御瀾膠坊阿膠糕

這一年,張老漢又一次來到山西經商,又一次財運亨通,發了大財。 就在這時,一位慈祥的老媽媽騎著一頭小毛驢,來到張老漢身旁喊住了他。 張老漢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含淚把毛驢扛回家去,並遵照囑咐,吃了它的肉,果真返老還童。

基本信息

很久很久以前,山東東阿縣有個張莊,張莊有個張老漢,性情淳樸,為人憨厚,因此人們都叫他張老憨。別看張老漢憨厚老實,可他很會做買賣。長年跑山西經商,每次回家都是腰纏萬貫。村上的人們見張老漢如此發財,都想沾他點光,因此找個藉口就可從張老漢腰裡解下一串銅錢。張老漢則慷慨大方,從不吝嗇,大有仁人君子之風度。
這一年,張老漢又一次來到山西經商,又一次財運亨通,發了大財。誰知在回家的路上遭到強盜,身上的銀兩被搶光,幸好保住一條老命。張老漢身無分文,離家遙遠,叫天天不應,喊地地不靈,沒想到跑了大半輩子買賣,行了大半輩子善,到頭來落了這么個下場。他感到走投無路,無顏再見山東父老,於是爬上高高的太行山,想跳澗尋短。就在這時,一位慈祥的老媽媽騎著一頭小毛驢,來到張老漢身旁喊住了他。並對他說:“勤勞的人啊,要經得住虎狼之難,不要跳澗尋短。我送給你一樣東西,它可以使你解除憂煩。千萬記住,什麼時候都要與人為善”。說罷,老媽媽把一頭小毛驢送給了他。張老漢欲推辭,被老媽媽瞪了一眼,無奈,只好跪謝老媽媽的搭救之恩。誰知一眨眼的工夫,老媽媽不見了。張老漢恍然大悟,這是大慈大悲的菩薩娘娘點化他。於是張老漢對著空中拜了三拜,然後撫摸著那頭小黑驢,只見油光瓦亮的毛兒,好一頭世間難得的寶驢。張老漢越看越喜愛,牽著毛驢一步一步走下太行山,回到闊別一年的小張莊。
小張莊東邊有座魚山,魚山是三國時期曹植的墓地,山上多藥草;山下有條大清河,是古代四瀆之一的濟水的下游支流,一年四季水流不斷。張老漢自從回到家,再也沒心思去山西經商了。他把全部心思用在飼養那頭小毛驢上。每天他都早早爬上魚山,為小毛驢割一筐又嫩又肥的藥草,然後到大清河邊擔一擔清凌凌的大清河水。自從小毛驢吃了魚山上的草,飲了大清河的水,越發壯實可愛。張老漢常常用一把特製的刷子,為小毛驢梳洗那錦緞子般的毛兒。
張老漢上無父母,下無兒女。早年曾娶過一個老婆,由於患了這一帶普遍流行的一種難以治癒的婦女病,早早過世了。獨身一人的張老漢便與小毛驢相依為命。天長日久,小毛驢成了小張莊的一大榮耀,也成了張老漢生活中不可缺少的唯一伴侶。
有一天,小毛驢突然不吃不喝,無精打彩。張老漢著了慌,他爬到魚山懸崖峭壁上采最肥嫩的藥草讓它吃,並擔來清澈的大清河水讓它飲,但小毛驢仍不吃不喝,好像有什麼心思。三天過去了,小毛驢仍不見好轉。張老漢心想,莫非小毛驢生病了,他牽著小毛驢一步一步朝魚山走去,又圍著魚山轉了一圈又一圈,當轉到三圈半的時候,小毛驢突然說話了:張大哥,我的壽數已盡,您甭費心思了。我知道您是天底下最勤勞的人,待我死後,您把我的肉吃了,可以返老還童。
張老漢號啕大哭了一場,然後含淚把毛驢扛回家去,並遵照囑咐,吃了它的肉,果真返老還童。接著他就遵照小毛驢的囑咐,把驢皮,煺淨毛兒,切成條兒,泡在山那邊的洪範池中一百天。又取來了阿井的水,揀來桑木乾柴,認認真真地熬起膠來。到了七七四十九天,鍋底果然有一層亮晶晶、黑瑩瑩的膠層,異香撲鼻,他小心翼翼地把膠切成若干塊,分別用絲絹包好,分送給那些患病的婦女和老人。那些婦女和老人吃了膠後,果真病好如初。
張老漢熬驢皮膠的故事,一傳十,十傳百,最後傳到皇帝耳朵里。他的母親皇太后也患了治癒不好的婦女病,皇帝下了一道詔書,調張老漢攜帶全部驢皮膠進京服侍皇太后,進京後,皇太后在御瀾亭召見張老漢,並在太醫驗視驢皮膠後,熬製成阿膠核桃糕,熬好後太后輕服少量,第二天,皇太后病情略有好轉,然又連續服用多日,久治不愈的病終於痊癒。某日,皇帝看到母親在御瀾亭細酌阿膠核桃粥,獲知阿膠核桃糕的神奇妙用,急召張老漢,當即諭旨後宮修建熬阿膠糕的藥膳坊,並取名御瀾膠坊.因熬膠的水必須為東阿的阿井水才最有效果,皇帝派專人不遠萬里從東阿運水到御瀾膠坊,以供熬制阿膠核桃糕。
張老漢雖身在皇宮,但心繫家鄉百姓,聽到家鄉因瘟疫多人處於病痛之中,張老漢冒死違抗聖命把熬膠的秘方偷偷給了一位家鄉送水的水夫,水夫回家後把此方交予當地名揚一方的中醫-張氏,張氏中醫按此方熬膠,造福了許許多多家鄉父老,但中醫不知此方為何方神藥,只見藥方後印有御瀾膠坊字樣,隨手在在藥方名字後面寫上御瀾膠坊四字,從此御瀾膠坊熬膠秘方便在東阿張氏家族中代代流傳至今。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