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態史學

心態史學

心態史學既是史學研究的一個新領域又是史學研究的一種新理論、新方法·自年鑑學派篤力耕耘以來,心態史學已取得了豐碩的成果·對之評述有利於推動這一史學研究新視角的發展·

簡介

現在,歷史研究中,有一門新的學科叫“心態史學”。什麼是“心態史學”呢?

“心態史學是歷史學知識體系與心理學知識體系相融合的產物。從理論和方法來源看,它的一極是歷史學,另一極是心理學;從研究的目的性看,它的起點和歸宿是人類的歷史過程。心態史學因此具有了雙重含意。第一,方法論的含義,即心態史學是運用心理分析手段考察歷史上人們精神狀態的一種研究方法;第二,理論思維的含意,即心態史學是理解和解釋人類歷史活動的一種認識方式,它重視歷史上各種類型人物的欲望、動機和價值觀念,重視歷史上各種社會集團、各種階層的精神風貌,重視平靜年代人們的精神活動和激盪歲月中人們的精神變化,重視上述這些因素對歷史進程所產生垢廣泛而深刻的影響。(<<歷史的心鏡-心態史學>>彭衛著,河南人民出版社1992年12月)

由來

為什麼會出現“心態史學”這一新的學科呢?因為人們發現,人的性格,氣質這些東西對人們影響是巨大的。西方有一句格言“性格就是命運”,也從另一個角度說明了這一點。

本文的基本觀點是這樣的:人是不同的。人的不同首先是性格,氣質的不同,而性格,氣質的不同又導致了人的價值觀、審美觀、方法論有所不同,而這些進而又導致了人的文化思想的不同。人的性格、氣質為什麼不同?現在有一種觀點認為,人的性格、氣質的不同源於血型的不同。這是一些日本學者研究的結果。這個觀點在日本很有市場。前幾年,我國也翻譯出版了很多這方面的書。本文贊同這個觀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