復楚亭

復楚亭

復楚亭原位於恩施市,占地約20餘平方米,始建於1943年6月,1966年被毀,現已成遺址,其亭台、台基尚可辨識,它是恩施州文物保護單位陳誠公館(國民黨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舊址)重要的保護內容之一。

來歷

復楚亭原位於恩施市龍洞陳誠公館前50米的一個小山包上,占地約20餘平方米,始建於1943年6月,1966年被毀,現已成遺址,其亭台、台基尚可辨識,它是恩施州文物保護單位陳誠公館(國民黨第六戰區司令長官部舊址)重要的保護內容之一。
1943年5月,陳誠指揮第六戰區取得鄂西會戰的勝利,粉碎了日軍打通三峽逼蔣投降的陰謀,被稱為中國的史達林格勒保衛戰。6月29日,蔣介石由重慶乘飛機來到恩施慰問,將龍洞陳誠公館作為行館(陳誠公館又稱國府主席行館)。白天,蔣陳共游時,蔣倍加讚賞龍洞風景的優美和陳誠公館的玲瓏雅致。當看到陳誠公館前50米的一個小山包蔥翠可愛,蔣嘆此處少一風景亭。傍晚,陳即打電話命令建設廳朱一成,立刻召集工程師從速勘察設計,一面糾工庀材,限於天明前必須竣工。天亮時,蔣介石早起開門忽見新亭卓立,非常高興,連夸陳“精神可嘉”。因該亭是在一夜之間建成的,當地人又稱作“一夜亭”。
1945年9月,湖北省主席王東原重修該亭,親自撰寫碑文《復楚亭記》,並以抗戰勝利、省政府回遷武漢而命之為復楚亭。據介紹,復楚亭為木結構,六柱六角,有柱聯,瓦面是琉璃瓦,柱間有欄桿、木椅,磚砌地板,有兩門可進出,門前有石級,亭中立復楚亭碑記,亭子通高5米有餘,挑檐飛角,非常漂亮,門窗都為朱紅色,亭頂有塔尖,磚石砌成台基。

碑文

民國26年7月7日,盧溝橋戰事作倭寇奮其數十年處心積慮之宿謀,將其強暴一舉而吞中國,而我以國家多故,兵備不足,越明年,首都遷至重慶,省府亦於27年9月出武昌,過宜昌至於恩施。恩施偏僻,鄂西地皆貧,時陳主席誠以主帥兼攝省,石蘅青、嚴立三、張難先、朱懷冰諸先生前後為之助,外備戰以當方張之寇,內布政以安�擾之民,苦心擘畫,政績丕顯,樹風事于海內。32年夏,敵又大舉襲鄂西,仰面圖川。陳兼主席舉兵據之,大戰於宜昌,挫敵漁陽關,使不得逞。鄂西以安,陪都以固,戰即定。今國府主席蔣親蒞恩施嘉乃勛庸,而申訓以所不及,暫住負郭之龍洞。環恩施皆山,此地稍平曠,豁然開朗,有水從石罅中湧出,量大而洪,瀑如白練,足以滌盪胸襟,登其高以望,四山環拱,隱然如城郭。時以其地雄勝顧而樂之,因建亭焉。東原奉令來主鄂政,值大難之未定,憫天災之流行,遠秉中樞明謨。近循本省成憲,惟日孜孜,嘗徙茲亭,不禁悠然神往,穆然深思軍興,以還起罷敝之邦,抗強暴之寇,賴元首英明,建中漠運外交內政,同寅協恭與民一德一心,忍辱負重,盡力險阻艱難。由中日戰而為世界戰,由抗敵戰而為正義戰。去百年條約之桎梏,躋國家於列強。鄂西地處衝要屏藩陪都,陳前主席入贊中樞,外專間寄其忠體國之精誠,令人欽感於無已。今者德意敗於歐土,倭寇亦屈膝請和,解人類倒懸,開萬世太平,豈不懿歟,本省府計日還治,爰於同仁謀日,昔周成王封熊繹於楚,居丹陽,今之秭歸也。篳路藍縷以啟山林,以今視昔禱,無相類西遷史實不可以無紀,而龍洞水亭不可以無名。僉曰諾,乃亭名曰復楚,而樹碑與其上。而其覆敗名是速且甚者,未知前聞百年之恥,九世之讎復,豈非以道德者多助歟。楚書曰:名生之不易,福重之無日,戒懼之悄可以怠,則臨勝弗驕,居安思危,正宜惕厲無荒,黽敏從事,求所以立國自強之道,是所望於共勉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