公室、紀檢審計辦公室、組織人事宣傳辦公室、農村發展辦公室、社會事業辦公室、武裝部。其具體職能是:
1、黨政綜合辦公室:負責黨務、政務、統戰、財務、統計、檔案、史志、機要、保密、維穩、綜治以及綜合類機關服務、管理等工作,負責人大(工委)主席團和政協小組的聯繫協調等日常工作,加掛“為民服務中心”牌子。
2、紀檢審計辦公室:負責紀檢監察、信訪、執法、行風、審計、案審、宣教、黨風等工作。
3、組織人事宣傳辦公室:負責黨的組織建設、宣傳教育、黨員管理及黨校工作;負責幹部、工人的考察、任免、調配、培訓、幹部檔案、工資、職稱、福利、老乾、勞動和社會保障等工作;負責工、青、婦等群團組織工作。加掛工、青、婦等群團組織牌子。
4、農村發展辦公室:負責搞好農業、林業、水利、扶貧、交通、村鎮建設、移民、科技、供銷、招商引資、工業、企業發展改革等工作。
5、社會事業辦公室:負責教育、衛生、人口和計畫生育、新型農民合作醫療、民政、文化、體育、廣電、殘聯、旅遊、防震、民族宗教、安全生產等工作。
6、武裝部:負責民兵、徵兵、預備役、防空和戰備動員等工作。

人口衛生

(圖)計生服務場景 計生服務場景

忙畔街道辦事處現有農戶7858戶,共有鄉村人口32684人,其中男性16783人,女性15901人。其中農業人口31211人,勞動力19756人。街道以傣族、漢族為主(是傣族、漢族混居地),其中少數民族8610人,傣族4705人,,拉祜族2956人,其他民族949人。
到2007年底,全街道辦事處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2人,占人口總數的 0.2 %;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969人 ,參合率92.8%。村民的醫療主要依靠街道衛生院和村衛生所。街道衛生院面積300平方米,醫生13個;村衛生所面積為700 平方米,有鄉村醫生18 人。全街道建有公廁4 個,建有垃圾集中堆放場地11個。還有人畜混居農戶數85戶(占總戶數的1%),建有生活排水溝渠設施 5 個。

文化教育

(圖)圖書室圖書室

忙畔街道辦事處建有國小38 所,校舍建築面積15592 平方米,擁有教師271人,在校學生2965人。有中學2所,中學教師81人,校舍建築面積5243平方米,在校學生922人。目前整個街道辦事處農村義務教育在校學生 3818人,其中小學生2965人,國中學生953人。入學率99.66%。
忙畔街道辦事處建有文化活動室6個、圖書室10個,有文藝隊伍38支,3個老年協會,即忙那老年協會,成立於1997年;中等老年協會,成立於2000年;忙令老年協會。2個文體協會,即文偉文體協會和青華文體協會。3個氣功活動站,即忙那氣功活動站,文偉氣功活動站和丙兔氣功活動站。7個文體指導站。一個詩詞組,一個民族文藝點。有金龍10條,3支象腳鼓隊,文體骨幹共1000多人,極大的豐富了村民的業餘文化生活。

人文地理

(圖)古寺古樹古寺古樹

忙畔街道因駐地忙畔村而得名。境內區域歷史以來均屬臨翔區鳳翔街道所轄,建置歷史560餘年。
轄區內風景名勝:
1、茶文化風情園 臨滄茶文化風情園位於臨滄城以北3千米,街道機關駐地東500米處。區景範圍1.4平方千米,占地面積約110公頃,總投資3480萬元,是雲南省25個旅遊精品工程之一,雲南省黃金旅遊線路滇西南線主要景點之一。景區以2000餘畝茶園為依託,分茶事活動、水景娛樂、民族風情和茶園觀賞四大區域。
2、五老山森林公園 五老山森林公園位於街道駐地東約26千米處,地處橫斷山脈滇西縱谷地區南部,東與大雪山相連,西與臨滄城遙相眺望,屬大雪山自然保護區緩衝區域。
五老山主峰海拔2583米,居旅遊區中心位置。五老山素有“五老祥暉”之稱,五座山峰形如五老人列座閒談,故稱五老山。每當薄暮、斜暉返照,雲霞四射、五峰光采眩目,景觀別致。境內峰巒疊翠,溝谷縱橫,山勢峻拔,氣候清爽宜人,環境潔淨優美,是盛夏休閒避暑的勝地。

(圖)文筆塔文筆塔

1999年5月,國家林業局批准五老山為國家級森林公園。
3、西文筆塔 西文筆塔位於街道機關駐地4.5千米處,建於明朝天啟元年(1621)。為磚石砌成的九層六角錐體塔,高15米。
4、旗山 位於忙畔街道西面,臨滄城西北,遠眺如迎風飄揚的旗幟,海拔2146米。山頂置有測繪坐標架。秋冬之交,山腰常有霧繞,遠觀如玉帶,素有“旗山玉帶”之稱。
忙畔街道境內百年古樹甚多,大多生長在村莊旁和寺院旁。現存的古樹有:大青樹村路邊紙廠旁古榕樹1株,百年歷史,樹高20米,基圍5.1米,胸圍4.5米,冠幅325平方米,當地村寨因樹而得名。忙崗村口古榕樹1株,樹高18米,基圍5米,胸圍4.6米,冠幅318平方米。青華那召村旁古榕樹1株,樹高19.5米,基圍5米,胸圍4.6米,冠幅320平方米。文偉小街村古榕樹1株,樹高13米,基圍4.5米,胸圍4米,冠幅295平方米。忙令忙芽緬寺旁古榕樹1株,樹高15米,基圍4.6米,胸圍3.9米,冠幅290平方米。忙鞏村旁有古榕樹1株,近300年歷史,樹高30米,基圍6.1米,胸圍5.3米,冠幅350平方米。忙令臥圍村中古榕樹1株,近200年歷史,樹高30米,基圍5.7米,胸圍5米,冠幅365平方米。

