彭德祺

二診:前方服二劑,血止十分之九,仍服前方。 治以清熱化痰,宣肺利氣之劑,處方:自擬前胡湯加味。 治以清熱化痰,祛濕逐水之劑,處方:前胡湯加減。

彭德祺。中華醫學臨床研究學會醫學專家、會員,四川省衛生協會會員。男,四川江油人。1949年6月生。從醫45年余,長期潛心研究中西醫學,博極醫源、精誠不倦。一邊以江油市彭德祺診所懸壺市南,診治病患、服務市民。一邊苦修醫道,總結臨床經驗,參加國內外學術交流,發表醫學論文,先後在《中華臨床中西醫藥雜誌》、《世界名醫論壇雜誌》、《中華醫藥與健康雜誌》、《中國鄉村醫藥》、《四川中醫》、《中國醫學論文匯集》等醫學刊物上發表醫學論文40餘篇。代表作有:“組方配伍辯證淺談”、“論桂枝湯的臨床套用”、“調沖湯治療婦女崩漏”、“頑固性大便難的臨床治驗”、“自擬前胡湯的臨床運用”、“自擬消食湯的臨床運用”。其論文“消化性潰瘍的抗酸與抗HPYLORIZHI治療”由中國科技研究交流中心推薦參評,獲2007國際醫學優秀論文獎。其業績被收錄於《中國專家人名詞典》、《世界華人醫家名典》、《世界優秀專家人才名典》等典籍。 (四川綿陽雁過留聲傳記文學寫作室)
彭德祺醫師部分論文目錄:
1、《消化性潰瘍的抗酸與抗幽門螺桿菌治療》 中國第九屆學術交流會論文,見《中國鄉村醫藥雜誌》2000年第10期57頁。
2、《談辨舌及在臨床實踐中的收穫》 2002年3月31日在國際傳統醫學及中醫藥合作會議(越南)交流論文,入編《國際傳統醫學及中醫藥合作會議論文專刊》92頁。
3、《頑固性大便的臨床治驗》 《世界名醫論壇雜誌》2002年第五期69頁,國際刊號IISSN1562-3211。
4、《六味地黃丸(湯)的臨床新用舉隅》 《世界名醫論壇雜誌》2002年第六期85頁,國際刊號IISSN1562-3211。
5、《淺談養陰療支及其臨床意義》 《中國醫藥與護理雜誌》2002年第二卷第10期55頁,刊號ISSN1609-5650CN(HK)3964/73/00,香港醫藥出版社出版。
6、《漫談‘雜氣’》 《中國全科醫學研究雜誌》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2002年4月第三卷第二期102頁,刊號ISSN1682-847XGH(HK)NR4065/191/01。
7、《調沖湯治療婦女崩漏》 《中國醫藥與健康雜誌》2002年第十一期80頁,刊號ISSN1684-8055香港醫藥出版社出版。
8、《梔子豉湯的異義》 《中國鄉村醫藥雜誌》第10卷第一期60頁 刊號CN11-3458/R。
9、《頑固性大便難的臨床治驗》 《中國鄉村醫藥雜誌》第10卷第3期15頁,刊號CN11-3458/R。
10、《咳嗽論治》 《中華醫學優秀成果文選》2003年1月第二卷第一期77頁,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刊號CN13-1082/R。
11、《水腫論治》 《中華醫學優秀成果文選》2003年5月第二卷第5期85頁,中國醫學類核心期刊,刊號CN13-1082/R。
12、《小建中湯的新用舉隅》 《中華臨床中西醫藥雜誌》2003年5月中華卷第4卷第5期98頁,刊號CN01-5884/R ISSN1651-8021,臨床綜合性醫學類核心期刊。
