征四寇

第十一回 第十五回 第五十一回

基本信息

《征四寇傳》,即《水滸》百十五回簡本。一般認為,此本為羅貫中所撰,書商余象斗評點,刊刻出版。書自第六七回“柴進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鬧東京”起,至百十五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故又名《續水滸》。全名《新增第五才子書水滸全傳》。
據《中國通俗小說總目提要》記載:『中勝堂藏板本,內封正中為“征四寇傳”,右欄上方為“續水滸”,左欄下方為“中勝堂藏板”。卷端題“新增第五才子書水滸全傳”“聖嘆外書”。目錄葉題“新增繡像水滸後傳”,板心題“第五才子書”。首敘,謂“閒閱《水滸》一書,見其榜曰第五才子,則與《三國志》諸書同列,而非野史稗官所可同日語也,明矣。然自納款傾葵之後,尊卑列序之餘,竟恝然而止,杳不知其所終,是與天地珍重生才之心,豈不大相逕庭哉。夫以群焉蟻聚之眾,一旦而馳驅報國,滅寇安民,則雖其始行不端,而能翻然悔悟,改弦易轍以善其終,斯其志固可嘉而其功誠不可泯,倘不表諸簡冊,以示將來,英雄之志未免有不白,爰續是帙於卷後而付梓焉,使當日南征北討盪平海字之勛,赫然在人耳目,則不獨群雄之志可伸,而是書亦有始有卒矣,豈不快哉。”末題“乾隆壬子歲(1792)臘月賞心居士書於滌雲精舍”。書自第六七回“柴進簪花入禁苑,李逵元夜鬧東京”起,至百十五回“宋公明神聚蓼兒窪,徽宗帝夢遊梁山泊”。凡十卷。正文半葉十行,行二十三字。』【藏北京圖書館】

內容簡介

梁山泊,眾英雄好漢排座次後,梁山泊大小頭領正好108位,合了當年洪太尉所放走的魔王之數。眾人會聚忠義堂,宋江坐了第一把交椅,立起了“替天行道”的杏黃旗。山寨興旺之後,宋江有了“望天王降詔早招安”的打算,林沖、武松、李逵、劉唐、魯智深都堅決反對。到了年底,宋江要往東京去觀賞明年元宵的燈火,柴進、李逵陪宋江到了東京。很偶然宋江進了李師師的府邸,徽宗皇帝也在場,正當宋江要向徽宗討招安詔書的時候,李逵在外邊打人放火,城內頓時大亂。宋江三人逃出,李逵單獨行至荊門鎮投宿時,聽莊主劉太公說宋江搶了她女兒上山,李逵萬分憤怒,跑回梁山泊,砍倒了杏黃旗,要拿宋江問罪。後來經過對證,乃是牛頭山賊人冒名乾的壞事。李逵負荊請罪,去牛頭山殺了賊人,救回了劉太公的女兒。梁山泊的壯大,震驚了朝野上下。徽宗派殿前太尉陳善保前往招安,太尉高俅、太師蔡京各派心腹跟隨陳善前往梁山,因其飛揚跋扈,李逵接過招安詔書,一把撕得粉碎,招安失敗。朝廷又派童貫攻打梁山泊。山寨十面埋伏,挫敗了童貫的兩次進攻。童貫逃回東京,高俅又調遣十節度兵力來攻梁山泊。宋江三敗高俅,並將他活捉上山,以禮相待,要高俅轉達渴望朝廷招安之意。高俅去後,宋江又派燕青去東京,燕青通過李師師求得徽宗下詔,沒過幾天,殿前太尉宿元景上山來宣讀詔書,宋江領著眾山好漢接受了招安,打著“順天”“護國”旗幟,到東京接受徽宗檢閱。
梁山泊義軍接受招安後,正遇遼兵侵犯,宋江受詔破遼。於是大軍北進,攻下檀州,奪回薊州,智取霸州,占領幽州,兵圍燕京,遼主請罪投降。宋江班師回國,遵照徽宗旨意,將所奪州縣仍退還給了遼邦。破遼成功後,宋江等梁山軍又奉旨平定了河北田虎。在平定田虎的過程,宋江又收服許多降將。平定田虎後,又奉旨出征淮西王慶。出征王慶,仗打得十分慘烈,不少河北降將也因此犧牲了,其中包括山士奇、安仁美、余呈等猛將也不幸犧牲,孫安、卞祥等幾員猛將也相繼病逝。平定田虎、王慶後,梁山好漢與河北降將喬道清、鄂全忠等將領相繼向宋江辭別,歸隱。宋江凱鏇班師,皇帝又下詔令宋江去平定江南方臘。在平定方臘軍的過程中,義軍損失慘重,雖然最後擒獲了方臘,大功告成,但卻陣亡59條好漢,病死10條好漢,共69人。回軍途中,魯智深在杭州六和寺坐化(和尚盤膝打坐安然而死),殘廢的武松不願回京,就在這裡出了家。離開杭州後,林沖癱瘓,楊雄、時遷、楊志、穆弘病死,燕青又悄然離去。到了蘇州,李俊、童威、童猛又離去。等到大軍回京駐紮陳橋驛時,只剩下27名頭領。蔡京、童貫、高俅、楊戩4大奸臣待宋江等封官之後,他們設計用水銀害了盧俊義,用毒藥摻入御酒藥毒死了宋江和李逵。花榮和吳用吊死宋江墳前,此後宿元景上書厚葬與宋江等人。葬於蓼兒窪。就這樣,一場轟轟烈烈的農民起義在悲劇中結束了!

