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P8手槍

德國P8手槍

P8手槍由槍管、套筒、緩衝系統,握把和彈匣等部件組成。 P8式手槍採用了雙重作用的保險系統,保險桿位於槍的左側。 套筒連線槍管和緩衝裝置。

研製背景

1957年,聯邦德國國防軍裝備了P38手槍的改進型——P1手槍,這在當時完全滿足了軍方提出的壽命500發的要求。在隨後的年代裡,為了確保其戰鬥性能和提高其使用壽命,不斷地對它進行了改進。這樣改來改去,徒費大量資金,而並未使武器可靠性和使用壽命有明顯的提高。為此,聯邦國防軍於1988年決定裝備一種新型手槍。經過招標選型,HK公司研製的9mm USP手槍獲得了勝利。德軍計畫於1996年採購第一批,命名為P8式手槍。

一、P8手槍概述

由於採用具有再生能力的複合材料(聚醯胺基),空槍重量減輕到了720g。彈匣也是由這種複合材料做成,容彈15發,不裝彈重50g。槍身有色,彈匣透明。握把人/機工效性好,左右手射手都可毫無困難地操作。鋼製件的表面經過專門工藝處理,抗腐性能極好。由於後坐小,射擊相當舒服,即使是未經訓練的射手也會很快掌握射擊要領而取得良好的射擊效果。
如同P1手槍一樣,P8手槍也是單、雙動擊發機構,首發彈可以通過擊錘自動撥回待擊後擊發(雙動),隨後射擊時擊錘已經待擊,扳機只是釋放擊錘(單動)。它既有扳機保險,又有擊針保險,使用安全性較好。

二、結構簡介

P8手槍由槍管、套筒、緩衝系統,握把和彈匣等部件組成。
緩衝系統
緩衝系統由復進簧、緩衝簧、緩衝桿及其支撐圈組成。復進簧和緩衝簧被壓縮在緩衝桿上,由一牢固的支撐圈支撐。縱向移動的支撐圈位於緩衝簧的後面。在射擊完開鎖後,整個系統後退約4mm,然後,緩衝桿拉槍管向下,緩衝簧制退。由此,在開鎖過程中的第一個力點是被緩衝簧減弱的。此時套筒繼續相對於復進簧力向後。套筒在後坐的最後區域碰到堅固的支撐圈並將其壓向緩衝簧。在此過程中套筒和槍管都被制退。在套筒的迴轉點上的其它力點在緩衝系統中被減弱,這既能提高手槍的耐用性(使用壽命),又能減小對射手的後坐力。然後,復進簧和緩衝簧繼續向前擠壓。槍管連同前斜面前進到緩衝桿的對應面向上擺動,在繼續向前運動過程中實現閉鎖。由此可見,緩衝系統兩次作用:首先是在槍管開鎖過程中抑制力點,然後慢慢制退套筒而減小後坐。緩衝系統的這種雙重作用有利於保持射擊穩定性,提高命中精度。對手槍本身而言,有了緩衝裝置,零部件所受的機械應力很小,因而具有較高的可靠性和使用壽命。
保險裝置
P8式手槍採用了雙重作用的保險系統,保險桿位於槍的左側。保險有兩個位置:“S”:保險(白色);“F”:射擊(紅色)。即使在黑暗條件下也能根據保險桿的位置很好地感覺出武器是否處於保險狀態;當保險桿在射擊方向上處於水平位置時,即為解脫保險狀態,當保險桿向下傾斜時即為保險狀態。此外,保險桿還可以擔負放落擊錘的功能。當擊錘待擊時,可以將保險桿經過“S”位置繼續下壓,在下壓過程中擊錘便自動解脫待擊,無須釋放擊針。保險桿既作用於扳機又作用於擊錘。當手槍處於保險狀態、擊錘解脫待擊時,可以稍稍扣動扳機,擊錘不會隨之待擊。當手槍處於保險狀態而擊錘待擊時,扳機被阻而扣不動。
槍上的另一個保險裝置是自動擊針保險。擊針在其向前運動方向上被保險阻住。只有在解脫保險狀態扣壓扳機時擊針才會被釋放,從而打擊膛內槍彈。
握把和彈匣
如上所述,握把是由高質量的纖維增強聚醯胺做成的。對於機械負荷較大或摩擦較嚴重而要求特別高的部位,則用不鏽鋼製做,如拋殼挺。握把的握持部位前後表而都有凹槽。握把前部有供安裝雷射瞄準標誌之類的附屬檔案的切口。扳機護圈適合於戴冬用手套射擊。扳機護圈後邊的彈匣卡筍左、右手射手都可以操作。套筒卡筍筍位於槍的左側,在保險桿前方。當彈匣打空時,套筒卡筍在被射手向下按壓之前,將套筒卡在開啟位置。它同時卡住套筒和握把。
容彈15發的彈匣由透明複合材料做成,可以從外面看見彈匣內的存彈數。
套筒
套筒連線槍管和緩衝裝置。槍管是由一塊整料製作而成,內有6條膛線。閉鎖件後方銑有溝槽以便在裝完彈後容易後拉。套筒右側有拋殼口,拋殼口的前方是抓彈鉤。
瞄具
缺口、準星式機械瞄具固定在套筒上的燕尾槽中。缺口和準星上有白色的光點,因此在能見度差的情況下也能憑直覺捕捉目標。可以通過側向移動準星進行方向凋整,通過更換不同高度的準星進行高低調整。

三、主要數據

口 徑: 9Xl9mm
槍 長: 194mm
槍管長: 108mm
槍 高: 136mm
套筒寬: 29mm
握把寬: 32mm
膛 線: 6條,纏距250mm
瞄準基線長:158mm
空槍重: 720g
彈匣重: 50g(空)/234g(滿)
扳機力: (單動)約20N/(雙動)約50N
標準扳機: 自動撥回式扳機 
扳機行程: (單動)約6mm/(雙動)約11mm
瞄準具: 缺口式,帶光點的長方形瞄具 (3點瞄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