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毅征

徐毅征,財富過億的80後創業者。

個人基本信息

徐毅征徐毅征

姓名:徐毅征
性別:男
財富(萬元):10000
創辦企業江蘇邦寧科技有限公司
所在地區江蘇南京
主營業務:網際網路服務
畢業或就讀大學東南大學

簡介

江蘇邦寧科技有限公司是一家以計算機軟體研發為主的高科技民營企業,自身擁有強大的技術力量團隊,主要進行域名註冊、虛擬主機、企業信箱伺服器的託管、租用、網站建設等項目,竭誠為各個領域(個人用戶、跨國公司、企業及公共機構)的客戶提供專業、優質的服務。公司目前面向日本、歐美等地區企業承接軟體外包業務。公司成立以來成功完成了多個國際大中型套用系統軟體的委託開發項目,與國際著名的銀行、證券公司、通信運營商等大型客戶建立了長期的合作關係,得到了客戶一致、廣泛的認同。

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第二名

徐毅征徐毅征

2009年6月24日,國內知名網站中國校友會網和21世紀人才報聯合發布“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網遊新銳浙江渡口網路的金津以擁有高達10億元的財富,高居“2009中國大學創業富豪榜”榜首,成“80後”創業首富。榜單顯示,上榜者財富合計近26億,近半創業富豪身價過千萬;“80後”成我國自主創富生力軍,“主動型創業”占據主導,IT技術催生“80後財富新貴”;創業富豪中“白手起家”者占九成,“富二代”創富能力突出。
名次:2

創業史

一台電腦起家

如果說把“偶然”比作一個人成功的機遇,那么“必然”就是其成功必不可少的知識的積累。因為,自古以來,機遇偏愛那些有準備的人。
回憶自己的經歷,徐毅征提的最多的兩個字是“偶然”,“其實我根本沒有想著去自己創業,當時走上這條道路全是因為自己的興趣。”正是由於興趣,才成就了他的今天,因為在別人看來,徐毅征就是那種善於捕捉機遇,善於積累的人。
出身貧困的徐毅征自小就明白珍惜來之不易的機會。“只有不斷學習知識,才能在今後的社會中找到屬於自己的位置。”當時正是網際網路時代興起的時候,一次偶然的機會,他接觸到了網路。也許是“一見如故”,他對網路產生了極大的興趣。
為了提高自己的理論知識,他開始學習計算機知識。因此,學校的圖書館的計算機書就成了他獲取知識的途徑。“為了學習計算機知識,我甚至到了痴迷的程度。當時只要是看見有關計算機的書甚至是字條,我都會拿起來仔細地看看。但我並沒有放棄其他功課的學習。”
對知識的渴求促使他不斷地學習,他的計算機理論已經達到一個較高的程度。“之所以說是理論,是因為當時沒有條件去實踐。”
高中畢業之後,他進入了自己理想的大學,順理成章他選擇的是計算機專業。進入大學之後,他得以將理論與實踐相結合。於是在學校的圖書館與機房的兩點一線之間就多了徐毅征的身影。因為他迫切需要的是將理論知識用於實踐,並不斷深化自己的理論知識。
“為了避免學校作息時間而給自己實踐帶來的麻煩,我決定通過打工為自己買一台電腦。”學習加上假期的辛苦勞作,在大二上學期,他實現了自己的夢想,擁有了自己的一台電腦。而就是這台電腦成為了他事業的起點,當然這是後話。
同樣是為了方便自己的學習,他搬到了寢室好友租來的房子。這裡他既能上網,又不受時間限制。這裡也就成了他的工作室,在這裡他完成了他的第一筆業務。“這得益於我利用一些免費的空間做的一個主頁。一個東北的企業通過我的主頁找到了我,要求我按照他們的要求設計一個企業網站,為了鍛鍊自己,我價格沒談就答應了。”
一個通宵的設計製作,徐毅征將整個網站的交給了那位老闆。“也許是自己誠懇打動了那位老闆,我順理成章賺取了‘第一桶金’——400元。這是我接觸網路以來第一次賺錢。”徐毅征的眼裡流露出高興的神情,似乎回到了那個時候。而徐毅征深邃的目光卻讓記者感到他對商業機會的敏銳。而就是這第一桶金,他發現了自己的盈利模式。
從此徐毅征一發不可收拾。
利用論壇以及其他免費的空間,徐毅征做起了屬於自己的廣告。而正是這些廣告的宣傳加上他低廉的價格,一家家企業的訂單如雪片般飛來。這其中不乏南京熊貓集團、湖州電力設計院等企事業單位。而他也由此擁有了30萬的資產,當時的他只是一個大三學生,時間也只是2001年。

