徐學陽

徐學陽

徐學陽,男,漢族,1963年11月生,1984年07月工作,1991年10月入黨,大學文化,高級政工師職稱,現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EMBA名片

徐學陽: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農墾總局副局長徐學陽農墾總局副局長徐學陽

就讀EMBA

東北財經大學

個人簡歷

徐學陽 黑龍江省農墾局   副局長徐學陽 黑龍江省農墾局 副局長

曾任大慶第一中學國中部教師、政教處幹事,大慶市紀委調研室幹事, 副科級檢查員、正科級檢查員、調研室副主任、調研室主任(副處級), 大慶市紀委常委、秘書長,大慶市紀委副書記、秘書長,肇源縣委書記。

2009年5月任黑龍江省農墾總局黨委委員、副局長。

負責農業、科技、林業、農機、水利、種子工作。

分管農業局、農機局、林業局、水務局、科技局、種子管理處、農墾綠色食品辦公室、農墾科學院、勘測設計研究院、航空站、種業集團

服務組織

黑龍江農墾總局

(即:黑龍江墾區、黑龍江農墾系統)是中央直屬,歸農業部農墾局。是全國規模最大、機械化程度最高的國有農場經濟區域,是國家重要的商品糧生產基地和農副產品加工基地。農墾總局原位於黑龍江省第四大城市---佳木斯市,現位於黑龍江省省會哈爾濱市,下轄:寶泉嶺分局、紅興隆分局、 建三江分局九三分局、牡丹江分局、北安分局、 齊齊哈爾分局、綏化分局、哈爾濱分局等9個分局、114個農牧場,546家國有及國有控股企業,593家非國有企業,750多家教育、科技、文化、衛生等社會事業單位,16家科研開發機構,4所普通高等學校,3所成人高等學校,2所普通中等專業學校,138所普通中學,140所國小,126家醫院,90個衛生防疫站,70個婦幼保健站,71座電視轉播台,111個有線電視台,1個日報社。總人口165.8萬人,從業人員79.7萬人,農用飛機30架,飛機場54處,糧食處理中心198座,種子加工廠59個。農用大中型拖拉機2.4萬台 長途通信線路29萬公里。分布在全省12個市69個縣(市、區),轄區總面積5.76萬平方公里,占黑龍江全省土地面積的12.2%;其中耕地243萬公頃、林地89.5萬公頃、草原35.5萬公頃、水面26.8萬公頃。尚有可墾荒地47 6萬公頃:森林面積89 1萬公頃,木材蓄積量4,932萬立方米,森林覆蓋率1 5 .12%;肉牛存欄41. 895頭,奶牛存欄26 .73 頭.生豬存欄131.58萬頭,羊存欄206.29萬隻,家禽735.17萬隻,水面面積27.3萬公頃,地表水資源總量86.7億立方米,地表徑流56.7億立方米.可用水量37.02億立方米,地下淺層水量30億立方米,可開發量29.8億立方米。主要農產品有糧食、油料、甜菜、水果,肉類、牛奶、水產品。
位於東經123°40′-134°40′和北緯40°10′-50°21′之間,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占全省土地總面積的12.2%。分布在黑龍江省12個地(市)69個縣(市、區),橫跨小興安嶺南麓、松嫩平原和三江平原地區。 現有土地總面積5.43萬平方公里(相當于海南省的1.65倍),其中耕地3100多萬畝(相當於浙江省的1.29倍),林地1305萬畝,草原549萬畝,水面411萬畝。墾區位居世界僅有的三大黑土帶之一,主要土壤分布為棕壤、白漿土、黑土、草甸土、沼澤土,其中黑土和草甸土占耕地面積的50%。地勢平坦、土質肥沃,土壤有機質含量平均在3-5%之間,有的地區高達10%以上。

墾區所處地域屬中、寒溫帶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冬季寒冷乾燥而漫長,夏季濕潤而短促,春秋氣溫變化很大。墾區降水較充沛,年平均降水量540毫米。年平均氣溫在-0.9-4℃之間。無霜期平均為120天。全年日照時數為2400-2900小時。

墾區的河流分屬黑龍江、松花江和烏蘇里江三大水系,流經墾區匯水面積10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近50條,河流入境水量3000億立方米以上。地下水儲量豐富,可利用量29.8億立方米。天然水域出產聞名全國的鱘鰉魚、大馬哈魚、興凱湖大白魚等,還盛產東北銀鯽、鯉魚、鯰魚和“三花五羅”等名貴魚類。近年來,鱘鰉魚、興凱湖大白魚人工繁殖馴化技術獲得成功。淡水養殖發展前景廣闊。

