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現代課程觀

後現代課程觀

《後現代課程觀》運用巨觀綜合的視野,描繪了後現代多元而開放的課程設計藍圖,以尋求取代現代性的單向獨白式權威教育。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後現代課程觀》運用巨觀綜合的視野,描繪了後現代多元而開放的課程設計藍圖,以尋求取代現代性的單向獨白式權威教育。作者首先深刻批判了西方受工具理性所支配的課程理念與課程體系,認為這種課程理念與課程體系已淪為一種封閉性的科學教條,成為現代工業生產體系的一個環節,教育與課程從而被徹底工具化了,教育與課程的內在價值——促進人的心靈成長的價值被徹底泯滅。

作者簡介

小威廉姆E·多爾是路易斯安那州立大學課程與教學系的教授,課程理論項目主任,維拉·富蘭克林與J.R.伊格斯(Vira Franklin&J.R.Eagles)捐贈基金榮譽教授。他生於波士頓,在波士頓、丹佛和巴爾的摩教過書,並於約翰斯·霍普金斯大學獲得博士學位。歷任紐約州立大學澳斯威戈分校(SUNY-Oswego)初等教育系主任,加州雷德蘭茲大學(University of Redlands)師範教育項目主任。多爾教授專業著述甚豐,《後現代課程觀》是他的第一本專業代表著作。

目錄

變化中的範式

現代主義與後現代主義

本書的結構

第一部分 現代範式:一種封閉的觀點

第一章 笛卡兒和牛頓的世界觀

前現代秩序

笛卡兒的方法

牛頓穩定的宇宙觀

第二章 現代範式在課程中的體現

美國與技術

科學性課程

泰勒原理

第二部分 後現代範式:一種開放的觀點

第三章 皮亞傑與生命系統

生物學世界觀

進化與熵——問題與承諾

皮亞傑的平衡化模式

第四章 普利高津與混沌的秩序

混沌的概念

普利高津、自組織與耗散結構

第五章 認知革命、布魯納與新的認識論

第六章 杜威、懷特海與過程思想

第三部分 一種教育觀

第七章 構建一種課程模體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