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州睢寧

徐州睢寧

睢寧處於徐州市東南部,徐連經濟帶的中心區域,是江蘇省規劃建設的三大特大城市圈之一徐州特大城市圈一城兩翼的重要一翼。面積1773平方公里,總人口132.51萬,全縣轄16個鎮。是徐州市的重要衛星城,具有優越的位置區域條件。

基本信息

基本介紹

郵編:221200 代碼:320324 區號:0516

拼音:Suī Níng Xiàn,Suining Xian

睢寧縣[1]位於江蘇省西北部,又稱睢陵,徐州市東南。總面積1773平方千米。總人口131.8萬人(2005年初)。

睢寧縣轄16個鎮:睢城鎮、王集鎮、雙溝鎮、嵐山鎮、李集鎮、桃園鎮、官山鎮、高作鎮、沙集鎮、凌城鎮、邱集鎮、古邳鎮、姚集鎮、魏集鎮、梁集鎮、慶安鎮。一個省級開發區,五大工業園區:寧江工業園、八里金屬機電產業園、臨空產業園、現代農業示範區、桃嵐化工園;縣人民政府駐睢城鎮。

漢置睢陵縣。金興定二年(1218年)以宿遷縣古城置睢寧縣,取“睢水安寧”之意。

交通通訊

境內高標準的徐寧(機場)路、104國道、省市縣一級公路縱橫交錯,徐(宿)寧高速公路橫貫東西;京滬、霍連高速公路與睢寧擦肩而過。內河航道緊連京杭大運河,徐沙河、徐洪河直通洪澤湖。國家民航一級幹線機場──徐州觀音機場坐落睢寧境內,架起了睢寧通往外界的空中橋樑,形成了水、陸、空立體交通網路,交通十分便捷。

光纖通訊、移動通訊發達,已開通25000門程控電話,可直撥世界各地。現正擴大利用網際網路,積極推進電信、電視、計算機三網融合,大力發展數位化網路建設,向寬頻化、綜合化、智慧型化通信網路邁進。連雲港田灣核電站、徐州火力、熱力電廠電力供應充裕。坐落境內的華東電網220kv變電站和縣內4個110kv、8個35kv變電站,構成了強大的電力供應網。

行政區劃

睢寧轄16個鎮:

睢城鎮、李集鎮、官山鎮、邱集鎮、凌城鎮、沙集鎮、高作鎮、梁集鎮、魏集鎮、古邳鎮、姚集鎮、雙溝鎮、王集鎮、嵐山鎮、桃園鎮、慶安鎮。

睢城鎮:位於睢寧縣中心位置,是睢寧縣政府駐地。近兩年連續獲得徐州市“經濟發展十強鎮”、“江蘇省文明鎮”稱號。 睢城鎮是個歷史名鎮,有著悠久的歷史和燦爛的文化,它是漢時睢陵縣城故址。民國元年(1912年)縣城設為城廂市,1917年改為睢城市,1934年7月設睢寧市,9月又改為睢城市。1964年重新設立了睢城鎮,2000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將睢城鎮、睢城鄉、朱樓鄉合併成現在的睢城鎮。

慶安鎮: 地處睢寧縣城西北12公里處,面積127.2平方公里,下轄25個行政村,8.2萬人口,可耕地9.86萬畝,北臨蘇北最大的人工水庫慶安湖,湖區面積1.7萬畝,相當於6個杭州西湖,自流灌溉面積達8.6萬畝,國道104線橫穿東西,省道睢邳路縱貫南北,寧宿徐高速公路境內穿過,高速路出入口在政府所在地北側300米處,區位優越,交通便利。有22萬伏變電所一座,110千伏變電所一座,電力充足。 全鎮地形平均海拔26.8米,屬暖溫季節風氣候,溫濕度較為平穩。土質肥沃,水質純淨,適應小麥,優質水稻、棉、桑及瓜果蔬菜種植。 民營經濟發展迅猛,全鎮已形成以意楊板材深加工、家電注塑、汽車配件、機械製造、建築和農副產品加工為主導產業的六類較為齊全的工業格局。目前已登記註冊的各類工商戶已達2000戶。 優越特殊的區位交通優勢、豐富的資源條件,良好的基礎設施和安全的社會環境為境內外客商前來投資興業提供了良好的外部條件。 慶安鎮黨委、政府和全鎮8萬人民將以誠摯的心情、熱情的態度、優質的服務、優惠的政策,熱烈歡迎八方賓客,各屆同仁前業考察投資,共創美好的明天。

李集鎮:商業活動盛極一時,揚名南北,素有“小上海”、“小南京”之譽。李集鎮總面積63平方公里,可耕地56764畝,總人口5.33萬,是遠近聞名的歷史、文化、商貿重鎮。李集鎮歷史悠久,有600多年歷史,早在清朝道光年間這裡就有水碼頭,各地大商巨賈紛至沓來,建會館、開商行,市井繁華為當時縣城所不及,頗具影響的有“山西洪洞會館”、“安徽徽州會館”、“福建福州會館”和“湖南洞庭會館”等四大會館,享有“小南京”美譽。目前李集鎮城鎮化進程較快,鎮區面積5平方公里,人口近2萬,鎮區街道五橫三縱呈網狀格局,鎮區內電話、寬頻網、有線電視、自來水全部普及。李集鎮地理位置優越,交通發達。地處睢寧縣城西南25公里,與安徽省泗縣、靈璧縣接壤,東接104國道,北倚寧宿徐高速公路,官靈省道穿境而過,距徐州觀音國際機場40公里,距淮海經濟區中心城市徐州80公里,東離亞歐大陸橋頭堡連雲港120公里。革命時期,“三山夾一井,一步跨兩橋。”的諷刺日本帝國的故事,更是廣為流傳。

高作鎮:果品採摘區6處,農家餐廳4家,休閒垂釣區3處,綠色觀賞長廓500米,切實成為睢寧縣城的“後花園”。

桃園鎮:是一塊古老而又神奇的土地,物華天寶,人傑地靈。她以美麗的傳說、富饒的物產和厚重的文化底蘊,吸引了無數的商客在這裡投資興業,使之成為工業重鎮、商貿名鎮、經濟社會全面協調發展的強鎮。桃園鎮地處蘇皖交界,西與皖靈毗鄰,東依睢寧縣城。交通暢達,古時就有“兩省通衢,桃園為關”之說,機場路、寧徐高速公路、104國道、泗八省際公路均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120平方公里,素有“蠶桑之鄉”和“結義之鄉”的美譽。桃園鎮有著許多美麗動聽的傳說故事。如果說舊朱集村九女墩是一個淒婉悲涼的愛情故事,那么,柴王賣傘到子仙、王母娘娘盛擺數十里的蟠桃宴,使桃園成為令人神往的仙境。加之村村地名都富有傳奇的色彩,曾吸引著南來北往的商賈慕名前來,久而久之,桃園自然地就成了蘇皖交界處商貿的聚集地。