13、《論桂枝湯的運用》 《中國醫學論文匯集》中醫古籍出版社出版,刊號ISBN7-80174-240-0/R239。
14、《論麻黃湯的套用》 《華夏英才文集》作家出版社出版,第663頁。
15、《補中益氣湯新用舉隅》 《疑難病症特色法集粹》北京中醫疑難病研究學會主編,北京中醫疑難病症研究會專家技術委員會審評419頁。
醫學論文之一:《調沖湯治療婦女崩漏 》
-----彭德祺 文
“崩漏”為婦科常見疾患之一,來勢急迫,出血量多,謂之“崩”,來勢緩慢,出血量少,日久不淨,謂之“漏”。
根據臨床觀察,崩和漏在病勢上有緩急之分,在疾病的發展過程中易於互相轉化。如久漏不止,氣血耗竭,可致成崩。久崩不止,病勢變化,亦可成漏乎,二者病狀不同,病因則一,故古人曾有:“崩漏之疾,本乎一症,輕者謂之漏下,重者謂之崩中”之說。本病總以沖脈不固,任脈受損,失於調攝而致。至於立法施治,歷代醫家均有詳盡的論述,經驗不少。但分類較繁,使初學中醫者一時難以掌握。
筆者吸取前人的經驗並根據個人的實踐體會,自擬調沖湯為基礎方,辯證加減治療觀察,效果良好,現介紹如下:
一、調沖湯藥物組成
黃芪15g,白朮12g,生地18g,白芍12g,煅牡蠣308,烏賊骨30g (去殼),茜草炭12g,焦地榆30g,川續斷18g,阿膠珠12g,甘草6g,水煎,日服三次。
二、適應證
主要適用於婦女陰道大量出血,或淋漓不斷,或有小腹疼痛者。對血經量多而過期不止,產後惡露久不潔淨者亦甚適用。
三、加減法
1、面色白,少氣懶言,加人參(黨參亦可),倍加黃芪。
2、面色無華,唇色淡白,心悸短氣加熟地(乳汁制何首烏代之亦可),煅赭石
3、口和不渴,肢冷脈沉遲,加制附片,黑炮姜,艾葉炭,生地炭易生地。
4、心煩尿赤而短澀者,加丹皮,焦山梔,槐花,黃連。
5、小腹疼痛,下血有塊狀,塊下痛減加煅花蕊石末沖服,三七末沖服,亦可用三七、丹參、山楂(重用)。
6、胸肋脹痛加柴胡,醋炒香附;若小腹脹甚則加台烏,小茴香;小腹痛而脹者加川楝肉,炒香附。
7、久漏不止,出現心悸氣短者加棗仁,龍骨,炙甘草。
8、陰虛煩熱、口乾,舌質紅少苔,加沙參,麥冬,女貞子,旱蓮草,丹皮。
9、崩久不止者,婦科檢查未發現異常,曾服上方加減而效果差者,加桑螵蛸,五倍子末,藥汁沖服。
10、對於暴崩勢甚急迫者,先以固脫為貴,用人參煎湯頻頻服之,亦可重用黨參也可收到同樣的功效。若陰道流血不止,或連服本方加減四劑以上而出血量不減或血止後又多次反覆者,建議作婦科檢查,找出致病原因及時處理,以免延誤治療時機,如本文的病例二,便是一個教訓。
病案舉例
例一:賴XX,47歲,農村婦女。
初診日期:96年6月16日。
患者一向月經不調,先期居多,伴有胸悶,噯氣頻頻,自購越鞠丸服,可收小效。
於96年5月,夫妻爭吵後即大量出血,延醫注射仙鶴草素,並服止血藥後,血崩漸止而淋漓不斷,色黑挾有小塊,小腹脹痛,痛甚時則下血量多,痛緩血減,纏綿兩月未愈。
診見;面色萎黃,不思飲食,精神疲乏,舌質帶紫,苔薄膩,脈 弦而澀。證屬血虛氣滯,壅阻經隧,而使血失常道所致,以補血行滯,祛瘀生新之法為治。方用調沖湯加三七末6g,花蕊石(煅)60g,二劑。藥後排除了紫黑色血塊約有500ml,腹即不痛,血亦隨之而止。惟感疲倦異常,心悸時作,夜眠不安,仍以調沖湯去烏賊骨、茜草炭、加黨參24g,炒棗仁12g、當歸10g、熟地15g,囑服三劑。服後眠、食轉佳,血未再現,繼以歸脾丸善後調理一月而愈,後未復發。
例二:李XX,58歲,農村婦女