放手一博

跟企業的一些企業的發展模式一樣,徐毅征在初期的成功之後,並沒有安於現狀,而是通過不斷的發展來實現企業的擴大再生產,這就是商人敢於冒險的本性。
無論是年齡還是時間來說,徐毅征擁有的都是一筆不少的財產。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高興,反而陷入深深的苦惱當中。“由於對當時沒有想到會有這么大的需求,所以是租用一個代理空間的服務商。客戶資源多之後,伺服器的穩定性和維護上就出現了問題。這讓我很苦惱。”
“我決定放手一搏,不成功則成仁。”借著服務過的客戶,以及自己的優勢,他成立了自己的公司——南京創網科技有限公司,對外服務的品牌是中國數據(www.zgsj.com),地點就在南京的中山電子城。以公司的名義,徐毅征擺脫了三級空間代理利潤的壓制,直接租用了南京電信的伺服器,他從此也擁有了自己的公司網站,公司的員工也由初期的幾個人變成了20多人。
“回想起當時的決定,現在還有點後怕。但是如果不變,還是象以前一樣小打小鬧,是很難有大的發展的。”徐毅征嚴肅地說,“註冊自己的公司,我們的成本大大上升,而當時又是網際網路的逐步衰落的時期,如果這一步走不好,我只有回到過去了。”徐毅征嚴肅的表情讓記者感到的是他對前景的勝算。
背水一戰,徐毅征迎來的是企業的快速發展。直接租用南京電信的伺服器,徐毅征擺脫了中間代理的利潤分攤;雖然租用的成本上升,但是這樣更加有利於他對公司業務的控制能力。“擁有自己的伺服器,我不斷擺脫了控制,而且公司服務的穩定性以及業務增長的空間更大了,我們由此能給客戶提供更優質的服務,這在網路行業是至關重要的。此外,遷址不斷提升了公司形象,也增加了公司對外的談判實力,這是原來所租的小房子是不能比的。”
良好的企業形象、更加優質的服務,徐毅征無疑給公司的發展增加了兩大助推器,徐毅征也順勢將公司的服務擴展到域名註冊、虛擬主機、伺服器租用和託管、網站推廣和網站建設等各個領域。從規模經濟的角度來說,這無疑是降低成本的一大舉措。
此外,徐毅征更是高瞻遠矚。在成立公司後的第一天,他更是將自己剩下的二十幾萬用於投放網路廣告。一方面宣傳企業形象,另一方面為自己的業務提升作推動。公司由此進入發展的兩性循環,公司傳播,服務質量的提高,加上口碑效應,徐毅征的公司煥發了第二春。徐毅征,而這年(2002年)他才剛剛大學畢業。

不斷創新,與客戶溝通

當其他同學還在為找工作而發愁的時候,徐毅征已經為自己公司的發展而思考了。畢業之後,徐毅征又開始了自己的冒險之旅。之所以說冒險,是因為網際網路行業正在經受著一次大的洗禮。
正當徐毅征準備大幹一場的時候,網際網路大潮開始衰落,網際網路出現了寒冬。正當其他公司因為行業狀況而削減公司成本的時候,徐毅征做出了一個其他員工難以想像的決定——將公司地址再次搬遷。搬遷後的辦公這一次搬遷所帶來的是公司成本的大幅度上升。“搬遷之後公司的成本確實是上升的。因為他逆勢將公司的規模擴展到50多人,而且辦公地點所花費的成本更大。”
徐毅征反其道而行之,是因為在他看來“只有夕陽的企業,沒有夕陽的行業”。正所謂大亂之後必大治,徐毅征也許看中的就是這一點。“只有不斷加強自身企業能力的提高,才能使得企業在行業衰退之時實現更大的發展。”
於是,徐毅征加強了公司的內功修煉。一方面,他加強公司服務質量建設,不斷發展新客戶。他利用公司的網站實行免費空間的試用來吸引用戶進行註冊。利用註冊信息將一些企業的資料蒐集起來整理成資料庫,然後通過資料庫上的資料對這些潛在的客戶聯繫進行分析,並派專人與他們進行一對一的溝通,按照他們的需求推出個性化的服務。“不斷與客戶實行一對一的溝通,不僅使得公司能更加了解他們的需求,了解市場的動態,更重要的是在信息過剩的時代,我們減少了傳播的噪聲干擾。”
另一方面,與老客戶實現雙贏。業界上有言,開發一個新客戶的成本是維護一個老客戶成本的5倍。徐毅征深諳其中道理,不斷維持與老客戶的關係。對此,徐毅征表示,“商場上最重要的是與客戶實現雙贏,因此在業務上不斷發展代理。當一些老客戶在公司的消費金額達到一定數量以後,就可以成為中國數據的相應級別的代理。代理我們的域名和虛擬主機在內的各種產品和服務,可以根據代理級別享受相應的折扣。”
就這樣,徐毅徵用長遠的眼光和獨特的策略征服了公司的員工。當競爭對手還在對徐毅征的反常舉動不屑一顧的時候,中國數據已經擺脫了行業衰退的陰影,成為該行業在華東地區的第一品牌。

轉戰上海

當一些企業發展到一定程度上難以突破的時候,很多企業選擇的是坐守原有的市場,而要真正去實現市場的突破,需要的就是魄力。
徐毅征就是如此。
當擺脫行業衰退,公司進一步發展的時候,徐毅征也順理成章擁有了上千萬資產。但是徐毅征並沒有滿足現在所得,他要做的是將中國數據打造成為中國網路綜合服務的第一品牌。
為了實現自己的夢想,2004年11月,徐毅征成立了上海分公司,並與上海電信建立了合作關係,將自己的觸角延伸到上海。此外,徐毅征將中國數據南京公司的地址又一次遷到了谷陽世紀大廈,而此時的他,不再是僅僅的租用,而是完全擁有整個15樓。
雖然,徐毅征偶爾也會站在自己的辦公室,對著窗外很有成就地感受一下南京的生活氣息。但是他並沒有因此而自大,相反,為了給客戶更好的服務,他仍然保持創業時期的作風;為了保持公司的凝聚力,他與員工在公司是上下級關係,在公司之外是朋友關係;為了發展他的事業,他仍然經常與員工一起通宵達旦地工作;因為在他的眼裡,他一直處於創業時期,只不過現在的狀況與以前相比起點高了而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