基礎設施建設

(圖)通電設施通電設施

截止2007年底,忙畔街道辦事處已實現通水、通電、通路、通電話、通電視。全街道有4766戶通自來水,有3092戶飲用井水,有3392戶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占總農戶數的43%)。有7841戶通電,有4789戶通有線電視,擁有電視機農戶5978戶(分別占農戶總數的99%、51%和76%); 安裝固定電話或擁有行動電話的農戶數3377戶,其中擁有行動電話農戶數1832戶(分別占總數的42%和22%)。
街道辦事處位於臨滄城北郊,進街道道路為柏油路面;距離集貿市場 2公里。全街道辦事處共擁有汽車56輛,農用運輸車80輛;拖拉機283輛,機車1371輛。耕地有效灌溉面積為15460畝,有效灌溉率為67%,其中有高穩產農田地面積7465.9畝,人均高穩產農田地面積0.24畝。
到2007年底,全街道辦事處建有沼氣池農戶1284戶;裝有太陽能農戶1181戶。建有小水窖13個。
街道辦事處有42個自然村已通自來水;有88個自然村已通電;有57個自然村已通路;有88個自然村已通電視;有85個自然村已通電話;有1個自然村已通路燈。有46個自然村還存在飲水困難或水質未達標。
忙畔街道境內全長5千米以上的河流有忙布河、南崍河、道回龍河、南令河及息鋪河。有八一、白花箐兩座小(Ⅱ)型水庫,庫容96.8萬立方米。全街道鄉村公路開通里程268千米,祥臨二級公路境內長度12千米。
街道辦事處農戶住房以土木結構住房為主,其中有1527戶居住磚混結構住房;有1200戶居住磚木結構住房;有4926戶居住於土木結構住房,還有205戶居住於其他結構的住房。

新農村建設

(圖)民居 民居

到2007年,我街道已在忙畔社區、忙令社區青華村委會、文偉村委會實施社會主義新農村建設項目。
(一)基礎設施建設:完成了大彎子至文偉自然村1.8公里彈石路的建設。完成硬板路建設26條,31.3128公里,其中:忙畔社區11條,7.6公里;忙令社區5條,9.75公里;青華村委會7條,11.5公里;文偉村委會5條,2.4628公里。
(二)安居房改造:完成安居房改造317間,其中:忙畔社區105間,忙令社區100間,青華村委會112間。
(三)加強沼氣建設:共建沼氣池1284口,其中忙畔社區216口,忙令510口,青華村委會265口,文偉村委會153口,丙簡20口。
(四)搞好理事會、協會創建工作:有理事會48個,其中忙畔社區18個,忙令社區5個,青華村委會11個,文偉村委會14個。有協會4個,即忙令沼氣協會、忙那蔬菜協會、青華養殖協會、文偉種養殖協會。
(五)有婦女組織4個,有治安聯防組織4個。

特色產業

(圖)大棚蔬菜大棚蔬菜

忙畔街道辦事處的主要產業為種植業、養殖業,產品主要銷往本省、市、區。2007年種養殖主產業銷售總收入2691.6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29%。2007年末茶園面積20019畝,其中可採摘面積9582畝,產量51.75萬公斤,收入510.3萬元,占農村經濟總收入的7%,核桃面積2846畝,收入19萬元。烤菸面積147畝,收入12.6萬元。忙畔街道辦事處目前正在大力發展核桃、茶葉、烤菸等特色產業,計畫把核桃、茶葉產業發展成為農民致富的核心產業

扶貧開發

(圖)茶農培訓會 茶農培訓會

根據有關檔案精神,忙畔街道辦事處文偉自然村被列入2006年度第一批重點扶持村項目。該項目於2006年4月開始實施,總投資40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20萬元,民眾自籌(含投工、投勞)20萬元。項目嚴格按照有關項目實施管理辦法實施,完成村組道路改造3公里;沼氣建設50口;養殖二元雜交母豬150頭;種、養業培訓6場次、1000人次。岔河村委會大幫烘自然村被列為2006年度第二批重點扶持項目。該項目於2006年10月開始實施,總投資29萬元,其中中央財政資金15萬元,民眾自籌(含投工、投勞)14萬元。項目嚴格按有關實施管理辦法實施,完成新建白花木瓜種植1100畝;茶葉種植300畝;種植管理培訓2場次、150人次。

資源環境

(圖)生態茶園生態茶園

忙畔街道地處臨滄城北,屬壩區半壩區、山區、半山區。地勢北高南低,山脈南北走向,屬怒江水系氣候溫和,屬亞熱帶低偉度山地季風氣候,年平均氣溫17。2℃,年平均降雨日171天。土壤多為亞高山草甸土,黃棕壤、紅壤、水稻土等,適宜種植水稻、小麥、玉米、豆類和紅薯,是臨翔區糧食的主產區之一。經濟作物有茶葉、核桃、水果等。

社會保障

到2007年底,全街道辦事處參加農村社會養老保險62人,占人口總數的0.2%;參加農村合作醫療28969人 ,參合率92.8%。年末外出務工人數4570人,其中:常年外出務工人數1429人(省內471人,省外958人)。

圖片

(圖)忙畔街道辦事處忙畔街道辦事處
(圖)忙畔街道辦事處忙畔街道辦事處
(圖)忙畔街道辦事處忙畔街道辦事處
(圖)忙畔街道辦事處忙畔街道辦事處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