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清二中

德清二中

德清二中建校於1938年春,1994年德清縣城搬遷至武康,2000年9 月,學校搬遷至千秋東街新址,校容校貌煥然一新。

基本信息

基本設施

教學樓(求知樓、求實樓、求慧樓):3幢共7752M2,可容納56個教學班,初一、初二、初三年級每班均配備多媒體教學系統。

實驗樓(求真樓): 4465M2,有標準理化生實驗室各2個及相應的儀器室、準備室。有音樂教室2個,電子琴教室1個,美術教室2個,勞技教室2個,語音教室2個,電腦機房、教室3個,科技活動室1個,天文觀測台1座。

圖書樓:1773M2,藏書30000餘冊,期刊150餘種,報紙30多種,設有師生閱覽室2間,閱報室1間,電子閱覽室1間,多媒體階梯教室1間,大型會議報告廳1間,大型鐘樓1座。

辦公樓(春暉樓): 2366M2,內設行政、教師辦公室17間,中、小型會議室各1間,黨、團、工會活動室各1間,校報編輯、心理諮詢、榮譽室各1間。

食堂(粟育廳): 2783M2,有學生餐廳2個,教工餐廳1個。

學生公寓:2305 M2,可容納288名住校學生,每間宿舍配有衛生間、電話、學習用桌椅等。

體育場地:體藝館1幢2058M2,內設籃球場(兼排球場)1個,舞台1個,體操房1間, 練功房1間,力量訓練室2間,桌球室1間。塑膠籃球場2個(兼排球場帶看檯燈光),水泥籃球場4個(帶燈光1個),水泥排球場2個,羽毛球場4個,標準400M塑膠基礎田徑場1座。

校園系統:有校園廣播系統、電視系統、校園電腦網路系統、虛擬網通訊系統、燈光照明系統等。

校徽釋意

二中校徽二中校徽

三棵成長中的小樹,寓意為全體學生在國中三年時期里,在德清二中這個天地中逐漸茁壯成長,三棵小樹緊密相聯寓意為全體二中人團結協作,共創人生輝煌,共建二中美好未來。綠色代表著學生三年的國中生活將是充滿著激情與朝氣,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充滿著快樂與希望。小樹的茁壯成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離不開二中這個廣闊的天地與二中教師的辛勤培育,校標中紅色字母為德清二中的縮寫,寓意為德清二中全體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為培育祖國的下一代嘔心瀝血。

校史簡介

德清二中1938年春建校,是德清縣辦學歷史最長的一所中學。

1937年夏,淪陷區人士避戰亂來莫乾山,其子女失去讀書機會,因由黃乳(字膺白)的夫人沈景英組辦私立莫乾臨時中學,由於戰火擴大,不久停辦。

1938年春,東吳附中,湖郡女中亦來莫乾山辦分校,至暑假即遷出。張鏡心、錢渭川、汪家訸先生等留山艱苦努力,創辦“武康縣戰時國中學生補習學校”,這就是德清二中(武康中學)的前身。

德清二中

1941年春,德清、桐鄉、崇德三縣的一些學生紛紛來校求學,改名為“武、德、桐、崇四縣聯中” (注2)。1942年夏,其他三縣學生大部分離校,學校正式定名為“武康縣立初級中學”。當代著名女作家茹志鵑同志就讀武康中學。1944年8月,學校改制為“武康縣立簡易師範學校”。

1949年解放後,武康縣立簡易師範由中共武康縣委接管,並改名為“浙江省武康初級中學”,屬省教育廳主管,武康縣人民政府縣長楊在浩兼任校長。

1958年武德兩縣合併,學校改名為“德清縣第二初級中學”。1960年2月成立中共德清二中支部。1961年4月,莫乾中學併入本校辦學。文革期間,學校一度改名為“千秋公社五七中學”。1971年秋增設高中班,1973年3 月改名為“德清縣第二中學”,發展成為一所具有一定規模的縣屬完全中學。1984年學校領導班子進行體制改革,實行黨政分工。1994年學校實行校長負責制,支部監督,分層管理,加強了對學校各方面的領導,教育教學質量不斷提高。1994年8月,隨著德清縣城搬遷至武康,為滿足國中學生的就讀,二中高中部停止招生。1996年8月二中成為一所縣屬初級中學。

2000年9月整體搬遷至武康千秋東街新校址,校容校貌煥然一新,教育教學質量蒸蒸日上,逐漸發展成為一所教育設施現代化、育人環境園林化、學校管理科學化的一流學校,成為目前我市唯一一所省城鎮示範國中,省科研興校200強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省創新教育分會團體會員,省、市綠色學校,市一級學校等。

歷任校長

校名、校址變更及歷任校長

校 名 德清縣第二中學

校 址

起 迄 年 月

校 長

武康戰時國中學生補習學校

莫乾山

1938年春至1941年春

吳永山

武、德、桐、崇四縣聯中

後塢天泉寺

莫乾山

1941年春至於1942年春

徐則達

楊寵

武康縣立初級中學

莫乾山

1942年夏至1944年秋

賴陽

沈厚

武康縣立簡易師範

莫乾山

三合資福寺

武康關帝廟

1944年秋至1949年7月

楊維禮(兼)

杜頌南

魏宇

浙江省武康初級中學

武康關帝廟

武康居仁街

1949年8月至1958年6月

楊在浩

邊澤民

德清縣第二初級中學

武康居仁街

1958年6月至1969年2 月

邊澤民

德清縣千秋公社“五七”中學

武康居仁街

1969年2 月至1973年3月

書記:沈震

浙江省德清縣第二中學

武康牌樓路19號

1973年至今

1973.3-1984.8沈震華

1984.8-1986.7鄔福

1986.7-1989.1葉孝風

1989.1-1994.7張 煒

1994.7-1996.9徐飛舟

武康千秋東街

2000年8月

1996.9-2002.7陸祖泉

2002.7-至今: 朱 武 浙江省德清縣第二中學校徽釋意

校徽寓意:

三棵成長中的小樹,寓意為全體學生在國中三年時期里,在德清二中這個天地中逐漸茁壯成長,三棵小樹緊密相聯寓意為全體二中人團結協作,共創人生輝煌,共建二中美好未來。綠色代表著學生三年的國中生活將是充滿著激情與朝氣,充滿著生機與活力,充滿著快樂與希望。小樹的茁壯成長離不開肥沃的土壤,學生的成長與進步也離不開二中這個廣闊的天地與二中教師的辛勤培育,校標中紅色字母為德清二中的縮寫,寓意為德清二中全體教師捧著一顆心來不帶半根草去,燃燒了自己照亮了別人,為培育祖國的下一代嘔心瀝血。

辦學特色

學校堅持全面貫徹執行黨和國家的教育方針,推進素質教育,樹立了“團結、勤奮、求實、創新”的校風,“嚴謹、科學,學而不厭、誨人不倦”的教風,形成了“尊師、守紀、樂學、求真”的校風,“求知、求慧、求真、求實”成為二中全體師生的校訓。2008年是德清二中建校70周年,七十年的歷史積澱,形成了二中彌足珍貴的教育資源,七十年的歷練,積聚了二中可持續發展的永恆動力。在全校師生的共同努力下,學校先後榮獲省城鎮示範國中、省科研興校200強、省綠色學校、省現代教育技術實驗學校,浙江省I類標準化學校、省創新教育分會團體會員學校、省中學生素質拓展計畫試點學校、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省學校食堂食品衛生A級信譽度學校、市文明單位、市校本教研示範學校,市青少年科技教育先進集體等諸多榮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