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文靜

徐文靜

徐文靜,價值鏈網創辦人,知名物流與供應鏈專家。《中國物資報》、《物流技術與套用》專欄作家。曾擔任北京市、商務部、廣州市等政府部門採購與物流專家、清華大學(CLO)授課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年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採購發展報告》編委、《中國物流》雜誌顧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田物流研究中心“第三方物流”項目研究員、21世紀電子商務網校專家。

北京睿文科技有限公司創辦人、首席專家

教育背景 1986年畢業於東北財經大學物資管理專業,1993年留學法國,獲得法國國家企業管理教育基金會頒發的CAAE證書。 工作經歷 先後在電子工業部物資局、中國電子信息產業集團、雷諾集團自動化公司、中日合資萬通國際物流有限公司和上海睿文物流諮詢有限公司任職,擁有20年的物資管理、國際貿易和物流職業經驗。 專業方向 先後研究的領域包括物流戰略規劃、物流業務模式、第三方物流、物流園區(中心)、物流服務行銷、倉儲配送管理、工業超市、供應鏈管理流程模型與標準等。 個人成績 ——出版專著《物流戰略規劃與模式》。 ——國內最早從事中國物流發展研究(2000年,其成果收入《中國電子商務年鑑》並在《國 際商報》發表)。 ——提出“物流業務模式”概念(先後在《經濟日報》、《國際商報》、《中國市場》和《商業 經理人》發表,見電子版資料)。 ——提出“精確第三方物流”概念(2002年,在《國際商報》發表,見電子版資料)。 ——引入歐洲物流中心(Freight Village、Logistics Centre)定義(2005年,在《中國 城市經濟》發表,見電子版資料))。 ——提出物流園區定義方法(2005年,在《商業經理人》發表,見電子版資料))。 ——研發出基於價值鏈的物流中心(園區)模型(2005年,未公開,用於項目諮詢)。 ——率先研究中國物流園區(中心)發展(2004年,用於信息諮詢)。 ——提出“第四代開發區”概念(2007年,《現代物流報》, 見電子版資料))。 ——研發出供應鏈評價系統(2008 年,部分成果收錄在《中國採購發展報告》)。 ——《供應鏈評價系統》2010 年獲得國家著作權局證書。 ——《超市配送中心作業流程規範》(亞運會專用),主要研製者。 社會兼職 北京市、商務部、廣州市等政府部門採購與物流專家、清華大學(CLO)授課專家、《中國電子商務年鑑》專家委員會委員、《中國採購發展報告》編委、《中國物流》雜誌顧問、對外經濟貿易大學—大田物流研究中心“第三方物流”項目研究員、21世紀電子商務網校專家。 培訓諮詢 為多家世界500強企業和中國500強企業提供過培訓,為中央企業、國內大型企業、跨國公司、外國商會以及大型物流園區項目提供過諮詢。 個人作品 2000年以來,先後在國內權威媒體發表過數十萬字有關電子商務、物流、物流園區和供應鏈的作品,其個人觀點被新華網、新浪、國研網、AMTeam、香港SchedNet、現代物流報、《中國物流與採購》雜誌、中國物流與採購網、錦程物流網等權威媒體廣泛報導。 其它方面 多次參加國家經濟貿易委員會主辦的《全國大中型企業增強核心競爭力高級研討班》授課,題目為《企業創新和核心競爭力》。

