彩燈籠

彩燈籠簡介

彩燈籠彩燈籠
燈籠又稱為“彩燈籠”和“花燈籠”是亞洲的一種傳統民間工藝品,在古代,其主要作用是照明,由紙或者絹作為燈籠的外皮,骨架通常使用竹或木條製作,中間放上蠟燭,點燃蠟燭成為照明工具。在亞洲的廟宇中,燈籠是相當常見的物品。現在社會中,燈籠的作用已經變成了一種收藏與欣賞的傳統工藝品,佳節慶典中都要使用燈籠,特別是元宵節和中秋節。此外,有許多燈籠改用了燈泡或LED作為光源,而非蠟燭。除了慶典或廟宇使用外,在許多街頭小吃攤也有掛紅燈籠取代招牌,以吸引食客的目光。紙燈籠種類很多,有走馬燈、羊燈、氣死風燈、提燈等等。四川有一道名菜也叫“燈籠”,是指羊眼睛。

彩燈籠設計步驟

那么燈籠是怎樣設計製作的呢?燈籠的設計和其它彩燈的設計思路是一樣的,在未最終確定設計成果前,必須進行一系列的思考活動,這就是“構思”,就是設計製作者由感受到思考,由發現到形成整個彩燈審美意象體系的醞釀過程,這個過程大體分為3個階段。
1.準備階段
根據要求,結合生活和資料中發現題材的基礎上,進行分析、研究、想像,同時提出多種設計方案的假設。
2.選擇階段
設計者根據最初的幾種假設方案對與意圖作全面的對比分析,從中選擇最理想的設計方案,並進一步具體的分析、修改,使設計的形象逐步明確化、具體化。
3.完成階段
這階段的構思與設計實踐活動是分不開的,完整的構思意圖在具體形象與整體關係中表達出來。因此構思是反覆認識過程,它貫穿予彩燈創作的始末,即貫穿予從設計意念的萌芽,到具體設計製作的全過程。在這第三階段,設計者可能沿著原先構思意圖逐步深化,也可能會改變原先的意圖,用更理想的構思取而代之。在製作過程中邊做邊改也屬構思範疇。
有些彩燈籠在大型的燈會題材中,式樣雖然是周而復始的重複、雷同以及造型的程式化,但是它的具體創作過程中的“構思”仍然少不了這些過程。因為,除了題材和式樣,還要考慮燈的製作方式、方法、材料的選用以及人力物力的權衡。當題材、內容確定後,在具體構思的過程中,側重考慮的是藝術表現形式。
所以,我們在構思燈籠設計時儘可能考慮周密嚴謹,結合文化與主題思路為彩燈設計製作打下良好的基礎。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