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圓恩寺

後圓恩寺

後圓恩寺胡同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與黑芝麻胡同相接,全長444米,寬6米。元朝時,這裡曾建有圓恩寺,現在已經不存。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後圓恩寺胡同,由於在圓恩寺之後,故而得名。胡同西部比較狹窄,而東部則比較寬闊。

後圓恩寺  

後圓恩寺

 後圓恩寺胡同東起交道口南大街,西至南鑼鼓巷,與黑芝麻胡同相接,全長444米,寬6米。元朝時,這裡曾建有圓恩寺,現在已經不存。清朝屬鑲黃旗乾隆時稱後圓恩寺胡同,由於在圓恩寺之後,故而得名。胡同西部比較狹窄,而東部則比較寬闊。 宣統時稱“後圓恩寺”,1965年整頓地名時改稱“交道口南三條”,“文革”中一度改稱“大躍進路七條”,後復稱“交道口南三條”,1979年恢復“後圓恩寺胡同”原稱。
《順天府志》載:“圓恩寺,元剎也,在圓恩寺胡同”。圓恩寺胡同今稱前圓恩寺胡同,是後圓恩寺胡同南面的一條胡同。據此可知,後圓恩寺胡同因在圓恩寺的背後而得名,卻沒有按習慣被稱為“圓恩寺後身”或“圓恩寺后街”,並非此處原有前、後兩座圓恩寺。後圓恩寺13號在胡同西段北側,是一座坐北朝南的二進宅院,占地面積為800平方米,建築面積為500多平方米。街門為“如意門”①,東側有1間倒座兒南房,西側有3間倒座兒南房,街門與兩側的倒座兒南房均為合瓦清水脊屋面,清水脊兩端6條向上斜翹的蠍子尾②與蠍子尾下的磚雕,既完整又精美。進入街門迎面是一座影壁,影壁上鑲嵌著鄧穎超書寫的“茅盾故居”金字黑底的大理石匾額,影壁前有一口荷花缸;一進院有北房3間,兩側各有耳房1間;有東、西廂房各3間,廂房南側各有耳房1間;北房是茅盾先生的工作室兼臥室,西廂房是客廳和書房,東房是餐廳;院內有兩棵太平花,院中有一尊置於黑色大理石基座上的茅盾半身雕像,雕像的材質為漢白玉,高83厘米。二進院有北房5間帶東耳房1間、西房1間、南房兩間。

住房

甲1號為中國青少年發展基金會,網址:http://www.cydf.org
7號友好賓館,是一座保存完好的四合院,該院落中部為一西洋房,樓前有一個帶噴泉的圓形水池,周圍還點綴著采自圓明園的刻石。池東南有一花崗岩的西式拱形頂圓亭,由瓜稜柱支撐,再往東有一組假山及仿古建築;池北為大樓,池西為後置一座中式四合院。原為清末慶親王奕劻次子的宅第,民國時曾是蔣介石行轅,1949年後作過南斯拉夫大使館,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
13號院茅盾故居,是茅盾自1974年起在京的住所。1984年定為市級文物保護單位,為青少年教育基地,對外開放。
17號北京兒童藝術團。
28號萬慶當鋪舊址,已被列為東城區第三批文物普查登記項目名單。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