圖書目錄

第一回 張天師祈禳瘟疫 洪太尉誤走妖魔
第二回 王教頭私走延安府 九紋龍大鬧史家村
第三回 史大郎逃走華陰縣 魯提轄拳打鎮關西
第四回 趙員外重修文殊院 魯智深大鬧五回台山
第五回 小霸王醉入銷金帳 花和尚大鬧桃花村
第六回 九紋龍剪徑赤松林 魯智深火燒瓦礶寺
第七回 花和尚倒拔垂楊柳 豹子頭悞入白虎堂
第八回 柴進門招天下客 林沖棒打洪教頭
第九回 豹子頭刺陸謙富安 林沖投五回莊客向火
第十回 朱貴水亭施號箭 林沖雪夜上梁山
第十一回 梁山泊林沖落草 汴梁城楊志賣刀
第十二回 急先鋒東廓爭功 青面獸北京演武
第十三回 赤發鬼夜臥靈官殿 晁天王舉義東溪村
第十四回 吳學究說三阮撞籌 公孫勝應七星聚義
第十五回 楊志押送金銀擔 吳用智取生辰槓
第十六回 花和尚單打二龍山 青面獸雙奪寶珠寺
第十七回 美髯公智賺插翅虎 宋公明私放晁天王
第十八回 林沖山寨大並伙 晁蓋梁山稱為主
第十九回 梁山泊義士尊晁蓋 鄆城縣月夜走劉唐
第二十回 虔婆醉打唐牛兒 宋江怒殺閻婆惜
第二十一回 閻婆大鬧鄆城縣 朱仝義釋宋公明
第二十二回 橫海郡柴進留賓 景陽岡武松打虎
第二十三回 王婆貪賄說風情 鄆哥不忿鬧茶肆
第二十四回 王婆計啜西門慶 淫婦藥武大郎
第二十五回 鄆哥知情報武松 武松怒殺西門慶
第二十六回 母夜叉坡前賣淋酒 武松遇救得張青
第二十七回 武松威鎮安平寨 施恩義奪快活林
第二十八回 施恩重霸孟州道 武松醉打蔣鬥神
第二十九回 施恩三進死囚牢 武松大鬧飛雲浦
第三十回 都監血濺鴛鴦樓 武松夜走蜈蚣嶺
第三十一回 孔家莊宋江救武松 清風山燕順釋宋江
第三十二回 宋江夜看小鰲山 花榮大鬧清風寨
第三十三回 鎮三山鬧青州道 霹靂火走瓦礫場
第三十四回 梁山泊吳用舉戴宗 揭陽嶺宋江逢李俊
第三十五回 及時雨會神行太保 黑鏇風斗浪裏白跳
第三十六回 潯陽樓宋江吟反詩 梁山泊戴宗傳假信
第三十七回 梁山泊好漢劫法場 白龍廟英雄小聚義
第三十八回 宋江智取無為軍 張順活捉黃文炳
第三十九回 還道村受三卷書 宋江遇九天玄女
第四十回 假李逵剪徑劫單人 黑鏇風沂嶺殺四虎
第四十一回 錦豹子徑逢戴宗 病關索街遇石秀
第四十二回 楊雄醉罵潘巧雲 石秀智殺裴如海
第四十三回 楊雄大鬧翠屏山 石秀火燒祝家莊
第四十四回 楊雄石秀投晁蓋 宋江一打祝家莊
第四十五回 解珍解寶雙越獄 孫立孫新大劫牢
第四十六回 吳用雙用連環計 宋江三打祝家莊
第四十七回 插翅虎枷打白秀英 美須公悞失小衙內
第四十八回 李逵拳打殷天錫 柴進失陷高唐州
第四十九回 戴宗智取公孫勝 李逵斧劈羅真人
第五十回 入雲龍法破高廉 黑鏇風探救柴進
第五十一回 高太尉興三路兵 呼延灼擺連環馬
第五十二回 吳用使時遷盜甲 湯隆賺徐寧上山
第五十三回 二山聚義打青州 眾虎同心歸水泊
第五十四回 吳用賺金鈴吊掛 宋江鬧西嶽華山
第五十五回 公孫勝芒碭隆魔 晁天王曾頭中箭
第五十六回 吳用智賺玉麒麟 張順夜鬧金沙灘
第五十七回 放冷箭燕青救主 劫法場石秀跳樓
第五十八回 宋江兵打北京城 關勝議取梁山泊
