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晉汜水之戰

後晉汜水之戰

五代時期後晉天福二年(937年)至三年,後晉軍在汜水關(即虎牢關,今河南滎陽西北汜水鎮)擊敗叛軍,繼而進攻魏州(今河北大名東北)討平范延光反晉的作戰。 後唐清泰年間,天雄節度使兼中書令范延光與末帝李從珂素來交往深重。石敬瑭倚契丹起兵滅後唐時,范延光奉李從珂之命率軍救援。及後唐兵敗國亡,石敬瑭稱帝後,范延光撤回魏州,自此內感不安。

基本信息

介紹

準備

後晉天福二年三月,范延光聚卒繕兵,悉召天雄軍所屬貝、博、衛、澶、相5州刺史集魏州謀反。後晉廷聞訊,先封范延光為臨清郡王,以安其心。隨後查知其必反,乃部署征討。六月,范延光起兵魏州,以澶州刺史馮暉為都部署,牙將孫銳為兵馬都監,率步騎2萬攻占黎陽口(今河南濬縣東南古黃河上)。繼而遣軍渡河焚滑州(今河南滑縣東舊滑縣)城外草市。後晉帝石敬瑭即命侍衛馬軍都指揮使白奉進率1500騎兵出潞州(治上黨,今山西長治)急趨白馬津(今河南滑縣北);命侍衛諸軍都指揮使楊光遠率步騎1萬屯滑州;令護聖都指揮使杜重威率兵屯衛州(今河南衛輝),嚴加守備。同時,命東都巡檢使張從賓為魏府西南面都部署,率河南府(即今洛陽)兵數千人北上討范延光。

交戰過程

范延光施離間計,暗中勾通張從賓謀反。張從賓引萬餘兵東扼汜水關,依水列陣,企圖進逼汴州(今河南開封)。石敬瑭急令晉軍分路進討;命奉國都指揮使侯益率禁兵5000會同杜重威,共趨汜水攻討張從賓。另以宣徽使劉處讓率軍阻截馮暉、孫銳軍從黎陽南進。七月,侯益、杜重威攻克汜水關,大敗張從賓,將其萬餘兵俘斬殆盡,張從賓墜水而死。當時,馮暉、孫銳已引軍至六明鎮(今河南滑縣南),楊光遠探知孫銳輕脫無謀,遂誘其渡河,乘半渡襲擊,斬殺3000人,餘眾多溺死。暉、銳逃回魏州。楊光遠繼以魏府行營都招討使兼知行府事,率軍攻魏州。范延光知事不濟,殺孫銳請降,晉廷不答應,於是嬰城固守。魏州城堅難下,楊光遠連年不能攻克。石敬瑭亦因交戰時日過長,糧匱民疲,採納了勸降之諫,遣人入城赦免范延光。

最終結局

後晉天福三年九月,范延光撤守備,與將吏釋罪而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