一九九六年三月五日初診。患者已於48歲時絕經,經水斷絕前後周期紊亂將近一年,經量時多時少,併兼有白帶,通過治療而經、水斷絕。平時遇有少量白帶,自以為無害,未予治療,當年一月,親友客人來家,飲酒20ml左右,即於當晚陰道大量出血,家人驚慌,急延治療,注射藥液(不詳)後,血量暫時減少,但淋漓不淨,時多時少,經中西藥治療,效果不顯。
診見:面色萎黃,頭暈心悸,神疲無力,腰膝酸軟,大便乾燥,納谷不香,時下血液,白多紅少,舌淡脈細弱。證屬肝腎俱虛,脾失健運。擬調沖湯加何首烏15g、肉蓯蓉12g,當歸10g,去茜草炭,生地易熟地15g,二劑。服後大便通調,其血亦盡,惟白帶尚多,腰酸未除,再以調沖湯加黨參24g,淮山藥30g,旱蓮草15g,煎服二劑。白帶已無,納谷亦佳,諸症好轉,以人參養營湯調理。二月後,其病復發,血下亦多,服調沖湯去茜草炭,二劑而血止,但白帶清稀而臭,建議赴上級醫院檢查,屬於宮頸癌變,不久即因不治而死亡。
例三:張XX,32歲,國小教師,1998年7月10日就診。
患者五個月來,月經淋漓不盡,經婦科檢查未見異常,診斷為功能子宮出血。
診見;面色蒼白,形體消瘦,精神疲憊,少氣懶言,唇舌具淡,苔白而潤,脈沉細無力,證屬沖任脈虛,不能因攝而致。以調沖湯加熟地15g,黨參24g水煎服。
二診:前方服二劑,血止十分之九,仍服前方。
三診:服二劑後,血未再下,惟現浮腫,食後未復,此系氣血虧虛,脾胃不和之故。以五味異功散加淮山藥18g,建曲10g,雞內經10g,煎服二劑,繼以歸脾丸調理。以後隨訪,已未復發,月經期量正常。
結語
本方由仲景的膠艾湯,張錫純的固沖湯,《內經》的四烏賊骨、蘆茹丸綜合化裁而成的。實踐證明,本方具有調理氣血,因攝沖任之功。沖任脈固,氣血調和,血循經隧而行,即不外溢。方中人參、黃芪補益元氣而兼補沖脈;白芍、地黃補血斂陰而兼補任脈:牡蠣、烏賊骨、固澀收斂,茜草涼血止血,地榆炭收斂止血;白朮健脾燥濕,經云:“中焦受氣取汁,變化而赤,是謂血”。沖脈隸屬於陽明,中焦正屬脾胃,為後天之本,血乃水各精微所化,脾運行正常則血不妄行,續斷強腰脊,養肝腎,以助沖任之氣。所以本方有澄源、塞流、標本兼固之妙,故用於臨床,每每收到良好的效果。

論文之二:自擬前胡湯的臨床套用
摘要:自擬前胡湯為苦寒微辛甘之品組成。具有清熱化痰、止咳平喘的功能,臨床用於治療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喘息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以及小兒肺炎初期、中期具有明顯療效。
關鍵字:自擬前胡湯 肺熱咳嗽證 病案舉例
組方:前胡 杏仁 桑葉 知母 麥冬 炒黃芩 金銀花 甘草
功用:清熱化痰,止咳平喘。
主治:肺熱咳嗽證。
本方來源於《溫病條辨》中的杏蘇散和桑菊飲。杏蘇散為苦溫甘辛之品組成,主治外感風寒咳嗽。桑菊飲為辛涼微苦甘之品組成,主治外感風熱咳嗽。前胡湯為苦寒微辛甘之品組成,主治肺熱咳嗽喘證(包括急慢性支氣管炎、支氣管擴張繼發感染、喘息性支氣管炎及支氣管哮喘等),以及小兒肺閉喘咳(包括肺炎初期或中期),但都必須具有下述主證:咳嗽或哮喘,痰黃粘稠,苔黃或兼膩,脈數。病機:熱邪蘊肺,灼津成痰,熱邪痰火閉塞氣道,阻礙肺氣出入,肺失肅降之職,故咳嗽喘,痰黃為肺熱主證,肺熱盛則有發熱之徵。張家岳說:“咳證雖多,無非肺病”。無論肺臟本身受外邪侵襲或他髒累及肺臟而致的肺熱喘嗽證均可治之。
