徽州建築

徽州建築

徽州建築又稱徽派建築,是漢族傳統建築最重要的流派之一,徽派建築作為徽文化的重要組成部分,歷來為中外建築大師所推崇。並非特指安徽建築,主要流行於徽州六縣與嚴州大部以及周邊徽語區(如安徽旌德、石台,江西浮梁、德興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

基本信息

簡介

徽州現存的古村落雄村、江村、許等地的明清民宅,比較集中地體現了徽州建築風格。古村落選址一般按照陰陽五行學說,周密地觀察自然和利用自然,以臻天時、地利、人和和諸吉鹹備,達到“天人合一”的境界。村落一般依山傍水,住宅多面臨街巷,粉牆黛瓦,鱗次櫛比,散落在山麓或叢林之間,濃綠與黑白相映,形成特色的風格。同時有大量的文化建築,如書院樓閣祠堂牌坊、古塔和園林雜陳其間,使得整個環境富有文化氣息和園林情趣。站在高外望村落,只見白牆青瓦,層層疊疊,跌宕起伏,錯落有致。

在民居的外部造型上,層層跌落的馬頭牆高出屋脊,有的中間高兩頭低,微見屋脊坡頂,半掩半映,半藏半露,黑白分明;有的上端人字形斜下,兩端跌落數階,檐角青瓦起墊飛翹。在蔚藍的天際間,勾出民居牆頭與天空的輪廓線,增加了空間的層次和韻律美,體現了天人之間的和諧。民宅多為樓房,以四水歸堂的開井院落為單元,少則2-3個,多則10多個,最多達24個、36個。隨著時間推移和人口增長,單元還可以不斷增添、擴展和完善,符合徽人崇尚幾代同堂、幾房同堂的習俗。
民居前後或側旁,設有庭院和小花園,置石桌石凳,掘水井魚池,植花卉果木,甚至疊果木,甚至疊假山、造流泉、飾漏窗,交夫和自然諧和一體。在內部裝飾上力求精美,梁棟檁板無不描金繪彩,尤其是充分運用木、磚、石雕藝術,在斗拱飛檐、窗欞槅扇、門罩屋翎、花門欄桿、神位龕座上,精雕細縷。內容有日月雲濤、山水樓台等景物,花草蟲魚、飛禽走獸等畫面,傳說故事神話歷史等戲文,還有耕織漁樵、仕學孝悌等民情。題村廣泛,內容豐富,雕刻精美,活生生一部明清風情長卷,賦予原本呆滯、單調的靜體以生命,使之躍躍欲動,栩栩如生。境內還保存眾多的明清祠堂、牌坊,建築風格也頗具特色,與明清民居稱為“古建三絕”。許國石坊、北岸吳氏祠堂的石雕百鹿圖》和《西湖風景》,大阜潘氏祠堂的“五鳳樓”磚雕和《百馬圖》木雕,分別體現了徽派“三雕”藝術的最高水平。

徽州建築徽州建築

徽派建築是中國古代社會後期成熟的一大建築流派。明中葉以後,隨著徽商的崛起和社會經濟的發展,徽派園林和宅居建築亦同步發展起來並跨出徽州本土,在大江南北各大城鎮紮根落戶。徽派建築的工藝特徵和造型風格主要體現在民居、祠廟、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作為設計和實施者,江南民間“徽州幫”匠師對這一流派的形成起了重要的作用。

徽式民居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向和地域美飾傾向,其結構多為進院落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一般坐北朝南倚山面水。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室,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亦有“四水歸堂”的吉祥寓意。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彩典雅大方。在裝飾方面,大都採用磚、木、石雕工藝,如磚雕的門罩,石雕塑的漏窗,木雕塑的窗欞,楹柱等,使整個建築精美如詩。作為一個傳統建築流派,徽派建築融古典、簡潔、富麗為一體,它至今仍保持著獨有的藝術風采。

形成

徽州建築徽州民居
徽派建築的形成過程,受到了徽州獨特的歷史地理環境和人文觀念的影響。這裡原來是古越人的聚居地,其居住形式為適應山區生活的“乾欄式”建築。中原士族的大規模遷入,不僅改變了徽州的人口數量和結構,也帶來了先進的中原文化。中原文明與古越文化的交流融合,直接體現在建築形式上。早期徽派建築中典型的“樓上廳”形式,樓上廳室特別軒敞,是人們日常活動休憩之處。這是因為山區潮濕,為了防止瘴癘之氣,而保留了越人“乾欄式”建築的格局。同時,由於大量移民的涌人,人稠地狹,構建樓房也成為最佳選擇,但多依山就勢,侷促一方,為解決通風光照問題,中原的“四合院”形式又演變成為適應險惡的山區環境,既封閉又通暢的徽州“天井”。而山區木結構的房屋又易於遭受火災,為了避免火勢的蔓延,便又產生了馬頭牆。早期的徽派建築形式,正是外來移民與原住民文化交融的產物。

