後代醫家奉之為脈學之宗的人

名醫扁鵲:戰國時代名醫,後代奉他為“脈學之宗”。 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 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名醫扁鵲:戰國時代名醫,後代奉他為“脈學之宗”。採用望、聞、問、切四診法診斷疾病,成為我國中醫的傳統診病法。
扁鵲(公元前407—前310),原名秦越人,勃海郡鄭(今河南鄭州新鄭市)人,或齊國盧邑(今山東省濟南市長清區)人,也有記載為渤海郡州(今河北任丘縣北)人。戰國時代名醫。《史記》等載其事跡涉及數百年。扁鵲精於內、外、婦、兒、五官等科,套用砭刺、針灸、按摩、湯液、熱熨等法治療疾病,被尊為醫祖。相傳扁鵲曾醫救虢太子,扁鵲死後,虢太子感其再造之恩,收其骨骸而葬之,墓位於今永濟市清華鎮東。 扁鵲年輕時虛心好學,刻苦鑽研醫術。他把積累的醫療經驗,用於平民百姓,周遊列國,到各地行醫,為民解除痛苦。由於扁鵲醫道高明,為百姓治好了許多疾病,趙國勞動人民送他“扁鵲”稱號。
發明創造:《內經》和《外經》,四診法(即望、聞、問、切)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