嵐山鎮:是睢寧縣建置鎮,位於縣域西北部,距縣政府駐地20公里。東與慶安鎮接壤,南與桃元鎮搭界,西部為安徽省靈壁縣,北與王集鎮相連。總面積128.2平方公里,地形大體由西向東緩緩傾斜,西部有山丘,東部、南部是坦蕩平原。可耕地11.44萬畝,總人口7.8萬人,下轄21個行政村,鎮區位於鎮域中西部,常住人口6782人,其中非農業人口3809人。 嵐山鎮歷史悠久,早在春秋戰國時期,大部分村寨即已形成,由於歷史上建置沿革多變,到金興定二年(1218),睢寧有建制後,才一直隸屬睢寧管轄,清末宣統年間(1909)年間,屬辛安鎮稱嵐山集,屬招義鄉稱高興集寨。中華民國建立後,民國元年(1912)年至18年,嵐山無建制,縣政府設8個區,嵐山、高集屬五區(駐嵐胡集)管轄,民國30年至31年仍屬五區(駐桃元)。民國34年至35年稱嵐山區。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1949年至1956年,屬睢寧縣嵐山區稱嵐山鄉、高集鄉,1957年撤區並鄉,為縣轄嵐山鄉、高集鄉,1958年嵐山鄉併入王集人民公社,高集鄉成為高集人民公社。1983年改稱高集鄉,復稱嵐山鄉,2000年4月,經江蘇省人民政府批准,撤消高集鄉,併入嵐山鎮。嵐山鎮地處北緯30°,東經117°,屬溫帶和半濕潤季風氣候,四季分明,光照充足,無霜其長,主要災害有春寒、夏季暴雨、暴風、冰雹及一些蟲害等。嵐山鎮有33座山丘,境內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查明的礦產有:石灰石、水泥灰岩、礦泉水及建築石料等,建築用石料儲量豐富,奇石遠近聞名。

歷史沿革

睢寧歷史文化積澱深厚,位於縣域北部的下邳鎮,是夏禹時的下邳國所在。歷史上的下邳是中原水陸通衢,人丁興旺,商貿繁榮,張良圯橋三進履得兵書、呂布被縊殺白門樓等歷史事件都發生於此,這裡還聳立著中國最早的寶塔———九鏡塔。豐富的歷史遺存和文化遺蹟為睢寧留下了寶貴的財富。 睢寧是古黃河文明發源地之一。但歷經幾千年滄桑,昔日輝煌的國、郡、州的治所因天災人禍頻頻,使得大部分設施或毀於戰火,或湮沒於洪水,只留下了傳說故事和少量遺蹟。為發展睢寧旅遊業,向外界展示睢寧深厚的文化底蘊和燦爛的現代文明,睢寧縣委、縣政府決定開發睢寧旅遊資源、復建歷史景點,睢寧旅遊定位為:兩漢三國古下邳,童畫之都新睢寧。

有了這樣科學巨觀的構想,在構建具有濱河園林特色的城市景觀時,睢寧將歷史景點復建放在了相當重要的位置。目前,一系列的招商引資項目已經出台。作為睢寧縣旅遊發展戰略規劃的組成部分,占地近700畝的九鏡湖文化生態園,其中浮圖寺、九鏡塔、季札掛劍台、戚姬苑、白門樓、圯橋等復建的歷史景點將成為吸引遊客的重要景觀。下邳名勝文化瀏覽區的圯園、邳園、羊寺晚鐘、下邳古城。在現有張良殿的基礎上再行擴建的圯園,規劃了張良殿、圯橋、黃石公殿等景點。邳園除了青陵台、韓愈亭外,還將復建曹操火燒下邳降關羽時,困劉備甘、糜二夫人的困鳳堂。睢寧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會萃,境內名勝古蹟甚多,有著四千多年的人類文明,是古黃河文明發源地之一,一千七百多平方公里的大地上歷史遺存、文化遺蹟頗多;兩漢時期在這裡譜就了燦爛的篇章,秦末漢初的歷史人物、歷史故事膾炙人口,仍為今人所樂道。漢至今更是人文薈萃、人傑輩出。位於縣域北部的下邳鎮,自夏禹(公元前2157年)封予奚仲,在此建立下邳國至唐末被立國封邑達二十二次,從宋至清是歷代州、郡、縣的治所,一直是中原東部政治、經濟、文化的中心。歷史上的下邳是中原水陸通衢, 人丁興旺、商貿繁榮,也是歷代兵家爭奪之地。公元1668年7月12日黃河決口,使一座千年古城湮沒於洪水、沉睡於地下。但今日的三國吳王孫權故里,半個多世紀前毀於戰火的羊山寺鐘聲仍未絕於耳;巨山當頂的康熙行宮、十八羅漢洞吸引著八方遊客前來覽風;原址復建的張良祠在敘說著一代名侯鞠躬禮待老者的動人故事;呂布掘土築城的官湖南,英雄殉命的白門樓歷經滄桑二千年依可覓見。

風景名勝

楊於臣有《詠睢寧》詩曰:“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至今泗水南,高台遺芳蹤。”

睢寧山水景觀秀美。縣域內水系頗多,尤以黃河故道最具韻味,綿延六十餘華里明亮的水帶掩映在綠色長廊間,其他尚有徐洪河、徐沙河、護城河等多條河道。面積10平方公里的蘇北最大平原水庫——慶安湖水質清冽,碧波連連。2平方公里的清水畔水庫兩面環山、一面依灘、四周群山林木蒼蒼。岠山、羊山、半戈山、鳳凰山風光獨特,歷史典故或美麗的傳說給其賦意神秘。