明朝中葉以後,徽商崛起,雄據中國商界。致富後的徽州商人,將大量資本返回家鄉,其中重要的一項就是對建築的投入。他們修祠堂,建宅第,造園林,豎牌坊,架橋樑,蓋路亭,給徽州鄉村面貌帶來了巨大變化。由於“賈而好儒”的特點,具有很高文化素質的徽商們在建築中注入了自己對住宅布局、結構、內部裝飾、廳堂布置的看法,促使徽派建築逐漸形成風格獨特的建築體系,使徽派建築不僅具有實用性,還蘊含有豐富的文化內涵。

特色

徽州建築徽州民居·平面示意圖
徽派建築的特色主要體現在村落民居、祠堂廟宇、牌坊和園林等建築實體中。其風格最為鮮明的是大量遺存的傳統民居村落,從選址、設計、造型、結構、布局到裝飾美化都集中反映了徽州的山地特徵、風水意願和地域美飾傾向。

徽州村落的選址大多嚴格遵循中國傳統風水規則進行,山水環抱,山明水秀,追求理想的人居環境和山水意境,被譽為“中國畫裡的鄉村”。受傳統風水“水為財源”觀念的影響,寄命於商的徽州人尤其重視村落的“水口”,建構了一些獨具特色的水口園林。徽式宅第結體多為多進院落式集合形式(小型者多為三合院式),體現了徽州人“聚族而居”的特點。一般均坐北朝南,倚山面水,講求風水價值。布局以中軸線對稱分列,面闊三間,中為廳堂,兩側為廂房,廳堂前方稱天井,採光通風。院落相套,造就出縱深自足性家庭的生活空間。民居外觀整體性和美感很強,高牆封閉,馬頭翹角,牆線錯落有致,黑瓦白牆,色澤典雅大方。裝飾方面,清磚門罩、石雕漏窗、木雕楹柱與建築物融為一體,使房屋精美如詩,堪為徽式宅第的一大特色。徽州的祠堂和牌坊也是徽派建築中的重要建築形式。村皆有祠,祠一般均規模宏大,富麗堂皇。而散綴各地的各式牌坊,則是古代徽州人文景觀的重要組成部分。作為傳統的建築流派,徽派建築一直保持著其融古雅、簡潔、富麗於一體的獨特藝術風格

工藝特徵

徽州建築徽州建築
徽派古建築以磚、木、石為原料,以木構架為主。梁架多用料碩大,且注重裝飾。其橫樑中部略微拱起,故民間俗稱為“冬瓜梁”,兩端雕出扁圓形(明代)或圓形(清代)花紋,中段常雕有多種圖案,通體顯得恢宏、華麗、壯美。立柱用料也頗粗大,上部稍細。明代立柱通常為梭形。梁托、爪柱、叉手、霸拳、雀替(明代為丁頭拱)、斜撐等大多雕刻花紋、線腳。梁架構件的巧妙組合和裝修使工藝技術與藝術手法相交融,達到了珠聯璧合的妙境。梁架一般不施彩漆而髹以桐油,顯得格外古樸典雅。牆角、天井、欄桿照壁漏窗等用青石、紅砂石或花崗岩裁割成石條、石板築就,且往往利用石料本身的自然紋理組合成圖紋。牆體基本使用小青磚砌至馬頭牆。