第五十九回 呼延灼計賺關勝 宋公明智擒索超
第六十回 晁天王夢中顯聖 浪裏白跳水報冤
第六十一回 時遷火燒翠雲樓 吳用智取大名府
第六十二回 宋江賞馬步三軍 關勝降水火二將
第六十三回 宋江平伏曾頭市 晁蓋顯聖捉文恭
第六十四回 東平悞陷九紋龍 宋江義釋雙槍將
第六十五回 張清飛石打英雄 宋江棄糧擒壯士
第六十六回 忠義堂石碣受天文 梁山泊英雄排坐次
第六十七回 柴進簪花入禁院 李逵元夜鬧東京
第六十八回 黑鏇風殺黃小二 四柳村除斬淫婦
第六十九回 燕青智撲擎天柱 李逵壽張喬坐衙
第七十回 小七倒舡偷御酒 李逵扯詔謗朝廷
第七十一回 吳加亮布五回方旗 宋公明排八卦陣
第七十二回 梁山泊十面埋伏 宋公明兩贏童貫
第七十三回 宋江一敗高太尉 十節度議收水滸
第七十四回 劉唐放火燒戰舡 宋江兩敗高太尉
第七十五回 張順鑿漏海鰍舡 宋江三敗高太尉
第七十六回 燕青月夜遇道君 戴宗定計賺蕭讓
第七十七回 梁山泊分金買市 宋江全伙受招安
第七十八回 宋江奉詔破大遼 陳橋揮淚斬卒
第七十九回 宋江兵打薊州城 俊義大戰玉田縣
第八十回 宋江大戰獨鹿山 俊義兵陷青石峪
第八十一回 兀顏光陣列混天像 宋公明夢授玄女法
第八十二回 宋公明破陣成功 宿太尉頒恩降詔
第八十三回 五回台山宋江參禪 雙林渡燕青射雁
第八十四回 宿太尉保舉宋江 盧俊義分兵征討
第八十五回 盛提轄舉義投降 元仲良憤激出家
第八十六回 眾英雄大會唐斌 瓊英郡主配張清
第八十七回 公孫勝訪羅真人 沒羽箭智伏道
第八十八回 宋江兵會蘇林嶺 孫安大戰白虎關
第八十九回 魏州城宋江祭諸將 石羊關孫安擒勇士
第九十回 俊義計攻獅子關 景住暗認玉欄樓
第九十一回 宋江夢中朝大聖 李逵異境遇仙翁
第九十二回 道清法迷五回千兵 宋江義釋十八將
第九十三回 卞祥賣陣平河北 宋江得勝轉東京
第九十四回 徽宗降勅安河北 宋江承命討淮西
第九十五回 高俅恩報柳世雄 王慶被陷配淮西
第九十六回 王慶遇龔十五回郎 滿村嫌黃達鬧場
第九十七回 王慶打死張太尉 夜走永州遇李傑
第九十八回 快活林王慶使棒 叚三娘招贅王慶
第九十九回 宋公明兵渡呂梁關 公孫勝法取石祈城
第一百回 李逵受困於駱谷 宋江智取洮陽城
第一百〇一回 宋公明夜遊玩景 吳學究帷幄談兵
第一百〇二回 燕青潛入越江城 李雄敗死白牛鎮
第一百〇三回 孫安病死九灣河 李俊雪天渡越水
第一百〇四回 公孫勝馬耳山請神 宋公明東鷲山滅妖
第一百〇五回 宋江火攻秦州城 王慶戰敗走胡朔
第一百〇六回 公孫勝辭別居鄉 宋公明勅征方臘
第一百〇七回 張順夜伏金山寺 宋江智取潤州城
第一百〇八回 俊義分兵宣州道 宋江大戰毗陵郡
第一百〇九回 寧海軍宋江弔孝 涌金門張順歸神
第一百十回 張順魂捉方天定 宋江智取寧海軍
第一百十一回 俊義分兵歙州道 宋江大戰烏龍嶺
第一百十二回 睦州城箭射鄧元覺 烏龍嶺神助宋公明
第一百十三回 盧俊義大戰昱嶺關 宋公明智取清溪洞
第一百十四回 魯智深杭州坐化 宋公明衣錦還鄉
第一百十五回 宋公明神聚蓼兒窪 徽宗帝夢遊梁山泊

