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街行[詞牌名]

御街行[詞牌名]

御街行,詞牌名,又名“孤雁兒”。以柳永《御街行·聖壽》為正體, 雙調七十六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另有雙調七十七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雙調七十八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等變體。代表作品有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等。

詞牌沿革

京城中皇帝巡行的街道叫御街,也稱天街。調名本意即詠京城天街上皇帝及其儀仗隊御駕的出入巡行。柳永《樂章集》注“夾鍾宮”。《欽定詞譜》卷十八:“《古今詞話》,無名氏詞有“‘聽孤雁,聲嘹唳’句,更名“孤雁兒”。《梅苑》卷一有李清照“藤床紙帳朝眠起”一詞,亦名“孤雁兒”。

北宋新聲。宋人孟元老《東京夢華錄》卷二:“坊巷御街,自宣德樓一直南去,約闊二百餘步。兩邊乃御廊,舊許市人買賣於其間,自政和間官司禁止,各安立黑漆叉子。路心又安朱漆叉子兩行,中心御道,不得人馬行往。行人皆在廊下朱叉子之外。”柳永詞《聖壽》為創調之作。此調《詞律》列四體,《詞譜》列六體,當以范詞七十八字者為正體。范詞原題《秋日懷舊》,最能體現此調聲情特點。此調為重頭曲,前後段格律相同。每段首句為七字句,接以折腰之六字句,皆用韻。第三句為七字句不用韻,接以一個六字句,略一停頓。結尾三句,兩個四字句,一個五字句,句勢奔放。後段重複,形成迴環效應。故此調由韻密到韻稀,由頓挫到奔放,宜於表達壓抑而又逐漸激烈之情緒。因此調音韻和諧流美,詞人用之者頗眾。張先記述一段難忘的情事:“夭非花艷輕非霧。來夜半、天明去。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何處。乳雞棲燕,落星沉月,魷魷城頭鼓。參差漸辨西池樹。珠閣斜開戶。綠苔深徑少人行,苔上屐痕無數。余香遺粉,剩衾閒枕,天把多情賦。”此詞後段第二字為五字句,比范詞少一字。辛棄疾兩詞,一為贈友人之作,一為《無題》,後者實是贈某歌妓之詞:“欄乾四面山無數。供望眼、朝與暮。好風吹雨過山來,吹盡一簾煩暑。紗廚如霧,簟紋如水,別有生涼處。冰肌不受鉛華污,更旎旎、真香聚。臨風一曲最妖嬌,唱得行雲且住。藕花都放,木犀開後,待與乘鸞去。”李清照此調改名”孤雁兒“乃詠梅之詞,其序云:“世人作梅詞,下筆便俗。予試作一篇,乃知前言不妄耳。”詞云:“藤床紙帳朝眠起。說不盡、無佳思。沉香斷續玉爐寒,伴我情懷如水。笛聲三弄,梅心驚破,多少春情意。小風疏雨蕭蕭地。又催下、千行淚。吹簫人去玉樓空,腸斷與誰同倚。一枝折得,人間天上,沒個人堪寄。”無名氏一首梅詞尤為流美:“平生有個風流願。願長與、梅為伴。間伊因甚破寒來,只恐百花先綻。比蘭比麝,比酥比玉,休恁閒繚亂。瑤台月下分明見。依舊殘妝淺。不知分得幾多香,一片清如一片。直須遮斷,恐人眼毒,不解輕輕看。”此詞後段第二句比范詞少一字。填此調時,可謹遵范詞。

格律說明

正體,雙調七十六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柳永《御街行·聖壽》為代表。此調以此詞及范詞為正體,若柳詞別首之句讀參差,張、范、高及無名氏詞之添字,皆變格也。 此詞前後段第二句俱五字,有晏幾道、張先、晁補之、王安中、辛棄疾諸詞可校。 按張詞前段起句“畫船橫倚煙溪半”,“畫”字仄聲。第二句“春入吳山遍”,“春”字平聲。第四句“程入花溪遠遠”,上“遠”字仄聲。王詞後段第四句“爭絢青天馥郁”,“馥”字仄聲。

變體一,雙調七十六字,前段六句四仄韻,後段七句四仄韻。以柳永《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為代表。此詞前段第五、六句例作四字兩句,結句例作五字一句,此作六字一句、七字一句,蓋拘於用事,故句讀參差,采以備體,不可為法。 後段第五句“畫梁”,“梁”字平聲,亦不合調,故不校注。

變體二,雙調七十七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張先《御街行·夭非花艷輕非霧》為代表。此與柳詞同,惟前段第二句添一字異。 按《梅苑》無名氏詞“平生有個風流願。願長與、梅為伴”、“瑤台月下分明見。依舊殘妝淺”,正與此同。 又按韓師厚謔詞前段第二句“捻個觀音樣”作五字一句,後段第二句“料只在,船兒上”作三字兩句,與此又異。