徽派建築還廣泛採用磚、木、石雕,表現出高超的裝飾藝術水平。磚雕大多鑲嵌在門罩、窗楣、照壁上,在大塊的青磚上雕刻著生動逼真的人物、蟲魚、花鳥及八寶、博古和幾何圖案,極富裝飾效果。木雕在古民居雕刻裝飾中占主要地位,表現在月梁頭上的線刻紋樣,平盤斗上的蓮花墩,屏門隔扇、窗扇和窗下掛板、樓層拱桿欄板及天井四周的望柱頭等。內容廣泛,多人物、山水、花草、鳥獸及八寶、博古。題材眾多,有傳統戲曲、民間故事、神話傳說和漁、樵、耕、讀、宴飲、品茗、出行、樂舞等生活場景。手法多樣,有線刻、淺浮雕、高浮雕透雕、圓雕和鏤空雕等。其表現內容和手法因不同的建築部位而各異。這些木雕均不飾油漆,而是通過高品質的木材色澤和自然紋理,使雕刻的細部更顯生動。石雕主要表現在祠堂、寺廟、牌坊、及民居的庭院、門額、欄桿、水池、花台、漏窗、照壁、柱礎、抱鼓石、石獅等上面。內容多為象徵吉祥的龍風、仙鶴、猛虎、雄獅、大象、麒麟、祥雲、八寶、博古和山水風景、人物故事等,主要採用浮雕、透雕、圓雕等手法,質樸高雅,渾厚瀟灑。

古建三絕

徽派建築以祠堂、牌坊、民宅最具特色,號稱“古建三絕”。祠堂有宗祠、支祠、家祠等不同類型,建築方面有嚴格的區分,不能隨心所欲。一般都富麗堂皇,氣勢恢宏。

牌坊以石制為主,仿木結構,有四柱沖天式、八柱式、口字式等多種式樣,造型雅致。根據功用可分為旌表坊和題名坊兩類。旌表坊必須經朝廷頒旨才能興建,只有官績顯赫、孝行義舉突出的人以及貞女烈婦,才有資格享受。題名坊一般建在府邸、書院、祠堂、墓門道前,作為莊重、權威的標誌。民宅的形式一般俗稱為“三間屋”,有明三間、暗三間、迴廊三間之別。

基本格局

傳統徽州宅居最基本的格局是三間式,一般為三開間、內天井,民間俗稱為“一顆印”。平面布局對稱,中間廳堂,兩側廂房,樓梯在廳堂前後或在左右兩側。入口處形成一內天井,作採光通風用。在此基礎上建築縱橫發展、組合,可形成四合式、大廳式和穿堂式等格局。四合式大多為人口多的家庭居住,也可說是兩組三間式相向組合而成,可分為大四合與小四合。大四合式前廳與後廳相向,中間是大天井。前廳是三間式,但地坪較高,為正廳堂;後廳亦為三間式,但進深可略淺,地坪面較前廳低。前後二廳以廂房相連,活動隔扇,樓梯間有設於廂房的,也有設在前廳背後的。內部木板分隔,外牆均為磚牆出山馬頭牆。天井則根據地形可大可小,也有的在前廳背後再設廂房、小天井。這種大四合式住宅前後均有樓層。小四合式前廳三間與大四合式同,後廳則為平房,也更小,進深淺,一般中間明堂不能構成後廳,而作為通道,兩個房間供居住,天井也較小,樓梯均在前廳背後。

徽州建築徽州建築 大廳
大廳式住宅的大廳,主要是用於迎接貴賓、辦理婚喪大禮和開展祭祀活動等,也作為日常起居場所,它往往是整座住宅的主體部分。大廳多為明廳,三間敞開,兩根圓柱顯示著大廳的氣派。也有用活動隔扇封閉的,以便於冬季使用。一般大廳設二廊,面對天井。大廳式住宅可從正中入口設屏門,平常從屏門兩側出入,遇有禮節性活動則由屏門中門出入。也有在側面開邊門出入,天井下方則設客房。還有由正門出入,門兩側設二廂房者。

穿堂式又名回廳,穿堂的位置均在大廳背後,與大廳相連,為由大廳進入內室的過渡建築。大部分為木地板,小三間與大廳背向,入口則由大廳正面隔屏的兩側門進入。穿堂部分有一明堂,兩個小房間,可供客人居住,也可家中人居住。這種穿堂式建築比正式三間式小,有天井採光。

徽州人有聚族而居的習俗。有的大戶人家宅屋成片相連,一百多個天井,但也只是上面幾種基本格局的拼接組合而已。

徽州是複雜的——它亦動亦靜、亦俗亦雅。行商坐賈囊中銀兩的碰擊聲,交織著鄉儒學究的吟喔;精工細作的木雕窗欞,映襯出自然的山水如畫。

建築的世界

建築是人們用石材,木材等建築材料搭建的一種供人居住和使用的物體,如住宅,橋樑,體育館等等。廣義上來講,園林也是建築的一部分。有人說過:上帝一次性給出了木頭.石頭.泥土和茅草,其他的一切都是人的勞作……這就是建築。建築是凝固的音樂.建築是一部石頭史書。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