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

圖書信息

出版社: 社會科學文獻出版社; 第1版 (2008年1月1日)
叢書名: 東方歷史學術文庫
平裝: 434頁
正文語種: 簡體中文
開本: 32
ISBN: 9787509700075
條形碼: 9787509700075
尺寸: 20 x 13.6 x 2 cm
重量: 340 g

作者簡介

鍾捷,男,1978年生,歷史學博士。現為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講師,主要從事20世紀世界史、德國現代史的教學和科研工作。2004-2005年在德國不萊梅大學歷史系進修德國現代史。2006年3月在華東師範大學歷史系獲博士學位。曾在《世界歷史》、《安徽史學》等雜誌上發表十餘篇論文。

內容簡介

《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通過對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的出台背景、形成法律文本過程,實踐中的社會影響和消亡等個案研究,揭示了德國社會經濟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辯證互動和相互制約關係。《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從社會史研究切入,立足於政治史研究,借鑑政治文化史研究方法,使史學研究在方法論上也有所創新。
1920年2月4日,德國歷史上第一部針對企業內部勞資關係的法規——《企業代表會法》正式頒布實施。這一法規翻開了德國社會演進的新篇章,勞資和諧從此被視作企業經濟與社會關係和諧發展的基礎。《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揭示了德國社會經濟民主化和政治民主化的辯證互動和相互制約關係。 《德國1920年企業代表會法發生史》在選題和研究方法上都同國際學術界接軌,選題在國際學術界具有前沿性,研究中大量使用原始資料,在分析、比較史料的基礎上得出結論,因而學術價值較高。

目錄

序言
導言
一 問題的提出
二 蘇維埃、委員會還是代表會
第一章 前奏:1918年前德國社會對於勞資關係變革的討論與實踐
第一節 德意志帝國成立前的社會改良思想及其初步實踐
一 工業化進程中的社會問題與社會改良思想
二 個別企業主的實踐行動
三 政府的立場與行動
第二節 德意志帝國成立後的勞資關係大討論與國家立場的演變
一 關於勞資關係變革的不同構想
二 從俾斯麥到威廉二世:政府立場的演變與司法實踐
第三節 第一次世界大戰影響下的勞資關係演進
一 “城堡和平”的出現
二 戰時經濟中的勞資關係
三 《為祖國志願服務法》 的劃時代意義
小結
第二章 十字路口:1918/1919年革命爆發之際勞資利益團體與各政黨的勞資關係觀團體與各政黨的勞資關係觀
第一節 勞資利益團體的勞資關係觀
一 工會的勞資關係觀
二 企業家利益團體的勞資關係觀
三 “斯廷內斯一列金協定”的談判進程
第二節 社會主義政黨與團體的勞資關係觀
一 第一次世界大戰爆發後社會主義政黨的分裂
二 社會民主黨
三 獨立社會民主黨右翼
四 斯巴達克團
五 革命領導者團體
第三節 資產階級與保守政黨的勞資關係觀
一 1918/1919年革命前後資產階級與保守政黨的分化組合
二 民主黨
三 民族人民黨
四 人民黨
五 天主教中央黨與巴伐利亞人民黨
小結
第三章 新方向:1918/1919年革命中代表會運動影響下的勞資關係變革
第一節政治性代表會運動的興衰:勞資關係變革視野中的政治革命
一 代表會成立浪潮
……
第四章 法制化:企業代表會體制的形成
第五章 尾聲:企業代表會的實踐與勞資關係變革的失敗(1920-1934)
結語
附錄
參考文獻後記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