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定格

心理定格(Frames)在這裡是一個抽象概念,是一種社會意義的組織和架構。通過運用心理定格技術,我們能夠將他人的注意力集中到某一相關語義的特定方面。

什麼是心理定格?

儘管“心理定格”這一術語由Gail T. Fairhurst和Robert A. Sarr二人提出,但這一理論真正的創始人卻是阿莫斯·特維爾斯基(Amos Tversky)和Daniel Kahneman。

傳統的理想選擇理論(Rational Choice Theory)的核心思想是人們總是努力做出最有可能的理性選擇。心理定格理論與理想選擇理論完全不同,它認為表述事情的框架結構(定格),對人們的選擇與決定會產生很大影響。

心理定格的要素

在現實生活中,客群對新聞的感知就受心理定格影響, 媒介的議程設定理論(Agenda Setting Theory)發現,定格形式不僅決定了客群對事件的認知結果(是什麼),而且還決定了客群的認知過程(怎么想)。

根據Fairhurst和Sarr(1996),心理定格包含三個要素:

1.語言

2.思想

3.先見

語言幫助我們記憶信息,並將其轉化為我們能夠理解的狀態。 在運用語言的時候,人們必然要去思考,要在自己既定的心理定格下去翻譯、轉換語言信息。領導者在一定情境下,能夠自然地學習、掌握心理定格。 這一能力是與領導人對於未來的預見性(即心理定格會產生什麼影響)緊密聯繫在一起的。換句話說,領導人必須要有計畫性,從而才能使得心理定格影響揮發自如。

心理定格的廣泛性

心理定格反映了交流溝通的質量,即引導人們接受設定的意項,而非其他。 心理定格也是一種交流過程,通過這一過程,信息資源的公布就能達到預想的政治效果,引發預設的共爭議,等等。

心理定格是我們在人際溝通過程中無法避免、無處不在的一個事實存在。 它存在於大眾傳媒中,媒體利用它使得新聞信息表達某一特定意項。 它存在於政黨政治中,政客利用它把政治事件刻畫上特殊含義。 它存在於宗教活動中,它還存在於各類談判中。 它同樣存在於組織管理中,組織領導通過施加心理定格影響,能夠使組織成員更好地理解和回應自己的組織。 事實上,這是一項成功領導者必備的技能。 但是,它又是一項教科書上所沒有的技能。

心理定格技術(Fairhurst、Sarr, 1996)

1. 比喻。 通過把主意、計畫比作其他事項,使其產生新的意義。

2. 故事(神話、傳說)。 通過講述栩栩如生的故事,產生心理定格影響。

3. 傳統(禮儀、禮節、典禮)。 按照一定的時間規律,重複開展特定形式內容的組織活動,從而確認、強化組織價值。

4. 口號、行話及標語。 通過這些共同的組織語言,構建一種親密的、難忘的組織氛圍。

5. 人造物品。 通過人造的具體物件,展現組織價值。 語言也有發揮不了作用的時候。

6. 對照。 用否定的方式來描述一個主題,即“如果非此,又會怎樣”。

7. 旋轉。 在闡述某一概念的時候,將其積極的和消極的內涵結合起來。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