對小兒肺閉喘咳(包括肺炎初期或中期),用少劑量前胡湯,杏仁、甘草各1.5g,金銀花6g,余藥各3g,開水浸泡15—20分鐘,頻服2—3日即可治癒。
若見喘咳痰中帶血者,為痰火犯肺,灼傷肺絡,可加藕節涼血散瘀止血。若喘嗽驚悸不安,手足顫動似抽,為外驚引動肝火,肝火犯肺,可加鉤藤、蟬蛻、僵蠶以清熱平肝,鎮痙熄風,若疹後喘嗽,是疹毒內陷,毒火犯肺,可加板蘭根、玄參清熱解毒,滋陰降火。
成年人的痰熱犯肺咳嗽,肝火犯肺咳嗽,痰濕化熱犯肺咳嗽、服前胡湯原方均可收效。
若屬痰火犯肺哮喘證,可加枇杷葉、款冬花瀉熱潤肺降火。若屬濕蘊痰結化熱犯肺喘嗽證,可加葶藶子、爪蔞瀉肺逐水,蕩滌胸中鬱熱垢膩;木通、茯苓利小便,通調水道,使邪從便出。
本方的套用,其中前胡、杏仁、桑葉、生甘草為必用之藥。前胡性陰而降,功專下氣,氣下則火降痰消。因氣余便是火,火則生痰。前胡能除肺中之實熱,治痰熱哮喘咳嗽;杏仁利肺降氣行痰,治咳逆上氣,煩熱喘促;桑葉苦寒入手足陽明經,能涼血清胃與大腸之熱,因肺與大腸相表里,以助肺氣肅降;生甘草瀉火調中。
痰火犯肺哮喘證
康××,女,26歲,公務員,2003年3月5日就診。已病數月,經西醫診為支氣管哮喘。咳嗽喘息,咽中痰鳴,呼吸困難,咯痰色黃稠粘,胸滿悶痛,口渴心煩,面紅唇赤,舌質紅,苔黃,脈滑數有力。病屬痰火犯肺瘀塞肺竅,肺失肅降之職,氣道不利而喘嗽。治以清熱化痰,宣肺利氣之劑,處方:自擬前胡湯加味。
前胡12g 杏仁9g 桑葉12g 知母12g 麥冬9g 黃芩9g 金銀花15g 款冬花 9g 批杷葉12g 桔梗9g 甘草6g 水煎服,忌食腥辣物。
複診:續服4劑,脈轉緩滑,舌苔退大半,咯痰爽微黃不稠,胸悶痛除,呼吸勻、哮喘止。此糸痰火散 ,氣道利,仍以前方去款冬花加天花粉12g。連服5劑而愈
按:朱丹溪首創哮喘之名,闡明病機“專主於痰”,主要在於痰氣交阻,閉塞氣道,肺失肅降之職。根據“五志煩勞,皆屬於火”之說,該患者為七情鬱結化火,灼津成痰犯肺,肺竅被阻,氣道不宣,而致咳嗽喘息,咽中痰鳴,呼吸困難,胸滿悶痛。心煩口渴乃痰火鬱蒸,熱灼津液之故。舌紅、苔黃脈滑數,均為痰火壅盛之徵。“熱者寒之”,治療採用前胡湯苦寒微辛甘之品,清熱化痰,佐以桔梗載藥上浮,直達肺臟。款冬花瀉熱潤肺,消痰除煩,止咳逆上氣喘滿。枇杷葉瀉肺降火,服4劑後火散痰消,哮喘止。前方去款冬花,加天花粉,取其酸甘微苦寒之力,生津潤肺,復被痰火灼傷之肺陰,連服5劑而愈。
痰火犯肺喘嗽證
張××,男,3歲,2005年4月6日就診。已發病十餘日,經治無效。咳嗽喘,呼吸氣急,痰中帶血,身熱發燒,面赤唇紅乾,舌質深紅,苔白微黃,指紋紫色,西醫診為肺炎。屬痰火閉塞氣道,灼傷肺絡之故,治以清熱化痰,降火涼血。處方:前胡湯加味。
前胡3g、杏仁3g 、桑葉1.5g、知母3g、麥冬3g、黃芩3g、金銀花9g、天花粉3g、藕節9g、甘草1.5g、水煎頻服,4劑而愈。
按:該證為風熱之邪侵入機體,上犯於肺,治不及時,時久化火,灼津成痰閉塞氣道,肺失肅降,肺絡損傷,故喘咳痰中帶血,用前胡湯清熱化痰,加天花粉生津潤肺,藕節甘寒涼血散瘀,痰消火降肺絡復而愈。
肝火犯肺喘嗽證
