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清蛋白

後清蛋白

後清蛋白又稱白蛋白。是一類不被50%飽和度的硫酸銨溶液沉澱的球狀蛋白質。基本單位是胺基酸。

簡介

又稱白蛋白。是一類不被50%飽和度的硫酸銨溶液沉澱的球狀蛋白質。存在於動物組織、體液和某些植物的種子中。其分子量較低,溶於水,易結晶。在中性溶液中加熱即沉澱或凝固。其重要代表是血清蛋白、乳清蛋白、卵清蛋白、麥清蛋白、豆清蛋白及有毒的蓖麻蛋白。人血清(或血漿)清蛋白占血清蛋白質的55~63%,是血清中少數不含糖的蛋白質之一;分子量67500道爾頓,有584個胺基酸殘基和高淨電荷(等電點4.9);與水、Ca2+、Na+、K+、脂肪酸及膽紅素都有較好的結合能力;其主要功能是調節血液的膠體滲透壓,血漿膠體滲透壓的75~80%靠清蛋白維持,血漿清蛋白濃度過低時,其膠體滲透壓下降,可導致組織間隙瀦留水分過多,呈現水腫。臨床檢驗時在尿中發現的清蛋白常表示腎的某些病變。人和牛的血清清蛋白含有16%氮,又易於得到高純度的結晶,用作測定時的標準蛋白質。乳清蛋白和卵清蛋白的分子量約為血清清蛋白的2/3,各含一個寡糖基,屬於糖蛋白。

後清蛋白後清蛋白

相關資料

組成蛋白質的基本單位是胺基酸,胺基酸通過脫水縮合形成肽鏈。蛋白質由一條或多條多肽鏈組成的生物大分子,每一條多肽鏈有二十至數百個胺基酸殘基不等;各種胺基酸殘基按一定的順序排列。產生蛋白質的細胞器是核糖體。蛋白質(protein)是生命的物質基礎,沒有蛋白質就沒有生命。因此,它是與生命及與各種形式的生命活動緊密聯繫在一起的物質。機體中的每一個細胞和所有重要組成部分都有蛋白質參與。

蛋白質占人體重量的16.3%,即一個60kg重的成年人其體內約有蛋白質9.8kg。人體內蛋白質的種類很多,性質、功能各異,但都是由20多種胺基酸按不同比例組合而成的,並在體內不斷進行代謝與更新。

蛋白質被食入的蛋白質在體內經過消化分解成胺基酸,吸收後在體內主要用於重新按一定比例組合成人體蛋白質,同時新的蛋白質又在不斷代謝與分解,時刻處於動態平衡中。因此,食物蛋白質的質和量、各種胺基酸的比例,關係到人體蛋白質合成的量,尤其是青少年的生長發育、孕產婦的優生優育、老年人的健康長壽,都與膳食中蛋白質的量有著密切的關係。

1克蛋白質產生4千卡的能量。構成人體蛋白質的有20種胺基酸。其中,9種為必需胺基酸。必需胺基酸指人體不能合成,必須從食物中直接獲得的胺基酸。這9種胺基酸是:異亮氨酸、亮氨酸、賴氨酸、蛋氨酸、苯丙氨酸、蘇氨酸、色氨酸、纈氨酸和組氨酸。

蛋白質分為植物性蛋白質和動物性蛋白質。動物性蛋白質質量好、利用率高,但同時富含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植物性蛋白質利用率較低(大豆蛋白除外),但飽和脂肪酸和膽固醇含量相對較低。動物性蛋白質攝入過多對人有害,可引起肥胖,或者加速鈣質的丟失,產生骨質疏鬆。動物性蛋白質攝入不夠,可引起營養不良。

優質蛋白質指動物性蛋白質中的蛋、、肉、魚等,以及大豆蛋白。大豆和牛奶都富含優質蛋白質,應大力提倡各類人群增加牛奶和大豆及其製品的攝入。大米和麵粉中含有的是植物性蛋白。單用其蛋白質的營養價值相對較低。可加肉類和大豆蛋白等來彌補。這就是所說的蛋白質互補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