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立新

1. 2. 4.

彭立新,浙江省送變電工程公司送電二公司黨支部書記、工會主席1983年參加工作的他,27年來一直從事著“長期野外作業、工作流動性大、作業環境艱苦”的送電線路施工工作,奔波奮戰於浙江乃至全國送電線路施工一線。作為改革開放以來的新一代電力建設者,他見證了浙江電力事業乃至國家電力事業的騰飛,用實際行動履行著電網建設者的光榮使命。從普通的操作型線路工逐步成長為技能型線路指揮、項目經理,彭立新一步一個腳印,一步一個台階。過硬的施工作業技術,使得他成為名副其實的送電線路架設高級技師、同行眼中的專家;一流的項目管理水平,又使他成為國家及省級諸多重點輸電線路工程的“指揮官”。
他作為“浙江省內第一條沿海大通道”500千伏寧溫線項目經理,通過科技創新、抓現場管理等途徑,不但出色地完成了工程建設各項任務,還獲得浙江省電力公司授予的“功臣個人”榮譽稱號。2010年獲“全國勞動模範”稱號。

天津農學院教授

教授,女,漢族,1958年9月生,遼寧丹東市人,博士,畢業於山東農業大學園藝學院果樹專業。現在天津農學院園藝系園藝教研室任教。國際植物組織培養與分子生物學學會會員、中國園藝學會會員。九三學社社員。
一、教學工作
自1982年7月大學畢業留校後,長期從事教學及科研工作,先後講授過《野生經濟植物資源學》、《野生經濟植物栽培學》、《園藝植物組織培養》、《植物生理學》、《植物生物技術》、《生命科學概論》、《植物與環境》等課程。
二、 科研工作
主要從事園藝植物抗逆生理及分子生物學研究。曾主持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中國榛屬種質資源形狀描述系統及微體保存技術研究”(編號:30570604)和吉林省教委基金項目“紫杉組培快繁及其生態保存技術研究”,參加完成吉林省科委、林業廳多項科研項目,其中“長白山區珍稀木本藥用植物資源及其開發利用研究”獲1996年林業部科技進步三等獎;“紫杉組培快繁及其生態保存技術研究”獲吉林市科技進步二等獎。現主持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鹽脅迫下珠美海棠Na+/H+ Antiporter基因的分離與功能分析”(編號:30671440),參加天津市科委項目“耐鹽抗旱植物的選育示範及套用技術研究”。
三、論文與著作
發表學術論文40餘篇,第一作者代表作如下:
水分脅迫下蘋果屬3種植物抗氧化酶活性的變化.中國生態農業學報,2003,3,
園藝植物水分脅迫生理及耐旱機制研究進展.西北植物學報,2002,22:(5),
榛屬種質資源性狀描述系統資料庫的研製.北華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0,1。
與他人合作主編、編著著作四部:
1. 《中國果樹志》(板栗榛子卷),榛屬種質資源描述符。2005.5,參編者之一;
2. 《野生經濟植物栽培學》,北京:中國農業出版社,1997.12,參編者之一;
3. 《東北木本藥用植物》,北京:中國林業出版社,1994.12,副主編;
4. 《花卉無土栽培技術》,瀋陽;遼寧科技出版社,2001.2,副主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