彝文的源流

《彝文的源流》,作者孔祥卿,由民族出版社於2005年出版。彝文是生活於我國雲南、四川、貴州、廣西等地的彝族使用的民族文字。彝文具有悠久的歷史,留下了豐富的古代文獻,在彝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彝文主要是彝族畢摩在宗教祭祀活動中使有,大量的彝文文獻主要是宗祭文獻,在宗教學、民俗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價值;彝文是一種有著獨特性質和特點、有獨特的構造方式和發展演變規律的文字型系,在文字學研究中具有重要地位;彝文是一種古老的文字系統,文字本身所反映的古音、方音信息在語言學研究中具有重要意義。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彝文的源流

孔祥卿,女,1966年生於河北辛集。1981年9月至1988年6月,就讀於南開大學中文系,獲文學碩士學位;1988年6月至2000年9月,任職於天津中醫學院,擔任講師、副教授;2000年9月至2003年7月,就讀於南開大學文學院,獲文學博士學位;2003年7月起,任職於南開大學文學院。現為中國文字學會會員,中國民族語言學會會員,中國民族古文字研究會會員。

本書目錄

前言

第一章 概論

第一節 彝族的人口分布和語言使用情況

第二節 彝語的方言分布

第三節 彝文概況

一、彝文的套用

二、彝文文獻的類型

三、彝文的基本特點

第二章 彝文的起源

第一節 關於文起源的傳說和記載

第二節 前人關於彝文起源的研究

一、彝文產生於唐代說

二、彝文創始於唐代而集大成於明代說

三、彝文產生於漢代說

四、彝文產生於夏代以前說

五、彝文產生於古羌時代說

六、彝文與仰韶文化刻劃符號一脈相承說

七、龍山丁公陶文為古彝文說

第三節 彝文產生的社會歷史背景

一、彝族的歷史來源

二、彝文產生的社會背景

第四節 彝文形成的時間和地域

一、彝文形成的時間

二、彝文形成的地域

三、彝文的創造者

第五節 彝文的洞淵源

一、“樹枝文字”說

二、與半坡和中水陶器上的刻劃符號的關係

三、與古蜀文字的關係

第三章 共同彝文

第一節 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

一、術語界說

二、區分共同彝文和方言彝文

三、研究步驟的方法

四、比較所用的文字資料來源

第二節 共同彝字例釋

第三節 共同彝字的構字方法

一、象形

二、示義

三、假借

四、轉注

五、借字

第四節 共同彝文的類型

一、文字的分類

二、彝文發生學來源的討論

三、共同彝文的類型

第四章 彝文的流變——彝文方言區差異的形成

第五章 彝文方言區差異與戰國漢字文字異形之比較

結語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