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海穴

後海穴位於督脈之上,為督脈經之始穴,亦是任、督、沖脈三經之交會穴。後海穴又名交巢穴,位於肛門與尾根之間的凹陷處,也稱“地戶穴”。在此穴位對症注射藥物,能刺激動物的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體液,而達於病變部位,發揮針刺的神經刺激及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而且通過神經傳導見效快,對治療生豬胃腸道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很好效果。

簡介

後海穴位置

後海穴又名交巢穴,位於肛門與尾根之間的凹陷處,也稱“地戶穴”。後海穴位於督脈之上,為督脈經之始穴,亦是任、督、沖脈三經之交會穴。在此穴位對症注射藥物,能刺激動物的神經系統,促進血液循環,調節體液,而達於病變部位,發揮針刺的神經刺激及藥物治療的雙重作用;而且通過神經傳導見效快,對治療生豬胃腸道及泌尿生殖系統疾病有很好效果。

作用

1、豬脫肛和子宮脫出:注射5~10毫升普魯卡因(可用氨基比林稀釋),將脫出部分用鹽水洗淨整復,較重的可在脫出的肛門或陰門處作以“十”字形縫或荷包縫合(肛門周圍縫一圈後收緊)即可。

2、豬拉稀:注射5%痢菌淨10毫升。小豬酌減,注射2次,每日1次。慶大,恩諾沙星也可,嚴重的慶大對阿托品。

3、豬紅痢:用1%黃連素10~15毫升加入青黴素80萬~160萬單位混合後注射。輕病注射1次,重病注射3次,每日1次。

4、母豬子宮炎:用10%磺胺嘧啶納10毫升,80萬單位青黴素2支,混合後1次注射,每日1次。注射3次。慶大等其他抗生素也可。

5、仔豬白痢、黃痢:用慶大黴素3~5毫升1次注射;1次不愈的,連注射3次,每日1次。注射時應按常規消毒。注射深度小豬2~3厘米,大豬3~5厘米。注射時應與豬的脊柱方向平行刺入,不可往下刺,以防刺傷直腸。

後海穴後海穴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