高碑店市肖官營鄉農科委副主任

徐文靜,女,26歲,高碑店市肖官營鄉農科委副主任。她立足於本職工作,刻苦鑽研農業技術,一心一意為農民民眾著想,以實際行動踐行了“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在小麥科技示範工程中表現突出,極大促進了該鄉農業生產的發展。 一、堅持以學促乾,不斷提高個整體素質 徐文靜同志比業于衡水農業管理學校,2000年被分配到肖官營鄉農科委。剛從學校畢業的徐文靜深深知道自己所學的農業技術知識大都局限於書本上,缺乏實踐性,她認真向農科委的老同志學習,遇到不明白的問題向有經驗的人虛心請教,在幾年的工作中,她的實踐工作能力有了大幅度提高。同時,為了掌握更多、更新的農業技術知識,她自費購買了《河北科技報》、《中國科技報》等多種報刊雜誌和各種科技類書籍,堅持每天抽出兩三個小時來學習。看到一些實用性、操作性強的技術知識她都認真記錄下來,編寫到鄉《農科報》上,印發到各村,並親自指導農戶套用。特別是在小麥科技示範工程中,她在認真參加市級的各類科技培訓基礎上,仔細查閱了相關的技術資料,為小麥科技入戶的推廣積累了豐富的技術經驗,保證了該工程順利實施。 二、堅持深入實際,把小麥科技入戶工程做實做細 小麥科技入戶工程是國家建立農業技術推廣體系以來的第一次推廣機制創新嘗試,直接關係到廣大農民的切身利益,作為肖官營鄉技術負責人,徐文靜深知該工程的意義重大。她從小麥科技示範戶的遴選、培訓工作的組織到技術指導,都親自調查,親自把關,確保每個過程都做到嚴格管理。在上報示範戶的過程中,一些村幹部簡單的把小麥科技入戶工程認為是一件得實惠的好事,想把自己的親朋好友作為示範戶上報。徐文靜同志得知後,耐心為村幹部講解小麥科技入戶工程的重要意義和示範戶選擇的條件及相應的權利和義務,使全鄉10個村100戶示範戶達到輻射帶動力強、民眾認可,能參加各種培訓和指導的標準。在日常工作中,她總是深入到農戶當中,與他們談工作、話家常,把這些示範戶做為知心朋友,使示範戶自覺、主動配合工作的開展。 三、堅持以科技為本,確保實現農業增效、農民增收 肖官營鄉是農業大鄉,大部分民眾以農業種植為生、提高糧食產量、增加農業效益,是老百姓多年的盼望。在小麥科技入戶工程實施當中,徐文靜同志帶領農科委一班人堅持以科技服務農戶,向科技要效益的原則,通過辦培訓班,培訓科技示範戶、編寫印發小麥管理技術明白紙和深入田間地頭技術指導等各種形式,不斷提高廣大農戶的科技知識水平。全鄉總計培訓科技人員700人次,印發技術明白紙6000餘份,2005年實現小麥畝均增產30公斤,使老百姓收到了看得見的實惠。 四、堅持常抓不懈,不斷擴大小麥科技入戶實施範圍 在麥收期間,徐文靜始終關注著示範戶的小麥收穫情況,她冒著高溫酷暑,加班加點親自到各示範戶麥田中了解情況。看到豐收的農戶露出滿意的笑容,她認真聽取記錄農戶反映的問題,並不失時機的向周邊農戶宣傳講解科學種植小麥的重要性和必要性。按照她的說法,小麥科技入戶工程是一件利國利民的大好事,要堅持常抓不懈,要通過宣傳、示範、引導,讓更多的農戶參與到該項工程中,讓更多的農戶從中得到實惠。

