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波濕度計

微波濕度計

微波濕度計,是風雲三號衛星上的重要載荷,由中科院國家空間科學中心微波遙感技術院重點實驗室承研。主要功能是探測全球大氣濕度廓線及強降雨。

簡介

FY-3A星微波濕度計FY-3A星微波濕度計
微波濕度計是“風雲三號”氣象衛星的主載荷之一,工作頻率包括183.31GHz和150GHz。其中183.31GHz是主頻率,分為3個探測通道,工作在水汽吸收頻段獲取大氣層不同高度的濕度分布;150GHz為輔助探測頻率,雙通道、雙極化,用於修正主頻率的數據並探測雲中含水量和強降雨捲雲等。 微波濕度計也是中國首台用於氣象衛星探測大氣濕度垂直分布的高頻率毫米波輻射計。

創新性技術

與國際同類星載遙感器相比,微波濕度計採用了多項創新性技術:

1、在國際上首次採用準光學技術實現150GHz極化分離;

2、掃描方式靈活,採用三種掃描模式,包括變速掃描、勻速掃描和固定角度,能夠實現任意角度觀測;

3、國內首創高頻寬、高線性度接收機技術,為提高系統定標精度和定量化套用提供了技術保障;四是雙探測頻率採用雙天線配置,為微波濕度計的探測功能擴展提供了技術手段。

套用

2008年5月27日,風雲三號氣象衛星(FY-3A星)在太原衛星發射中心發射升空。“風雲三號”衛星共搭載了11台有效載荷,中科院空間中心承擔了其中3項有效載荷的研製工作,分別是由國家八六三計畫微波遙感技術實驗室研製的微波濕度計,及由空間環境探測研究室研製的空間環境監測器和紫外臭氧總量探測儀。

2008年,八、九、十月份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颱風多發,微波濕度計成功地監測到了“海鷗”、“鳳凰”、“森拉克”、“黑格比”、“薔薇”等颱風熱帶氣旋、強降雨對台灣及東南沿海的影響過程,為業務人員研究、預測及提高數值預報天氣的準確性提供了有利依據,為北京奧運會的成功舉辦提供了有力的氣象保障服務。

2009年下半年,也成功監測到“蓮花”、“莫拉”、“巴瑪”等颱風的發生、發展及遷移過程,為中國東南沿海地區防災減災,避免巨大的生命及經濟財產損失發揮了重大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