歷史名人柱

1.奚仲開國

“奚仲開國”是十六根歷史名人柱的第一柱。之所以確定“奚仲開國”為第一柱,主要是因為奚仲是睢寧的開邑者,奚仲遷邳後,今之睢寧之地便有了文字記載的歷史。

據考證,睢寧在新石器時代已有人類居住,但有文字可考的歷史,最早可追溯到夏代初年。

追溯睢寧的歷史,就不得不提到一個叫奚仲的人。

奚仲是軒轅黃帝的六世孫,任姓,他是距今4160年前的科學家、政治家,傳說中車的發明者,是夏代的車正(掌管車的官)。

奚仲是下邳的締造者也是下邳的第一位統治者,他與睢寧本土先民共同為下邳的繁榮發展奠定了雄厚的基礎,在睢寧的發展史上開出了一道文明的先河。“奚仲開國”作為第一柱也標誌著睢寧的文明史由此開始。

2.宋襄築城

宋襄公是叱吒風雲的春秋五霸之一,他於公元前641年率兵伐齊時,在下邳境內築城,這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下邳建城的記載。

宋襄公是春秋時期宋國的國君,公元前650年~公元前637年在位,是宋桓公之子,名子茲甫,與齊桓公、晉文公、秦穆公、楚莊王並稱為春秋五霸。

宋襄公築城是歷史上第一次有下邳建城的記載,這是下邳建城之始。“宋襄築城”在睢寧的發展史上留下了厚重的一筆。

3.季札掛劍

季札,春秋時期吳國的公子,是吳王壽夢的第四子,吳王諸樊的弟弟,因其賢義,吳王和其兄長及吳國國民都欲立他為王,但季札推讓不就。

季札被封於延陵(今常州),故又稱延陵季子。季札受封后,於公元前544年出使北方諸國。當季札途經睢地(當時睢寧地屬徐國)時,因平素聽聞徐君仁義,所以前去拜訪。徐偃王之裔、徐國國君晤見季札時,非常喜歡季札所佩的寶劍,徐君不便明言,季札雖心知其意,無奈剛剛出使,寶劍是身份的象徵之一,不能相贈。《史記.吳太伯世家》中有載:“季札之初使,北過徐君。徐君好季札劍,口弗敢言。季札心知之,為使上國,未獻。”季札出使魯、齊、鄭、衛、晉等國後,又經過徐國時,他打算把寶劍贈送給徐君,但是徐君已經死了。季札來到徐君墓前祭拜,“解其寶劍系之徐君冢樹而去。”與季札同行的人問他,徐君已經死了,你為什麼還將寶劍送給他?季札回答說:“我在心中早就把寶劍送給他了,怎么能因為他死了,就違反我的初衷呢?”後人為紀念此事,在季札掛劍處修建了“季子掛劍台”。據睢寧舊志載:掛劍台在睢寧西北50里處(今雙溝、蘇塘一帶)的故黃河岸上。

季札對朋友重允諾、守誠信,獲得了世人的尊敬,“季札報徐君,冢樹掛劍鋒。至今泗水南,高台遺芳蹤。”這是明代楊於臣在《詠睢寧》中對季札誠信之舉的讚頌。至今,“季札掛劍”這一典故不但被廣泛流傳,季札掛劍還作為誠信的象徵,季札也依然是人們學習講誠信的榜樣。

4.鄒忌封邑

據史載,鄒忌身材修長,長相英俊,博才多學、能言善辯、智慧超群,因諷齊王納諫而知名於世,齊國也因廣納諫言、政治開明而強盛起來。鄒忌的諷勸為齊國的強盛立下蓋世功勳,齊威王二十二年(公元前335年)封鄒忌為成侯,居下邳,他為世人留下的《鄒忌諷齊王納諫》的故事,開創了封建社會向最高統治者諷諫的先例。

鄒忌作為齊國的功臣,封於下邳,說明下邳在當時的繁榮和區位優勢非同一般。鄒忌封於下邳後,正史才稱古邳為“下邳”,“下邳”也因鄒忌聲名遠揚。

5.張良匿邳

唐代大詩人李白《經下邳圯橋懷張子房》:“子房未虎嘯,破產不為家。滄海得壯士,椎秦博浪沙。報秦雖不成,天地皆震動。潛匿游下邳,豈曰非智勇?我來圯橋上,懷古欽英風。惟見碧流水,曾無黃石公。嘆息此人去,蕭條徐泗空。”這首詩寫的是感懷秦時張良襲擊秦始皇遭通緝,隱匿於下邳一事。

張良字子房,傳為城父(今安徽亳縣東南)人,一說為河南寶豐縣人,是韓國大貴族後裔,他的祖父、父親先後為韓國五個國王任相國。秦滅韓後,張良立志為韓國報仇,弟死不葬,悉以家財求客刺秦王,重金聘請一個大力士,製造了120斤的大鐵椎。公元前218年,張良與大力士埋伏在博浪沙(河南原陽縣)狙擊秦始皇,但大力士的鐵椎誤中秦始皇的副車。秦始皇大怒,張良遭全國通緝,他更換姓名隱匿下邳。隱匿下邳期間,張良遇到了圯上老人黃石公,發生了歷史上著名的圯橋進履的故事。 “長劍許烈士,寸心報知己。死者豈必知,我心元不死。平生報國心,耿耿方在此。”這是明代詩人李東陽感慨季札對亡友守信所作的《掛劍曲》。

6.戚姬嫁劉

戚姬是登上天元廣場十六根歷史名人柱的唯一一位女性。“戚姬嫁劉”一柱上刻畫的是:髮髻高聳、身材修長、面容俊美的戚姬手持圓形玉璧,頭頂上一巨鳳盤鏇,身邊有一頭戴如意冠的小男孩憨態可掬,那是她與劉邦所生,後被封為趙王的劉如意。 公元前205年農曆四月,項羽率輕騎突襲彭城,漢軍潰敗,楚軍追至靈璧東睢水上,“大破漢軍,多殺士卒,睢水為之不流。”劉邦隻身沿睢水東北而逃,逃至今梁集境內,躲進一眼枯井中藏身,被附近村中的戚氏父女救起。為躲避楚軍搜捕,戚父將劉邦留住三天,並以戚女相許。次年,戚女生下一子。三年後劉邦在定陶稱帝,戚氏父女趕去相認。劉邦以戚女為姬,給兒子取名如意,封為趙王,又因如意酷似自己,劉邦對戚姬格外寵愛。劉邦曾考慮廢太子劉盈,改立如意為太子,但遭呂后和大臣們的反對,未能如願。 劉邦死後,呂后專權,她罰戚姬穿上囚服到永巷舂米。戚姬滿腹怨憤地唱到:“子為王,母為虜,終日舂薄暮,常與死為伍!相隔三千里,誰當使告汝!”後來,趙王如意被呂后用鴆酒毒死。戚姬被砍去手足,挖眼,熏耳,飲以啞藥,扔在茅廁里,號為“人彘”,折磨致死。 劉邦長子惠帝劉盈聽說戚姬被害,憤其母呂后過於歹毒,派人告訴呂后:“此事非人所為,臣為太后之子,實無臉面治理天下!”從此不問政事,最終憂鬱而死。呂后主政八年,她死後,大臣殺諸呂,扶立劉恆為文帝。 漢文帝為報戚夫人救高祖之恩,親詔在戚姬救主之地興建“戚姬苑”,以香火祭之。 睢寧人為戚姬的悲慘遭遇而痛惜,更為她的勇敢、機智和善良而驕傲,歲歲年年祭祀不停。黃河奪泗後,戚姬苑多次被毀,但鄉民捐資,屢毀屢建,至今尚有戚姬苑遺蹟。