竹雕藝術家

徐文靜,是常州徐氏竹刻的第三代傳人。人如其名,文靜娟秀,可一聊起竹刻,便會語速加快,漸而忘情陶醉。 徐文靜的祖父徐素白是民國時期名聞海上的竹刻大家,父親徐秉方是國內當代留青竹刻的名家,也許是從小的耳濡目染,也許是藝術細胞的天然遺傳,不知不覺中,文靜便沉迷於玩竹弄刀之中,同齡女孩子喜歡的逛街聊天鶯來燕往,都打擾不了文靜的沉靜。工作之餘所有的業餘時間,都纏綿在小小竹片的一花一葉上了。21歲那年,感覺八小時之外不夠刻竹,自作主張,辭職回家。連做父親的都急了:你這丫頭,一門心思在家刻竹,連對象都不找啊!便又重新去工作,然後,戀愛、結婚、生女,等生活稍稍安定後,她再次辭職,埋頭竹刻藝術,一邊相夫教女,料理家務。她說:我的時間實在不夠。 留青是竹刻藝術的一種技法,即留用竹子表面一層青皮雕刻花紋,鏟去花紋以外的青皮,露出皮下的竹肌為底,隨時間流逝,竹皮依然色澤淡雅,而竹肌則漸次變深,由淺黃而深黃直至紅紫。留青就是利用竹皮、竹肌色澤的不同變化而雕刻山水花鳥人物,突顯濃淡暈褪的層次之妙。這對作者的雕刻技藝、人文修養及審美情趣的要求都比較高。在父親的指點下,徐文靜先攻書法,再習花鳥。竹刻技藝進步飛速。別以為,刻字容易,一件書法作品,既要保留書法作品本身的起承轉合、筆鋒墨意及整體的氣韻,又要體現獨到的刀味,文靜從小就受過書法基礎訓練,加上不斷地讀畫冊、研刀功,晨昏不捨,多年方有心得。2003年,她和父親、妹妹徐春靜合作的竹刻《道德經》,400餘片竹簡,5000餘字,歷時一年半告成。展出時,許多藏家一時驚艷。她刻的范曾的《莽神州賦》,洗鍊爽利,枯筆飛白恰到好處。其父徐秉方也暗暗稱許:“功夫超過我了。” 近年,徐文靜著力攻刻花鳥。她笑稱自己十足“宅女”,每天清晨6點即起,一邊洗涮,一邊眼瞟昨晚刻的作品,比量好壞或不足之處存於心。然後,燒好早飯,侍候好女兒上學,老公上班,便埋頭刻竹,小小竹片此刻就是整個世界,其他一概屏息退後。往往等停下手,回過神,腰已直不出,腿已站不起。每每精心刻出一件作品,自己已愛不釋手,哪捨得出手。父親和妹妹來家時,也總是聚在一起研討竹刻,母親做好了飯菜,叫他們來吃,往往叫到發火。外面的市場、評職稱、辦展覽等重要事情,也無暇關注,專心致志於刻竹。她刻的菊花,枝葉婆娑,花瓣飛舞,朝你的眼前開放出來,灼灼有生命。她刀下的鳥兒,或啼鳴或飛翔或憩歇,皆羽毛纖軟,神態靈動,栩栩如生。她刻的各式飛蟲,如螳螂、蜜蜂、天牛等,細腿勁挺、觸鬚顫顫、薄翼震顫若嗡嗡有聲。所以雖然文靜深居簡出,收藏者仍慕名而來。祖父徐素白上世紀50年代曾刻《荷塘清趣》名作,上世紀70年代,其父徐秉方應王世襄之邀,復刻一件,現藏於香港藝術館。一台灣友人又邀徐文靜也刻制一件,結果其水準被認為不亞於祖、父輩。 從1999年開始,她的作品曾先後連續三屆獲國家級工藝美術大師精品展金、銀、銅獎,那時徐文靜還不到30歲。會展當時,就有藏家要求高價購藏。初出茅廬,即獲慧眼青睞,讓文靜小有成就感。此後,她的許多作品被收入各種竹刻藝術畫冊。近年,她作為徐氏留青竹刻的第三代傳人,為竹刻收藏界矚目。常常有人前來求購,卻不能及時拿出自己滿意的作品。更讓她苦惱的是,每一件作品,短則數月,長則經年,件件嘔心瀝血,不忍出手,“就像和自己的孩子分別一樣。”她說,“竹刻藝術講究虛實之美,自己卻是一個直接簡單的人。除了料理家庭,就只會竹刻。” 接下來,她要開始攻研山水,還要爭取刻出祖父、父親們沒有刻過的東西。讓留青竹刻這一古老的民族民間藝術與時俱進,煥發自己這個時代的藝術神韻。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