趙××,女,2歲,2006年5月26日就診,發病4天,經治無效。主證咳嗽喘,呼吸氣急促,驚悸不安,手足顫動似抽,身熱發燒,夜臥不安,面色口唇青紫,舌質深紅,苔白微黃尖有紅點,指紋青紫色。西醫診為肺炎。病屬肝火犯肺,肺竅不宣,肝風欲動之故,治以清熱化痰利肺,平肝熄風之劑。處方:前胡湯加味。
前胡3g、杏仁3g、桑葉3g、知母3g、麥冬3g、黃芩3g、金銀花9g、天花粉3g、鉤藤6g、蟬蛻1.5g、 僵蠶1.5g、甘草1.5g、水煎頻服,3劑而愈。
按:此證素時肝膽有熱,由驚引動肝火上犯於肺,即“木火刑金”之義。肺氣不宣,以致氣急喘嗽,手足顫動似抽,乃因外驚引動肝陽,肝風欲動之象,“諸風掉眩,皆屬於肝”,故用前胡湯清熱化痰利肺氣,加味甘寒之鉤藤清熱平肝,鎮痙熄風,鹹辛平之白僵蠶祛風解痙,鹹微甘鹹之蟬蛻散風解熱,使熱清火降、肝平風熄而治癒。
毒火犯肺喘咳證
余××,3歲,1996年12月13日診,出麻疹12天,咳喘發燒,呼吸氣急,驚叫不安,小便黃赤,大便乾,面色赤,口唇紅乾,舌質絳苔黃乾、舌中有紫點,指紋黑紫色,捫之身烙熱。西醫診為肺炎。證系疹毒未淨陷於肺,灼津成痰,耗傷肺陰而致。治以清熱化痰,養陰解毒之劑。處方:前胡湯加減。
前胡3g、杏仁3g、桑葉3g、知母3g、麥冬3g、金銀花9g、天花粉3g、板藍根9g、玄參6g、甘草1.5g,水煎頻服,4劑而愈。
按:本例為疹毒未透,毒火內陷上犯肺臟灼津成痰,肺陰被耗,肺竅閉塞而致喘咳,舌質降,指紋黑紫是毒火內陷心肺之證。急服前胡湯,加板藍根取其性味苦寒,清熱解毒涼血;加玄參苦鹹微寒,滋陰降火解毒,所以獲得滿意療效。小孩服藥困難量少,必須頻服,每日服10次以上方可收效。
濕蘊痰結喘嗽證
張××,女,58歲,2001年4月10日就診,得病3月之久,咳嗽喘息不得臥,依枕而坐,夜不能眠,午後發熱,胸悶痛,咯痰困難,呼吸不利,不思飲食,大便燥,小便色黃,顏面潮紅,口唇舌尖紫紅,苔白厚微黃體質削瘦,表情苦悶不愉,形容惟悴,語聲煩燥。口出臭氣,脈滑數有力,胸透確診為胸膜炎,抽水色紅,每次抽500亳升。證系濕邪蘊久不化,瀦留胸肺,濕痰交阻,閉塞肺竅而致。治以清熱化痰,祛濕逐水之劑,處方:前胡湯加減。
前胡12g、杏仁9g、桑葉12g、爪蔞30g、葶藶子12g、(布包煎)枇杷葉12g、桔梗9g、橘紅9g、木通9g、茯苓12g、金銀花30g、甘草3g、水煎服。
複診:前方服5劑後,諸證悉減,抽水每次100毫升,色變淡黃,能平臥,喘咳減半,睡眠較好。據此濕痰已化,肺氣宣達,但脈仍滑數,大便燥結,仍用前方去木通加酒大黃9g,肺與大腸相表里,通便以助肺肅降之力。
三診:前方服3劑大便通暢,咳喘止,起臥自如,睡眠佳,飲食增,脈轉緩滑,穿剌未見腹水。據此濕痰之邪已化,氣陰復,肺竅通,清道利,仍用前方去木通、酒大黃、葶藶子,加川貝9g,以清殘留之痰,服3劑全愈。
按:該患者為素時五志過極,肝脾損傷,肝失調達疏泄之職,脾運失調,以致濕蘊胸膈時久化熱,灼津成痰,絡脈損傷。濕痰之邪閉塞肺竅故現上述諸證。抽水色紅乃濕邪血液相雜之證,治不及時,恐成癰證,急投大劑清熱解毒,化痰逐水之品,方能收效。採用前胡湯加減,前胡、杏仁、桑葉清肺降火,宣達肺氣,爪萎甘補肺,寒潤下,蕩滌胸中鬱熱垢膩,葶藶子苦寒能瀉,利肺逐水;枇杷葉、桔梗、橘紅、化痰利氣止咳;木通、茯苓以利小便,通調水道,使邪從便出,重用金銀花清熱解毒以防成癰。臨床辯證準確,藥量輕重適當,才能獲得滿意療效。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