7.佛調譯經

東漢末,下邳相笮融崇信佛教,興建佛寺,使下邳成為佛教傳播地區之一,洛陽更是傳佛譯經重鎮,嚴佛調就是在這樣的環境中與佛教結下不解之緣。史載他“綺年穎悟,敏而好學,信慧自然,遂出家修道。”

佛教東傳洛陽史載譯經之始,起自漢桓帝。首達洛陽的當屬安世高,安息國王子,高僧,漢稱“安侯”。他的繼承者也是安息人名叫安玄。“二安”精通梵語,在洛陽譯經,頗有影響,當時的漢人嚴佛調,熱心學佛,出家為僧。

安玄,安息國人,為佛教居士,秉守法戒,嚴格自律,博覽並誦讀群經,有很多的經典能通悟理解。漢靈帝末年,東渡經商,定居洛陽。因他對漢朝在經濟貿易方面有所貢獻,被封為“騎都尉”。在洛陽,安玄表現得謙虛謹慎、溫順恭敬,平時把弘揚佛法當作自己的事業。安玄又是一個善於學習的人,不久,他就通曉了漢語,於是信心十足,立志宣揚佛經。平時,他和僧人們講論佛教義理,有很多高見,得到大家的讚賞,都稱他為“都尉玄”。安玄熱心於翻譯佛經,但個人能力畢竟有限,於是與嚴佛調合譯。

嚴佛調與安玄合譯佛經,採取的是“都尉口陳,嚴調筆受”的方法,就是安玄將經文原本用胡語念出來,嚴佛調用漢文直接寫下來,然後,兩人斟酌字句,修飾潤色,便語意更加完整、顯豁,便於閱讀。嚴佛調與安玄合譯佛經,在中國佛教譯經史上,算是一件破天荒的創舉。從漢和西域文化交流來講,這種助譯合譯形式,起到了良好的效果。

自嚴、安二人合譯佛經之後,西域東渡僧人在漢語還不太精通的情況下,通過助譯合譯,不但迅速提高了漢、胡語的表達能力,而且為佛經的漢譯開拓了廣闊的道路。

嚴佛調和安玄合譯的第一部佛教經典是《法鏡經》,這部譯經在中國佛教史上有很高的評價。

嚴佛調在佛學研究和助譯中,不斷提高了對佛教經典的理解和體會,其穎悟程度相當深邃,於是便想把自己的思想通過文字著述表達出來,這就是嚴佛調所著的《沙彌十慧章句》一卷,開漢僧傳述佛經的先河。

佛調為譯經高手,開佛經助譯之始。佛調在學佛、助譯過程中心領神悟,發師所未發,悟經中深昧,手自撰述,開漢人佛學者著書立說之始,對後世高僧著述影響極大。嚴佛調在中國佛教史上具有相當重要的地位。

8.劉備屯軍

東漢末年,徐州牧(當時州治在下邳)陶謙死後,劉備自領徐州牧入主下邳,在下邳屯駐,並以下邳為創業之基。

據《三國志.蜀.先主傳》載,初平四年(公元193年)曹操攻徐州陶謙,青州刺史田楷約劉備同去援救,曹操退兵後,陶謙表劉備為豫州刺史,屯駐小沛。興平元年(公元194年)徐州牧陶謙病重,臨終前,囑咐別駕糜竺去迎劉備,曰:“非劉備不能安此州也。”別駕糜竺率州人至小沛迎劉備,劉備不敢當,經下邳陳登勸劉備說:“今漢室陵夷,海內傾覆,立功立業,莫如今日。徐州殷富,戶口百萬,欲屈使君撫臨州事,使君正可藉此發跡,奈何固辭?”劉備推讓,要袁公路(袁術)兼領徐州,陳登答:“公路驕豪,不足撥亂,今欲為使君合步騎十萬,上匡主濟民,創成霸業,下可割地守境,書功竹帛……”劉備遂領徐州,居下邳。

劉備居下邳後,多次與袁術、呂布激戰,互有攻棄,各有勝負。

劉備以下邳為基,暗中發展勢力,不斷壯大,後採用諸葛亮聯孫拒曹的主張,於建安十三年(公元208年)聯合孫權大敗曹操於赤壁,占領了荊州。後又奪取益州和漢中。公元221年劉備稱帝,定都成都,國號漢,史稱蜀漢。

9.曹操擒布

公元196年6月,袁術侵入徐州,劉備命張飛留守下邳,自率關羽等與袁術作戰。呂布乘機從小沛引兵攻占下邳,並自稱徐州刺史,治下邳。

建安三年(公元198年)呂布派兵攻打沛城劉備,劉備不敵,投奔曹操,曹操親自率兵東征呂布。

曹操圍攻下邳,久攻不下,後用郭嘉之計決沂水、泗水灌城,城內惶惑,上下離心,呂布被曹操生擒。

呂布被擒後,《資治通鑑》中這樣記述:布見操曰:“今日已往,天下定矣。”操曰:“何以言之?”布曰:“明公(指曹操)之所患不過於布,今已服矣。若令布將騎,明公將步,天下不足定也。”顧謂劉備曰:“玄德,卿為座上客,我為降虜,繩縛我急,獨不可一言邪?”操笑曰:“縛虎不得不急。”乃命緩布縛。劉備曰:“不可。明公不見呂布事丁建陽、董太師乎!”操頷之。呂布在白門樓被曹操縊殺。