變體三,雙調七十八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為代表。此詞前後段第二句校柳詞添一字,俱作六字折腰句法。 按程垓詞“向客里、方知道”、“忍雙鬢、隨花老”,又一首“記當日、香心透”、“問何時、春山斗”,楊無咎詞“惟只愛、梅花發”、“最嫌把、鉛華拭”,辛棄疾詞“供望眼、朝與暮”、“更旖旎、真香聚”,趙長卿詞“正宮漏、沈沈夜”、“趲行色、難留也”,李清照詞“說不盡、無佳思”,“又催下、千行淚”,皆與此同,但平仄小異耳。

變體四,雙調八十一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高觀國《御街行·賦簾》為代表。此即范詞體,惟前後段第四句各添一字作七字上三下四句法,又前段結句添一字作六字折腰句法異。 按高詞別首前後段第四句“嫌怕濕、文鴛雙履”、“恰稱得、尋春芳意”,前段結句“才過處、香風起”,正與此同。

變體五,雙調八十字,前後段各七句、四仄韻。以無名氏《御街行·霜風漸緊寒侵被》為代表。後段結句減去二字即范詞體,此亦歌時襯字也。

格律對照

正體

格律對照例詞:《御街行·聖壽》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燔柴煙斷星河。寶輦回天。端門羽衛簇雕闌,六樂舜韶先。鶴書飛下,雞竿高聳,恩霈均寰

中平中仄平平 。中仄平平 。中平中仄仄平平,中仄中平中 。中平中仄,中平中仄,中仄平平

赤霜袍爛飄香。喜色成春。九儀三事仰天顏,八彩旋生眉。椿齡無盡,蘿圖有慶,常作乾坤

變體一

格律對照例詞:《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仄仄,平仄仄仄平平

前時小飲春庭。悔放笙歌。歸來中夜酒醺醺,惹起舊愁無。雖看墜樓換馬,爭奈不是鴛鴦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平平仄,仄仄平平

朦朧暗想如花。欲夢還驚。和衣擁被不成眠,一枕萬回千。惟有畫梁,新來雙燕,徹曙聞長

變體二

格律對照例詞:《御街行·夭非花艷輕非霧》

平平平仄平平 。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平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夭非花艷輕非。來夜半、天明。來如春夢不多時,去似朝云何。遠雞棲燕,落星沈月,紞紞城頭

平平仄仄平平 。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參差漸辨西池。珠閣斜開。綠苔深徑少人行,苔上屐痕無。餘香遺粉,剩衾閒枕,天把多情

變體三

格律對照例詞:《御街行·秋日懷舊》

平平仄仄平平 ,中中仄、平中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平仄平平

紛紛墮葉飄香,夜寂靜、寒聲。真珠簾卷玉樓空,天淡銀河垂。年年今夜,月華如練,長是人千

平平仄仄平平 ,仄中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仄平平

愁腸已斷無由,酒未到、先成。殘燈明滅枕頭敧,諳盡孤眠滋。都來此事,眉間心上,無計相回

變體四

格律對照例詞:《御街行·賦簾》

平平仄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平仄、平平

香波半窣深深。正日上、花陰。青絲不動玉鉤閒,看翠額、輕籠蔥。鶯聲似隔,篆醒微度,愛橫影、參差滿

仄平平仄平平 。仄仄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平仄,仄仄平平

那回低掛朱闌。念閒損、無人。窺春偷倚不勝情,彷佛見、如花嬌。纖柔緩揭,瞥然飛去,不似春風

變體五

格律對照例詞:《御街行·霜風漸緊寒侵被》

平平仄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 。仄平平仄仄平平,平仄仄平平 。平平仄仄,仄平仄仄,仄仄平平

霜風漸緊寒侵。聽孤雁、聲嘹。一聲聲送一聲悲,雲淡碧天如。披衣起告,雁兒略住,聽我些兒

仄平平仄平平 。仄平仄、平平 。平平平仄仄平平,平仄平平平 。仄平仄仄,平平平仄,仄仄仄、平平平

塔兒南畔城兒。第三個、橋兒。瀕河西岸小紅樓,門外梧桐雕。請教且與,低聲飛過,那裡有、人人無

(說明:詞牌格律與對照例詞交錯排列。格律使用宋體字排印,例詞使用斜體字排印。詞牌符號含義如下:平,表示填平聲字;仄,表示填仄聲字;中,表示可平可仄。句末加粗為韻腳。)

典範詞作

•宋·柳永《御街行·前時小飲春庭院》

•宋·范仲淹《御街行·秋日懷舊》

•宋·晏幾道《御街行·街南綠樹春饒絮》

•宋·程垓《御街行·在家不覺窮冬好》

•宋·賀鑄《御街行·別東山》

•宋·李清照 《孤雁兒·藤床紙帳朝眠起》

•宋·無名氏《御街行·霜風漸緊寒侵被》

•明·楊慎《御街行·柳花》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