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繪宮闈宴居圖樽

彩繪宮闈宴居圖樽

漆器彩繪宮闈宴居圖樽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 開始時叫作奩,斷為戰國楚器,後來考古工作者根據出土漆器定為西漢早期,並因該器有足,有鈕,有鋬,又改為樽。 這件漆器自出土後,著錄引用,傳播甚廣,為考古學家、藝術家同所重視,是因為它上面有一幅人物畫,十分出色。

漆器
彩繪宮闈宴居圖樽彩繪宮闈宴居圖樽
用漆塗在各種器物的表面上所製成的日常器具及工藝品、美術品等,一般稱為“漆器”。彩繪宮闈宴居圖樽

抗日戰爭時湖南長沙出土。高14.5 口徑14厘米。金陵大學教授商承祚收集,1932年由教育部收購併贈與中央博物院即南京博物院前身收藏。開始時叫作奩,斷為戰國楚器,後來考古工作者根據出土漆器定為西漢早期,並因該器有足,有鈕,有鋬,又改為樽。原物初出土時器形完整,色澤如新,因當時設備條件不夠,不易保存,開始收縮變形,色彩剝落。為能保持器物原貌,於1934年聘請漆藝專家沈從文依照原件仿製模型,其大小、形狀、所用材料、油漆顏色、胎體結構、畫法、均經試驗後小心施工,成品與原件可說無絲毫差異。這件漆器自出土後,著錄引用,傳播甚廣,為考古學家、藝術家同所重視,是因為它上面有一幅人物畫,十分出色。它用了8種不同的顏色畫了十一位女子,或坐或立,或行或止,姿態各異。表現了我國古代社會的活動場面之一,很有考據價值。
現收於南京博物院漆器館。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