據載,下邳城有重門,外城周十二里半,中城周四里,為呂布所築,縊殺他的白門樓為外城的南門。白門樓位於今古邳鎮北2公里處,原城樓已隨舊城沉陷,現在原址南10米外建有白門樓水閘。

因為“曹操擒布”,下邳的白門樓也聞名於世,歷代文人吟詠不斷。

10.關羽三約

建安四年(公元199年),劉備從許都回到了徐州,殺了曹操安排的徐州刺史車胄,命關羽守下邳行太守事,劉備屯駐小沛。後獻帝密令董承誅操,劉備參與密盟,事機泄露。建安五年(公元200年),曹操兵分數路討伐劉備,劉備逃奔袁紹,曹軍圍困下邳,關羽被困於土山上。曹操以火燒下邳威脅關羽,又派關羽昔日好友張遼勸降,關羽為保護劉備之妻甘、糜二夫人和避免下邳被燒,無奈之下和曹操訂立了“三約”:一約,降漢不降曹;二約,奉養劉備兩個夫人;三約,一旦知曉劉備的去向,便要投奔追隨。曹操惜關羽之才,答應了他的條件。

11.孫權生地

孫權的父親孫堅,在東漢光和年間任下邳丞,光和五年(公元182年)孫權生於下邳。孫權的孕育、降生、學步都是在下邳孫堅的衙署之內。據說,孫權降生時為使孫母奶水充足,每日必食睢寧豆腐。

12.笮融祠佛

初平四年(公元193年),笮融花巨資在下邳修造浮屠寺。浮屠寺建在下邳城南,寺中有塔,上有金盤,下有重樓,塔為九層八角,每層皆有飛檐,每面鑲有銅境,塔頂亦有一面銅鏡朝天,稱為“九鏡塔”。據說,堂閣周圍可容納3000多人在其內課讀佛經,佛像外塗黃金,披著錦彩的袈裟。每到浴佛會時,在路旁設席長數十里,置酒飯任人飲食。來參觀、拜佛的百姓達萬人之多。由此可見,當時鋪排之奢華、場面之宏廣、氣勢之雄偉為世所難見。 笮融在下邳所做的各項佛事無意中成了中國佛教發展史上具有彪炳性的功業。他所興建的佛祠、佛塔以“上累金盤、下為重樓”的結構,成為我國早期佛塔的基本塔型,並且這一佛寺布局的形式基本上延續至唐初。祠內所塑之黃金塑身的佛像也是我國文獻上有關佛像鑄造的最早記載。並且笮融在境內接受佛教之人,免除佛教信徒的徭役賦稅,也成為以後歷代官方支持佛教的舉措之一。同時,笮融的這些活動使徐州、下邳在此後很長一個歷史時期內,始終是我國佛教的重鎮之一。

13.王祥孝行

王祥是晉時琅琊臨沂人(今屬山東),字休徽。漢末,王祥隱居廬江(今安徽舒城)20餘年。魏時,他從溫縣縣令累遷至大司農、司空、太尉,被封為睢陵侯。晉代魏,官至太保,進爵睢陵公。睢寧曾是王祥的封邑之地。

王祥對父母極孝,父母患病,他衣不解帶侍候在病床前。一次,繼母想吃活鯉魚,時值天寒地凍,王祥解開衣服臥在河面上,冰忽然自行融化,躍出兩條鯉魚,王祥持之而歸,這就是婦孺皆知的王祥臥冰求鯉的故事。

王祥在睢陵做官時,清正廉明,以孝治縣,深得人心。他在縣衙大堂上寫的對聯很特別,上句曰:“萬物親為本”;下句曰:“百行孝當先”,橫批為“治縣以孝”。對那些不孝之徒或有凌辱父母、老人的獄訟,他均嚴加追究。

據說,城內雙井欄這個地方,有一潑婦虐待婆母,動輒打罵,婆母星夜逃跑。潑婦將婆母找回後,把她關在屋內,扒光衣服,用臘條抽打,直打得婆母跪地求饒,婆母終因不堪羞辱撞牆而死。王祥知道後非常氣憤,他親自到雙井欄一帶察訪,聽到百姓眾口一詞地向他訴說婆婆受虐實情後,立即將潑婦緝拿歸案。經三審六問,潑婦一一招供,潑婦被打入死囚後,便上報問斬。斬前將潑婦“騎木驢”游四門示眾,觀者無不拍手稱快。潑婦被斬後,王祥又命人在縣衙門前,為無辜被害的婆母設下靈堂,親率全衙官吏哭奠。百姓見了無不掩面落淚。此後,那些不堪兒女虐待的老人,都紛紛來縣衙擊鼓喊冤,王祥一一接見,也一一捕辦,此做法震動全縣。那些曾虐待父母者,都到縣衙向王祥認罪求罰。王祥還對聞名賢孝的人,根據他們的事跡,分別予以表彰。從此,睢陵大治,孝親成風。

王祥還在睢陵開河引流,治旱治澇,遇上災害為民請命,上報災情,以求減免錢糧,深得人心。一次,王祥在街上看到一位賣妻子的人,問其原因,賣妻子的人答道:“小民家貧,難以養家餬口”。王祥同情地落下淚來,當即解囊相助。當這對夫妻泣不成聲跪謝時,王祥卻揮淚道:“下官無能,使你們受苦了。”

三年屆滿,王祥升遷,睢陵民眾挽留不成,便殺豬宰羊,擺滿香案,一直送到十里長亭。王祥雖在睢陵為官數年,卻身無長物,只好脫下一雙靴子交給鄉親父老以作紀念,然後赤腳登轎而去。

王祥走後,百姓自動捐五百兩銀,在城南玉皇閣前動工興建王公廟,以便四時享祭。王祥聞聽,立即從京都派人捎信說:“睢陵地瘠民貧,下官未解百姓於倒懸,非但無功,且有過焉。若再興建廟宇,下官無地自容。若敢違我意者,下官將責令地方嚴辦!”建廟乃止。

公元269年,王祥病逝訊息傳到睢陵,全城民眾痛哭,紛紛捐獻錢糧,將王祥遺留的一雙靴子,葬於城東南二里許(今縣城東南徐沙河北余莊東),築冢刻碑,墓前碑文曰:“王祥履墓”。