作者簡介

施耐庵,元末明初的文學家,本名彥端,祖籍是泰州海陵縣或蘇州吳縣閶門(今江蘇蘇州),(一說錢塘(今浙江杭州)人)。博古通今,才氣橫溢,舉凡群經諸子,詞章詩歌,天文、地理、醫卜、星象等,一切技術無不精通,35歲曾中進士,後棄官歸里,閉門著述,與拜他為師的羅貫中一起研究《三國演義》《三遂平妖傳》的創作,蒐集整理關於梁山泊宋江等英雄人物的故事,最終寫成“四大名著”之一的《水滸傳》。關於其生平,因缺乏史料而眾說紛紜,甚至對有無此人都有爭議。其故里江蘇興化新垛鄉施家橋村有墓園、紀念館。有《施氏家薄譜》存世。
羅貫中(約1330年-約1400年),漢族,山東東原人(今山東東平縣)名本,字貫中,號湖海散人。他是元末明初著名小說家、戲曲家,是中國章回小說的鼻祖。 羅貫中的一生著作頗豐,主要作品有:劇本《趙太祖龍虎風雲會》、《忠正孝子連環諫》、《三平章死哭蜚虎子》;小說《隋唐兩朝志傳》、《殘唐五代史演義》、《三遂平妖傳》、《粉妝樓》、代表作《三國演義》等。其故里有多種說法,山東東平羅莊、山西太原、清徐、祁縣、福建建陽。目前尚無確切最終定論。其墓地也有山西清徐、福建建陽等處,另有祠堂、紀念館等。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