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博問診

微博問診

微博問診是指網友圖省事不去醫院直接在微博上向醫生諮詢病情,律師提醒微博上的診療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發生誤診或者延誤病情,患者只能自擔風險。

簡介

醫生開微博醫生開微博

在搜狐、新浪、騰訊等微博網站上,各類醫生名頭的微博數以千計,僅成都市各大醫院或醫生的微博,就有數百個。不少市民圖省事,身體出現不適,第一反應不是去醫院,而是在網上尋醫問診。不用出門,不用排隊掛號,花幾分鐘發條微博,就能得到專業的建議。

現象

在多個微博網站看到,各類醫生的微博賬號數以千計。輸入“成都、醫院、醫生”等關鍵字檢索,即可得到川大華西醫院四川省人民醫院、成都市第一、二、三人民醫院和各科室等數以百計的微博賬號。一些認證賬號的冬粉多達上萬人,不少冬粉通過微博尋醫問藥。許多網友關注醫院或醫生的微博,都是為了“圖方便”,“不用花錢,也不用排隊”。

醫生態度

在新浪、搜狐、騰訊等微博網站上搜尋發現,成都市醫療機構和醫護人員的微博多達數百個,其中不乏專家。這些醫院和醫生的微博,發言大多不離本行,包括健康提醒、工作見聞等等,但最多的還是與網友的互動,解答各種諮詢。一些三甲醫院的微博留言甚至多達十幾頁。一位醫生說,在微博上認真解答諮詢、善於溝通,不僅能積聚人氣,還有助於醫患之間的良性溝通。

資質問題

微博上尋醫問藥雖然具有方便、快捷,打破地域性限制等優點,但醫療機構或醫生在開通微博時並不需要審核個人信息,網站也無審核醫療機構或醫生資質、職稱等信息的許可權。不需要任何驗證,就可以以“某醫院婦科醫生”“某醫院肝膽外科醫生”等註冊微博。如果網友接收了錯誤或者虛假的信息,後果不堪構想。絕大多數醫院的微博在回答諮詢後,都會提醒患者儘快到醫院就診。成都市各大開通了微博的醫院均表示,微博不具備“看病”的功能,只是起到對疾病初步引導的作用。

律師說法

四川穀雨律師事務所律師江敏說,微博上的診療行為是不受法律保護的。如果發生誤診或者延誤病情,患者只能自擔風險。“早在2001年,衛生部就頒布了《網際網路醫療衛生信息服務管理辦法》。該辦法規定,醫療衛生信息服務只能提供醫療衛生諮詢,不得從事網上診斷和治療活動。”江敏說,醫生在醫院開展診療活動、出診,患者在醫院就診或在特定的家庭病房接受治療,都屬於法律規定的合法醫療行為,醫患之間構成醫療契約。醫生在網上提供醫療建議,沒有收費,很難構成醫療契約,醫生不一定要承擔責任。同時,網上魚龍混雜,有些“主任醫師”、“專家”,在現實中可能是水平低劣的醫生,甚至假醫生、醫托等,其給出的建議不具參考價值。一旦出現意外,患者會因為侵權主體難確認、相關證據難蒐集等原因,維權困難。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