王祥對父母行孝以報養育之恩,而且為官清正、教民以孝,深受後人景仰,解放後王祥履墓遺蹟仍存。

14.葛洪煉丹

葛洪是我國著名的道教理論家、醫藥學家、煉丹術家。字稚川,自號抱朴子,丹陽句容(今鎮江句容)人。他博覽群書,對經書、史書、醫書等都認真學習研究,一生著述很多,有《抱朴子》內外篇、《金匱藥方》、《肘後備急方》和《西京雜記》等。 一說晉鹹康四年(公元338年),一說晉建興元年(公元313年),葛洪來到下邳嶧陽山(巨山)採藥煉丹,鑑定邳產半夏屬旱性,命名為“邳半夏”。嶧陽山又名葛嶧山,是否因葛仙的到來而得名,無從考證,但如今,古邳巨山上仍有葛洪井、葛洪洞遺蹟。據傳,葛洪洞為葛洪居留處,葛洪井為葛洪取水煉丹所用。這正應了那句話:山不在高,有仙則名。古邳巨山雖沒有黃山的險峻挺拔、泰山上叮咚的泉水,但他卻因葛仙的到來,增加了神韻。

15.劉裕免租

劉裕(公元363年—公元422年),字德輿,小名寄奴,祖籍彭城(今江蘇徐州)。系漢高祖劉邦異母弟楚元王劉交21世孫。劉裕小時家境貧寒,曾以種田、捕魚、打柴為生,並做過賣鞋的小販。後參加東晉北府軍,是彭城人劉牢之將軍的部下。他勇敢善戰、紀律嚴明,屢建功勳,被封為建武將軍,升任下邳太守(公元401年),全面掌管下邳一帶的軍政大權。劉裕依託下邳的交通區位優勢、糧米豐盈優勢,薄賦輕徭,廣納寒士,清廉節儉,強練軍馬,漸漸成為實力派人物。公元405年,劉裕擊敗篡晉的桓玄,被任命為侍中,統管軍事,掌握東晉朝政大權。公元409年,劉裕率軍北伐,一路由泗入淮,過關斬將,攻占山東臨沂,占領廣固,攻下南燕,西收巴蜀,出兵關中,消滅後秦,被封宋王,官至相國。元熙二年(公元420年)代晉稱帝,國號宋,定都建康,史稱劉宋。從此開始南朝,與北方的北魏南北對峙。 劉裕稱帝後,因念及自己曾為下邳太守,以下邳為基建立霸業,故詔令免除下邳租稅30年。

16.米芾司所

米芾是北宋時期著名的大書畫家、鑑藏家,字文章,號襄陽漫士、鹿門居士、海岳外史。與蘇軾、黃庭堅、蔡襄並稱為北宋四大書法家。

米芾與睢寧結緣是1107年(宋大觀之年)由禮部員外郎知淮陽軍(宋改邳州為淮陽軍)。據說,他以文雅為治,尚禮教,“使民足,且知方也”。後世稱為“大邦之地”。米芾知邳期間,為官清正,並領建城隍廟於東關外,親自撰寫碑文及殿堂楹聯。然而工程竣工後,米芾突然病逝於住所。宋徽宗聽說後,詔封邳州城隍為“忠佑王”,並以香檀新雕其像,著龍袍,戴王冠,儼然米芾復生。民間傳說米芾自此為城隍,就稱該廟為城隍行台。 《宋史.文苑傳》云:米芾“出知淮陽軍……芾為文奇險,不蹈襲前人軌轍,特妙於翰墨……畫山水人物,自名一家……精於監(鑒)裁,遇古器物書畫,則極力求取,必得乃已……蘇軾亦喜譽之。”米芾在邳,對睢寧書畫界的影響,不言而喻。480餘年後,明代大書畫家、官至南京禮部尚書的董其昌,曾於公元1600年專程赴邳州尋找米芾真跡,恰逢“彤華宮”落成,應請為之題額(此匾額文革中被毀)。清時睢寧人萬人長,曾為舒城訓導,93歲猶能潑墨作米家山水。元代,古邳董恩任呂梁(地在彭城東南,睢寧西北)驛官時,在泗水上(後為故黃河)重要水利設施呂梁洪建關尉廟,以巨石為碑,特請翰林學士承旨、魏國公、大書畫家、篆刻家趙孟頫撰寫《呂梁洪關尉神廟碑記》。歷代書畫巨匠墨跡的留存,對睢寧書畫家輩出,作用巨大。1953年,古邳舊城村人魏樵仙(名岳年),在華東五省一市書法評選中榮獲第二名。 據說,米芾沒有一件繪畫作品傳世,但從他留給後人極具視覺衝擊力的書法作品中 不難看出他是一位追求個性的人。字如其人,我們從中體味到的是一種創新的意識、一種浩然的氣魄,這不正是我們今天所要弘揚光大的嗎?

宗教文化

睢寧宗教文化流傳久遠。東漢末年,佛教開始在睢寧流傳,下邳國相笮融在今下邳鎮城南,建造“浮屠寺”,且寺中有佛塔,即中國有記載的最早寶塔——九鏡塔。明代成化年間,宮人徐瑛奉皇后懿旨回鄉建造了“羊山寺”,憲宗皇帝贈名“宗善禪寺”。道教於元宋年間傳入睢寧,基督教在民國初期流傳較廣。

方言:睢寧話屬漢語北方官話一方言,具有官話的主要特點,如古入聲消失;睢寧話內部差異微小,有與國語相同(或對應)的大部分聲調(4個)、拼音、辭彙和語法;與周邊方言及國語差異較小,最接近宿遷話、徐州話;同其它漢語方言一樣也有向國語靠隴趨勢(不太大);睢寧話歷史悠久,語音優美,是表達感情豐富、演化較為完美的漢語之一。

農業觀光

睢寧農業觀光旅遊資源豐富。“三洋”產業和生態農業是成為睢寧的標誌性品牌,是全國平原梨果第一縣。品相極佳、汁甘味濃的“徐沙河畔三水梨”達1萬公頃,義大利楊樹在這個裡紮根繁衍、枝繁葉茂成就了“楊樹之鄉”的美名,面積達2.53萬公頃,成材儲量400萬立方米以上.

