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成本

可以說,我們的行動是由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決定的。 2.人的行為是由其當時的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決定的。

心理成本、心理收益、
人們在做任何事情時,每個人都存在自己的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那么心理成本指人在做某事情時,自己心裡感受到的不好的影響程度。心理收益指人在做某事情時,自己心裡感受到的好的影響程度。
在我們的生活當中,做一件事情時,我們付出的不只是物質代價,得到的也不只是物質收穫,還有很多付出與收穫是無形的。比如:壓力,人格,尊嚴等。這些都是無形的,但這些東西有時甚至比物質還要重要得多。這裡所講的心裡成本和心裡收益不僅僅是物質上的成本和收益,也包含了感受、情感、精神等。就像物質財富在我們的腦海里所反映出來的可以是成本,可以是收益;感受、情感、精神等也可以在我們的腦海中反映出成本、收益。這裡說的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既包含物質上的又包含精神上的。可以說,我們的行動是由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決定的。這裡我們把非物質的成本和收益稱之為精神成本和精神收益。
不管是精神上的還是物質上的成本和收益,都會在心理得到體現。一斤魚賣五元,這也可以說是,由物質成本轉借到你的心理。於是當你買了一斤魚後,你得到了一斤魚的收益,這在你的心理會體現出來,而你付出的五元錢的成本,也會在你的心理體現出來。這種在你心理體現出來的收益在你當時看來,如果是大於當時你心理感知的成本,那么你就可能會買這條魚,結果你真的買了。因此,我們的行為並不是簡單的由物質決定的。而是由我們每個人的經歷及當時環境所反應出來的我們當時的心理決定的。所以這對我們來講非常重要,通過這樣的概念,我們可以找到一條道路去挖掘我們的根源。其實,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確實存在於我們每個人當中,不管你是有意還是無意,它們都時時刻刻左右著我們的行為,使我們沿著一定的準則去做事情。於是,這對我們去了解我們的行為,了解我們的社會群體行為,了解這些行為的規律具有重要意義。
人們在做任何事情時,不管是有意的,還是無意的,都在儘量滿足自己的心理。這裡說的有意很好理解,就是有意識地去滿足自己心理。這裡說的無意,是一種習慣,也可以說是一種傳統,還可以說是一種生理反射等。因為這裡所說的心裡成本和心裡收益是廣義的,習慣、傳統、生理反應,這些行為在最初(第一次產生這種行為的時侯)發生時,也是為了滿足自己的需要。這裡提出來只是說明一個概念,其實際意義不大。但不管怎樣,心裡成本和心裡收益是必然存在的。這些在當時被認為是好的並且有意或無意保留下來的方式、方法,到如今,卻不一定是好的,或者說可能還有比它更好的。過去的人們在鬧旱災時,可能會祭天求雨,這在當時被認為是好的方式,但這種方式也在歲月的洗禮中逐漸消失。所以,社會在發展,人們對事物的認識越來越接近客觀的事實。
1.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存在於每個人的心裡。
2.人的行為是由其當時的心理成本和心理收益決定的。
3.當時我們的行為從長遠客觀來講不一定是正確的。即生活只有參考答案,沒有標準答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