彼此內外:宗教哲學的新齊物論

彼此內外:宗教哲學的新齊物論

《彼此內外:宗教哲學的新齊物論》,作者周偉馳,由宗教文化出版社發行於2008年8月1日出版。本書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當代宗教哲學最前沿的宗教認識論和多元論問題。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在基督教哲學內部所作的研究,主要考察了阿奎那對奧古斯丁的基督教人學的傳承轉合,及現代阿奎那研究中不同學派之間的演變。

基本信息

內容簡介

彼此內外:宗教哲學的新齊物論

《彼此內外:宗教哲學的新齊物論》每個宗教派別,都有其基本信念,由此基本信念出發,歷代積累,便會形成或大或小的信念傳承系統,具有內部合理性,形成判斷事物的“立場”。但當立場各異的諸宗派相遇時,就會出現莊子所說的“辯無勝”局面。因為在它們背後並無一個普遍客觀的“超級立場”能判斷誰“是”誰“非”,宗教信念系統之“是非”要比以往認識到的更依賴於視角主義。

《彼此內外:宗教哲學的新齊物論》分兩部分。第一部分考察當代宗教哲學最前沿的宗教認識論和多元論問題。第二部分則是作者在基督教哲學內部所作的研究,主要考察了阿奎那對奧古斯丁的基督教人學的傳承轉合,及現代阿奎那研究中不同學派之間的演變。

本書目錄

總序作者前言第一部分 自外觀之第一章 普蘭丁格的問題一、普蘭丁格“辯護”的理論後果二、用道德信念類比宗教信念的局限三、“真”“假”的說法四、多元論的錯誤五、“和而不同”與“非此即彼”第二章 宗教命題的真理問題一、由莊子談起二、唯一意義上的“真”與體認意義上的“真”三、對“體認的真”的進一步深化四、實在在宗教真理上的含糊性與宗教對話的底線倫理第三章 宗教包容論的信念模式——以吳經熊《超越東西方》為例一、信仰取態與宗教對話二、根基未穩,談何包容三、基於信仰的宗教寬容第四章 宗教哲學、宗教多元與宗教非實在論——評王志成《和平的渴望》一書一、宗教哲學的興起、繁榮與熱點問題二、王志成宗教對話理論的成果與內在矛盾第五章 當代宗教多元論與排他論之辯一、“判教”的立場、模式及其問題二、改革宗認識論遇到宗教多元難題三、希克版的宗教多元論及其問題四、希克與普蘭丁格的哲學爭辯五、希克與德科斯塔的神學爭辯六、“元理論之爭”及其實踐後果第六章 普蘭丁格的矛盾一、普蘭丁格為宗教排他論辯論的後果:多元現象的再次湧現二、普蘭丁格是怎樣說WCB是知識的三、普蘭丁格能夠駁倒WOB認識論專家嗎?四、宗教信念作為一種特殊的知識五、“信仰尋求理解”:價值及其局限六、實踐的智慧與生存論進路第二部分 自內觀之第七章 奧古斯丁的形象觀一、“本體的真像”專指基督二、波塔利耶等人在奧古斯丁形象說研究上的成績與不足三、奧古斯丁形象概念的三層含義第八章 形象觀的傳承——阿奎那對奧古斯丁三一類比的繼承、轉化及其問題一、阿奎那形象觀的出處二、阿奎那對奧古斯丁形象觀的繼承三、阿奎那對奧古斯丁形象觀的轉化四、阿奎那對奧古斯丁形象觀理解中的問題第九章 現代托馬斯·阿奎那研究一、對一百多年來托馬斯研究的回顧二、新托馬斯主義的托馬斯研究三、新時期多元化的托馬斯研究四、主要的托馬斯研究機構和人物第十章 趙紫宸救法觀的演變一、神人合一論二、神自限,人自由三、同一論四、結論

作者介紹

周偉馳,中國社會科學院世界宗教所副研究員,北京大學哲學博士。研究領域為:教父哲學、中世紀哲學、天主教現代神學思潮、當代西方宗教哲學。主要著作有:《奧古斯丁的基督教思想》、《記憶與光照:奧古斯丁神哲學研究》。主要譯著有:莫爾特曼《三一與上帝國》,奧古斯丁《論三位一體》、《原罪與恩典》,吳經熊《超越東西方》,MelStewart編《當代西方宗教哲學》(合譯)。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