藝術文化

睢寧兒童畫蜚聲中外,睢寧縣也是國家文化部命名的“中國兒童畫之鄉”,千餘幅作品在國際上獲得各類獎項,現有4幅作品長期存放於聯合國總部大廳。是國家外交部饋送國外友人的禮品。

2011年7月26,從國際少兒書畫作文大賽組委會傳來喜訊,睢寧縣選送的300幅兒童畫作品有228幅獲獎,其中,特別金獎32枚 ,金獎39枚,銀獎50枚,銅獎78枚。獲獎作品將被選送在日本舉辦的第四十二屆《世界兒童畫展覽》,並且入選中國少兒藝教網。

睢寧資源

農副業

睢寧縣具有優越的資源優勢,農副業非常發達,已列為全國商品糧基地縣、優質棉基地縣和生態農業示範縣。睢寧縣是義大利楊樹的第二故鄉,現有意楊成片林20萬畝,四旁樹4200萬株,活林蓄積量400萬立方,年加工各種芯板25萬立方。睢寧的山羊聞名全國,年飼養量達200萬隻以上,其板質優良,享譽全球。 1999年被定為全國山羊板皮生產基地。近年更成為南非波爾羊的繁育基地,年存雜交羊50萬隻,供不應求。

礦業

全縣已探明有石灰岩、石英石、白雲岩、磷礦石、雲長石、大理石等。石英石品位高,儲量2億立方米。黑色緻密細粒結晶大理石被譽為“睢寧墨玉”,儲量1億立萬米。

五大支柱工業

白色家電、紡織服裝、皮革皮具、鋼鐵機電、化工醫藥是該縣工業的五大支柱。

文化產業

境內許多歷史景點和館藏文物,揭示了古邑睢寧深厚的文化底蘊。近年來,文化教育事業十分繁榮,兒童畫舉世矚目,曾在20多個國家展出,名噪海內外。基礎教育成績斐然,近年來江蘇省高考文理科高分均出自睢寧。蘇北最大的職教中心──睢寧縣職教中心源源不斷地培養出各類人才。

睢寧縣歷史文化源遠流長,人文會萃,境內名勝古蹟甚多,以圯橋、白門樓等古邳八景最為著名。睢寧兒童畫多次榮獲國際大獎,被譽為“兒童畫之鄉”。

睢寧的今天生機勃勃,睢寧的明天燦爛似錦。睢寧正以嶄新的面貌廣聚四海財源,誠招八方客商,延攬九州賢才,以共興輝煌偉業。

電子商務

90年代初,沙集鎮東風村的主要經濟來源仍然是養豬,即使是家具業發展的現在,仍然有不少家庭保留著豬圈。但是1998年,受金融風暴影響,豬肉價格從6元/斤下降到了1.8元/斤。2000年,經濟的窘迫讓村民大規模轉向廢舊塑膠加工,並積累起了少量的資金,為下一步產業的轉向準備了經濟基礎。但在當時而言,如果不是2008年另一場金融危機的來襲,塑膠行情一落千丈,也許東風村村民也不會選擇網銷家具這條路。金融危機後,加工好的塑膠即使能夠銷售出去,匯款也往往不及時,拖款欠款現象嚴重。在經濟壓力下,村民們開始注意到孫寒等人開設的家具網店。

沙集鎮東風村民孫寒、夏凱、陳雷2006年嘗試著仿製家具。經過三人的努力,終於在當地找到木匠仿製出了宜家風格的家具,解決了仿製過程中的技術難題。三人隨後的試賣非常順利,低價而且時髦的仿製家具,滿足了都市白領兼顧時尚和實用的需求,在淘寶上大賣特賣。2007-2008年間,一批村民受到三人的影響,陸陸續續開通了自己的網店。親戚帶親戚,朋友帶朋友,轉眼間,這一賺錢的新路子就傳遍了整個東風村。2009年,隨著一大批年輕人陸續返鄉開店創業,網銷家具從新興產業一躍成為村裡的支柱產業,帶動了全村走向富裕。

這不是一個普通的村子。在2010年阿里巴巴公司主辦的第七屆網商大會上,沙集鎮因獨得大會唯一的“全球最佳網商沃土獎”而名聲大噪。應邀參加大會的中國社科院信息化研究中心主任汪向東教授對此深感興趣,並稱之為“沙集模式”。

地方特產

下邳國6000多年前,邳地就有先民在這裡繁衍生息。夏朝,邳地自古屬徐州之域,為徐夷氏族聚居的地方。戰國時期,齊威王封鄒忌為成侯於下邳,始稱“下邳”。公元前208年,項梁渡淮,軍下邳。漢定天下,改郯郡為東海郡,統38縣,治所於下邳。公元前202年,韓信改封為楚王,都下邳。漢高祖7年,下邳仍為東海郡治所。公元72年,漢明帝置下邳國,封子衍為王,領17城,治所於下邳。東臨東海,西至徐州,南過淮陰至安徽嘉山,北達臨沂,為下邳疆域最廣之時。公元220年,魏建國後沿襲漢時舊制,徐州刺吏治所仍於下邳。

牛耕圖是在睢寧縣雙溝鎮出土的漢畫像石,是徐州漢畫像石的精品和代表作,現收藏於中國歷史博物館,並印在博物館的門票上。牛耕圖衝破了漢代以貴族生活為主的選材傳統,以農家生產活動為題材,在描寫農夫呵牛扶犁耕作時,加入了“簞食壺漿”的婦人和車旁的小狗,生活氣息十分濃厚,整個畫面有靜有動,有遠有近,布局緊湊合理,富有濃郁的詩情畫意,無論從歷史研究還是從藝術角度去看,都是彌足珍貴的藝術瑰寶。

銅牛燈是國家一級文物,漢代文物的精品。出土於睢寧劉樓的漢代墓穴,為水牛馱燈的形象,由牛身、燈座和燈頂組成。水牛昂首站立,牛體中空,牛背中心有圓洞,上置圓筒至燈座,燈座有頂蓋,牛兩角作為通道,與頂蓋相連,煙可進入兩牛角進行水解,起到環保作用。銅牛燈反映了當時銅器加工的工藝水平和人們的環保意識。

睢寧兒童畫是我國藝術百花園裡一朵絢麗的奇葩,它以新穎明快的鄉土氣息,充分表現出孩子們獨特的思維方式和非凡的創造力,閃爍著童心的天趣和光彩。睢寧兒童畫曾3次進京,並在珠海、西安、大連、南京、上海、烏魯木齊,深圳等地專題展出,引起轟動。全縣有4800多幅兒童畫作品,被選送到美、英、法、日、德及港澳台等70多個國家和地區展出,榮獲各類獎項841個,其中特別金獎18個,金牌182枚,4幅作品在聯合國大廈陳列,被國家文化部命名為“兒童畫之鄉”。

