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貧救濟

心貧救濟

心貧救濟是藉助有關心理機構和公益心理熱線,對“心貧”者進行心理跟蹤,關注其心理發展,給予其必要的心理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走出自卑陰影,張揚性格強勢,度過心理敏感期。

現象

心貧救濟心貧救濟

貧困生的“心貧”和“心理饑荒”狀態長期處在經濟窘困中,這些貧困生已呈現不同程度的壓抑、自卑狀態。自尊受挫,讓他們在很大程度上將自己列入了主流社會之外的邊緣性群體,常態的、陽光性格形成缺失,與傳統認知有了隔閡。躲避在自卑陰影里,不願意公開貧困隱私;性情敏感,對於“貧困”之類的字眼噤若寒蟬;具有交際矛盾症,想交往又缺乏經濟能力,不交往又不敢大膽說不。特別是自身窘困和周邊富餘狀況形成反差的時候,還易滋生自私冷酷、心理陰暗、幸災樂禍、嫉妒報復等道德不良,缺乏社會歸屬感。

原因

心理健康專家指出,災難過後的強烈驚嚇和悲慟刺激會使人處於一種非正常的心理狀態。美國全國精神衛生研究所災難和突發事件心理研究部門負責人卡爾文·弗雷德里克指出:一旦他們意識到悲劇是真實的,隨之而來的時刻將非常難挨。災難是這樣,那些沉重的貧困的打擊,對於承受力還不太強的孩子而言,不亞於一場精神災難。會造成情感撕裂、心理恐懼等 。

專家建議

心理健康專家指出,經濟貧困可短時間內完成脫貧,心理脫貧、脫困卻絕非朝夕工夫。所以,捐助項目不妨增加“心貧救濟”。以適當途徑和方式,對有“心貧”跡象的貧困生進行心理跟蹤,關注其心理發展,給予必要的心理指導和幫助,幫助他們走出自卑陰影,張揚性格強勢,度過心理敏感期。

其次,不妨改變單純性經濟支持方式,給貧困生更多自強的機會,那就是送之以“魚”不如送之以“漁”。比如企業可以給貧困生提供勤工助學機會,個人捐贈可以為學生提供義工機會,使其在自強的勞動中得到經濟自信心、收穫精神果實,這要比單純的“送錢”更能讓貧困生擺脫心理窮困狀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