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型中子源反應堆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簡稱微堆。2016年3月,中國首座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實現首次滿功率運行。

基本信息

研究歷史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微型中子源反應堆
中國的微堆研究建造可追溯到20世紀70年代末、80年代初。經過多種物理設計方案的理論計算和零功率實驗驗證,1984年3月,原子能院自主開發設計建造的我國第一座微堆順利建成並投入滿功率運行。
1985年,原子能院開始進行商用微堆的定型設計,主要供大學、科研單位等進行教學、活化分析、培訓等。

2016年3月26日,中國首座微型中子源反應堆圓滿完成低濃化改造,實現首次滿功率運行。

主要用途

微型中子源反應堆的主要用途包括中子活化分析、核儀器探頭的考驗、教學及培訓、少量同位素生產等。

套用實例

2008年,“長相”精緻的微堆展示大“威力”,它與央視、清西陵及北京市法醫檢驗鑑定中心等共同揭開了困擾史學界的百年謎案——清光緒帝之死因。

該專題研究由光緒帝遺物髮辮入手,歷時五年,利用微堆中子活化分析技術測試了髮辮中砷的含量,並結合其他技術手段,經科學研究分析測算表明光緒的頭髮截段和衣物上含有劇毒砒霜,而其腐敗屍體僅沾染在部分衣物和頭髮上的砒霜總量就已高達約201毫克。

光緒死因的確證,被認為是運用現代科學技術和偵察思維解決歷史疑難問題的成功嘗試,開闢了學術文化研究的新路徑。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