墾區山地和丘陵地帶森林密布,森林面積達80.5萬公頃,其中天然林35.7萬公頃,森林覆蓋率14.6%,林木蓄積量2622萬立方米,成為北大荒的“綠色銀行”和保障農業穩產高產的“綠色屏障”。依託森林還有珍貴的動植物資源。有人參、黨參、五味子、剌五加、生麻等130多種名貴中草藥;有猴頭、木耳、蘑菇、薇菜、蕨菜等真菌及植物類產品;有鹿、狍、貂、麝鼠、山雞等名貴動物。人工種植和馴化養殖有可觀經濟效益。

墾區煤炭、黃金、石灰石、瑪瑙等礦產資源儲量可觀,品位居高。目前已探明煤炭儲量1.5億噸,遠景儲量2.48億噸;探明黃金儲量15.4噸,遠景儲量58.7噸;石灰石儲量在數十億噸以上,為發展礦產採掘、加工提供了有利條件。

墾區獨有的六大省級風景區引人矚目。位於興凱湖的當壁鎮、位於三江平原腹地的洪河濕地自然保護區,位於完達山腳下的蛤蟆通水庫、位於勝利農場境內的喀爾喀山、位於寧安農場附近的鏡泊湖和尾山農場附近的五大連池,景色秀麗,野生動植物種類繁多,是旅遊、療養、科學考察的理想之地。

墾區地域遼闊,自然資源豐富、生態環境優越,具有發展生態農業、特色農業和外向型農業得天獨厚的優勢。墾區地處東北亞大通道,有38個農場坐落於中俄邊境線,具有發展邊境貿易的地緣優勢。
1998年3月,經國務院批准,成立黑龍江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組建北大荒集團,同時,集團列入全國120家大型企業集團試點行列。在2007年國家統計局大企業集團排名中列65位,居農業行業之首。1998年11月27日,黑龍江墾區審時度勢、果斷決策,將優勢資源進行戰略性重組,組成了黑龍江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上交所上市,股票代碼:600598)。公司經國家經貿委批准,由具有60年發展歷史的中國500強企業——北大荒農墾集團總公司做為獨家發起人,註冊資本為163429.2萬元。2002年3月29日9時26分,這是一個必將永遠載入北大荒史冊的時刻。就在這一刻,北大荒農業股份有限公司A股30000萬股股票在亞洲最大的證券交易市場——上海證券交易所正式上市,標誌著在中國資本市場上也有了“北大荒”的一席之地。

經過六十年的發展實踐,墾區田間作業綜合機械化率已達94%,基本實現了農業機械化;接近已開發國家水平;墾區所擁有的“完達山”、“北大荒”、“九三”等品牌的知名度、美譽度不斷提高;九三油脂公司、北大荒米業公司、完達山乳業公司、北大荒麥芽公司、九三豐緣麥業公司等一批重點龍頭企業不斷壯大,牽動能力不斷地增強。已經建立並不斷地完善“龍頭+基地+農戶”產業化經營模式。隨著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對基地的反哺和牽動作用增強,104個農牧場,22萬個家庭農場,2.3萬個市縣農戶直接從產業化經營中獲益,有力地牽動了墾區和地方經濟的發展,未來牽動地方經濟發展的作用將更加突出。  墾區年糧食加工轉化能力達到1480萬噸,處理鮮奶能力77萬噸,生豬屠宰能力500萬頭,可實現糧食和農畜產品全部加工轉化增值,成為拉動全省食品工業持續增長的一支重要力量。 在特殊的自然條件下,墾區一手抓經濟建設,一手抓社會事業發展,在當年的亘古荒原上建起了140多座設施完善、功能齊全的農墾小城鎮,形成了較完整的社會管理體系;還創造了以“艱苦奮鬥、勇於開拓、顧全大局、無私奉獻”為主要內涵的北大荒精神,已成為全社會共同擁有的一筆寶貴精神財富。 墾區“十一五”時期發展思路和目標是:以黨的十七大精神為指導,全面貫徹落實科學發展觀,努力建設國家商品糧基地、畜產品基地、農產品精深加工基地、農業高新技術產業基地,著力推進農業現代化、農區工業化和農場城鎮化進程,在全國率先實現農業現代化,在全省率先進入全面的小康社會。到2010年,實現生產總值500億元,人均生產總值近4000美元,實現全口徑銷售收入1000億元,農場人均純收入達到1萬元。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