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理論時代與文學批評轉型

內容介紹本書立足於“後理論時代”這一現代語境,對巴赫金的對話批評理論作了系統翔實的闡釋。 在強調巴赫金反本質主義、反理論主義、推崇對話立場的同時,從哲學人類學、話語符號學以及政治美學等方面嘗試性地探討了其對話批評理論的發生機理、運作機制及其理論的可能性延展等。 話語政治美學:對話批評的理論延展153第一節巴赫金:從對話批評到話語政治美學156第二節威廉斯與“旅行”中的巴赫金思想175第三節薩義德:現代歐洲小說與東方學189第四節伊格爾頓:走向文化政治學207結語後理論時代的中國語境與對話批評理論的本土化229參考文獻247後記

內容介紹

本書立足於“後理論時代”這一現代語境,對巴赫金的對話批評理論作了系統翔實的闡釋。在強調巴赫金反本質主義、反理論主義、推崇對話立場的同時,從哲學人類學、話語符號學以及政治美學等方面嘗試性地探討了其對話批評理論的發生機理、運作機制及其理論的可能性延展等。這一探討在應對當下文學批評的困局時不失為一種有益的方案。

作者介紹

王建剛,男,1967年生,文學博士,浙江大學傳媒與國際文化學院副教授,專業方向為文藝美學,著有《狂歡詩學——巴赫金文學思想研究》 、《政治形態文藝學——五十年代中國文藝思想研究》、《小說政治學》(即出)等著作。

作品目錄

導言後理論時代的巴赫金及對話批評理論1
第一章民間:沉浮於塵俗中的巴赫金11
第一節“飢餓”的思想家與“民粹後”知識分子11
第二節巴赫金思想的歐陸背景28
第三節巴赫金思想的本土資源43
第二章對話:話語批評的“建築術”61
第一節從讀者反應到對話批評64
第二節對話批評的理論基石:話語論與哲學人類學73
第三節對話批評的理論原則與操作規則89
第三章 範式:巴赫金的對話批評實踐109
第一節向心式包抄:弗洛伊德主義批判109
第二節離心式播撒:俄國形式主義批判122
第三節散點式透視:陀思妥耶夫斯基創作問題研究137
第四章 話語政治美學:對話批評的理論延展153
第一節巴赫金:從對話批評到話語政治美學156
第二節威廉斯與“旅行”中的巴赫金思想175
第三節薩義德:現代歐洲小說與東方學189
第四節伊格爾頓:走向文化政治學207
結語後理論時代的中國語境與對話批評理論的本土化229
參考文獻247
後記 251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