睢寧豆腐: 遠近聞名,歷史悠久。它製作方法獨特,一直沿襲石磨打漿、網布濾汁、鐵鍋燒煮、鹽滷點制等工序精製而成。據了解,地方廚師僅以豆腐為主料,做成地方風味的快餐名菜、湯類就達20多種。特別是白水豆腐,最吸引人。如今,睢寧豆腐不斷向豆腐皮、豆腐乾、豆腐丸等精包裝的豆腐滷製品發展,近百人到北京、上海、新疆、廣州經營豆腐食品或辦廠。

睢寧香腸:是睢寧具有地域特色的傳統食品,譽滿蘇、魯、豫、皖周邊地區。產品用新鮮精瘦豬肉,輔以10餘味中草藥,傳統工藝,口味獨特,鮮美異常,是純正的綠色食品,享有“王集香腸,香腸之王”美譽,獲“江蘇地方名特優產品獎”、徐州市“最受消費者歡迎產品”殊榮。

王集燒雞:在300多年前的康熙年間已聞名蘇北,歷經滄桑,湯味不改,延續至今。主料燒雞選用地方草雞,輔以20餘種名貴中藥,以傳統技術為基礎,結合現代創新工藝精製而成。香中隱甜,鹹淡宜口,色佳味美,嫩酥俱全。 在江蘇享有較高聲譽。

睢寧水粉皮:也叫臘皮,是徐州一道名菜,起源於宋代,由農家百姓創造產生。製作工藝考究,原料主要來自綠豆、地瓜或土豆中的澱粉。睢寧水粉皮以做成冷盤為主,配上少許菠菜葉,輔以紅辣椒絲、蒜泥、食醋、香油等,獨具佳肴特色。冬季熱炒或做湯,美味令人叫絕。目前,睢寧水粉皮由小群體加工走向大規模生產,在新疆、天津、廣州等國內市場紮根,還走向新加坡、美國等國際市場。

睢寧原甜油:原甜油是睢寧特產,呈琥珀色,鹹甜可口,風味獨特,是高級調味品。相傳乾隆皇帝下江南,路經下邳品嘗甜油時,連連稱善,賜名“御甜油”。御甜油受到人們的青睞,曾獲省新產品開發“金牛獎”。御甜油現已形成集團生產化,年產80萬公斤左右,暢銷國內外。

十孔淺水藕:也叫白蓮藕,個大、豐滿、質細潔白。不管是涼拌還是熱炒,均清脆爽口,甘甜無渣。之所謂稀有,是因藕有10個孔兒,是藕氏家族裡絕無僅有的。其中,姚集十孔淺水藕最有名,遠銷南京、上海、天津、瀋陽、哈爾濱等地。

下邳貢菜(苔乾): 是一種以取食地上苔莖為主的綠色食品。質地脆嫩,色綠味甘,清朝乾隆年間被定為“貢菜”。目前睢寧古邳有千畝苔乾基地,年畝產乾苔乾100公斤左右,在港、澳、台、新加坡極為走俏。

睢寧黃皮西瓜:主產區在西部王集鎮,穩定區域面積1萬餘畝。目前推廣的優質品種為寶冠黃皮西瓜,上個世紀90年代在美國園藝新品種大賽中獲優勝獎。睢寧黃皮西瓜果皮金黃色,肉質細爽多汁,種子小而少,果皮薄而硬,耐儲運,具有抗病力強,結果早、成熟早的特點。

睢寧三水梨:引自國外,現已享譽國內外,成睢寧一大特產。

白塘河濕地公園:

白塘河省級濕地公園項目對於我縣的城市、經濟建設意義重大,對慶安鎮以及整個縣城西部的發展,將起到非常大的帶動作用。

富民強縣

2011年是睢寧經濟社會發展取得顯著成績的一年。在市委、市政府的正確領導下,全縣上下緊緊圍繞“建設滿意睢寧,跨入小康社會,衝刺全國百強”奮鬥目標,牢固樹立“工業強縣”核心戰略,以“六大計畫”為統攬,狠抓“三重一大”,大力推進新型工業化、新型城市化、農業現代化“三化同步”,經濟社會發展取得積極變化,“十二五”實現良好開局。

一是總量指標明顯提升。全縣地區生產總值完成252.36億元,全口徑財政收入完成41.31億元,其中一般預算收入完成20.2億元,發展的蛋糕越做越大,睢寧的實力更加雄厚。二是增速指標屢屢刷新。一般預算收入增長56.1%,增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在全省進4位;城鎮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全省第一,農民人均純收入增幅全省第三,全市第一,分別增長18.8%、19.4%,再一次刷新睢寧歷史。三是質量指標持續最佳化。三次產業結構調整為20.2:43.3:36.5,二三產業比重再度提升。“五大產業”對工業經濟的貢獻份額超過70%,“一區五園”對全縣經濟貢獻率超過60%,集聚效應不斷增強,拉動作用日趨明顯。四是進位指標再度突破。地區生產總值、一般預算收入、規模工業增加值、出口總額、實際利用外資等7項主要經濟指標在全省加速進位。令我們更加振奮的是,人均地方一般預算收入成功進位,首次擺脫末位局面。這些年來,一般預算收入,一年比一年好,連年在全省進位,但是,由於我們人口基數大,落到人頭的時候,一直沒有擺脫末位的局面,然而今年,我們實現了歷史性突破。

二、立足新起點,賦予“突破睢寧”新內涵,奮力開啟睢寧全面達小康新征程

三年多的“突破睢寧”,我們已經站到了一個新的起點。去年5月19日,市委曹書記到睢寧調研,要求我們要不斷賦予“突破睢寧”新內涵,推進睢寧工作再上新台階。同時,按照縣第十二次黨代會“五年三步走”,2011年脫貧攻堅決戰決勝,2014年前跨入小康社會,2015年衝刺全國百強的戰略部署,脫貧攻堅任務已在去年勝利完成,今年是睢寧全面達小康新征程的啟動之年。因此,我們的新起點,不僅僅是縣委換屆的一個新起點,也是第二輪“突破睢寧”的新起點,是貫徹落實“十二五”規劃的新起點,是新一輪脫貧攻堅的新起點,更是開啟全面達小康征程的新起點,這些都需要我們積極賦予“突破睢寧”新內涵,不斷開創睢寧跨越發展新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