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程航

彭程航(1940- ),生物物理學研究員,湖南省藍山縣古城村人。1962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實驗原子核物理專業畢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彭程航(1940- ),生物物理學研究員,湖南省藍山縣古城村人。1962年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實驗原子核物理專業畢業,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研究員。

個人簡歷

1940年出生於湖南省藍山縣古城村,
1953年畢業於湖南省藍山二中(原輔仁中學),
1956年岳雲中學(原衡山中學)高中畢業,
1962年畢業於北京大學技術物理系實驗原子核物理專業,
1962年在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研究所工作。曾任工程師、高級工程師、課題負責人,
1979-1984年任中科院生物物理所四室業務副主任,
1993年10月獲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自然科學事業突出貢獻),
1994年獲中國國家科學技術委員會《國家科技成果完成者證書》(nsy-1型毫秒螢光譜儀)。

科研經歷

1963-1965年負責研製出國內第一台β-放射性塵埃連續報警監測裝置,併到核反應堆現場進行試驗,1964年10月26日負責我國首次核爆炸對北京大氣的影響進行檢測,1965年5月14日負責檢測空中核爆炸對北京大氣的污染。
1966-1970年參加研製空氣放射性塵埃檢測儀——09工程項目,1966年參加研製α,β放射性微塵連續監測報警儀,負責方案設計和指標標定,該儀器套用於當時國產最大核反應堆。1967-1968年參加研製FWJ型β-放射性微塵連續監測儀用於核潛艇,負責方案和指標設計、910環境條件試驗和儀器指標標定;1970年參加研製“821”工程用弱β-污水檢測儀;1973-1975年參加研製螢光分光光度計初樣機。後三項獲1978年全國科學大會獎和1978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獎。
1975-1979年參加和負責YS-2液體閃爍譜儀研製和參加研製螢光分光光度生產樣機,使其符合的靈敏度由10毫伏提高到0.80毫伏,為液體閃爍譜儀達到國際先進水平做出了重要貢獻,該兩項獲1980年中國科學院重大成果二等獎;參與負責DYS液體閃爍譜儀研製,1986年獲中國科學院技術進步三等獎。1981-1990年負責研製NSY-1型毫秒螢光譜儀,填補了我國空白,1992年獲中科院科技進步三等獎。
1986-1990年負責科學院“七.五”重大項目(雷射與物質相互作用)子課題“生物大分子的快速反應研究”1990年負責研製NSY-1型毫秒螢光譜儀,1992年獲中國科學院技術進步三等獎,成果後被收入中科院“七.五”重大項目成果彙編。
1989-2000年負責完成國家自然科學基金項目四項。1991年研製成生物膜電參數測量儀;1993年研製成國產化雷射時間分辨儀;1995年為該譜儀增加了各向異性弛豫測量功能;1998年為生物物理所生物大分子國家重點實驗室及化學所分子動態和穩態結構國家重點實驗室組裝、調試、皮秒雷射時間分辨螢光譜儀各一台(時間解析度優於20皮秒),1999年為化學所國家重點實驗室納秒雷射螢光譜儀增加了閃光吸收動力學測量功能。1989-1991年負責完成“研製脈衝光照動力學膜電參數測量儀並套用於紫膜研究”課題;1990年負責“研製雷射時間分辨螢光譜儀套用於大分子研究”課題。
2001-2006年參加飛秒雷射多光子時間分辨細胞成象、時間分辨螢光免疫儀、飛彈推進劑泄漏監測研究。

主要論文

1、《關於Li63.56Mev-能級的壽命和He6到Li6基態的β-衰變*》彭程航、慶承瑞著 (《北京大學學報》自然科學1962年04期)
2、《毫微秒螢光時間譜儀》——彭程航著(《生物化學與生物物理進展》1987.2)
3、《時間關聯單元光子技術中的多光子修正》彭程航著(《生物物理學報》3<3>1987.319-323
4、《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彭程航信札(致南京應盤新)》——彭程航著(中國科學院生物物理所)1992
5、《時間分辨光譜學(time-resolved spectros-copy)》(條目)彭程航著 《當代生物學》2000年4月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