彎角大羚羊

彎角大羚羊

彎角大羚羊,曾經是北非一種很常見的大型哺乳動物,棲息於沙漠和半沙漠地區,集群生活。人類為了取其肉食、皮革和宏偉的羊角而進行的過度獵殺,加上棲息地的喪失,導致該物種的數量大幅減少。

基本信息

簡介

彎角大羚羊彎角大羚羊

oryx dammah)體長90~175厘米,肩高110~125厘米,尾長約60厘米,體重180~205公斤,纖細彎曲的雙角長達1~1.2米,除頸部為赤褐色外通體白色。

生活特診

彎角大羚羊(scimitar oryx或Scimitar-horned Oryx)棲息於沙漠和半沙漠地區,集群生活,每群20~70頭不等, 夜行性,黃昏直至黎明時分活動覓食,白天躲在陰涼處避暑

彎角大羚羊彎角大羚羊
。 彎角大羚羊長年生活在年降水量低於350毫米的乾旱地區,已經進化出多種抵禦酷熱的生理特性,它們可以一連幾周甚至幾個月滴水不飲;為了保存體內珍貴的水份,彎角大羚羊的腎臟高度進化,可以長時間不排尿;而且只有當外界溫度超過46.5℃時才會出汗,這個數字是絕大多數哺乳動物不可企及的,人體達到這個溫度肯定完蛋。 彎角大羚羊的食物包括草、樹葉、漿果、塊莖等。

繁殖周期

彎角大羚羊全年均可交配繁殖,但集中於3~10月,母獸的妊娠期約8~10個月,每胎進產1仔,哺乳期3~4個月,幼仔2歲性成熟,最高壽命25年。

分布地帶

地域地域

彎角大羚羊僅分布於非洲中部和北部的蘇丹、尼日、查德等國的少數地區

生活習性

世界上什麼大型哺乳動物最耐渴。人們馬上會想到駱駝。的確,駱駝極其耐渴。在炎熱乾燥的沙漠中,人如果24小時不喝水將會因為脫水而死亡,但是駱駝卻可以長達一周不喝一滴水也能生存下來。駱駝能有這樣的本事,主要是因為它能夠在體內大量地儲存水分,一次能夠飲用相當於其體重30%的水,然後再慢慢地消耗掉。另外,駱駝也很能忍受脫水,即使身體失去了25%體重的水分也沒事,而人一旦失去10%體重的水分,就是致命的。
但是與生活在非洲撒哈拉地區半沙漠地帶的彎角大羚羊相比,駱駝的這點本事就算不上什麼了。彎角大羚羊(以下簡稱大羚羊)可以長達10個月不喝一滴水。在熾熱的沙漠中,一隻大型哺乳動物怎么能夠如此長時間不喝水也活得好好的?
哺乳動物做為恆溫動物,一般必須把體溫保持在大約38攝氏度才能維持正常的生理功能。但是在撒哈拉地區,白天的氣溫通常高於38攝氏度,最熱的時候能超過50攝氏度。在如此炎熱的環境中,哺乳動物主要通過讓體內的水分蒸發的方式(出汗或喘氣)來散熱。這是一種很有效的降溫方法,每克水份蒸發掉時能帶走2.4千焦的熱量。但是,這種方法有個缺點,如果不即時補充水分的話,身體就會很快地脫水。
為了保持身體水分,大羚羊既不出汗也不喘氣,而是用一種奇特的方式來應付炎熱的氣溫:把體熱儲存起來。這就意味著它的體溫會不斷地上升。大羚羊能夠忍受高達46攝氏度的體溫,超過了這個溫度才不得不出汗把體溫降下來。駱駝也有類似的防止出汗的機制,但是它只能忍受41攝氏度的體溫。
維持如此高的體溫除了避免出汗,還有個好處:因為體溫與氣溫接近,可以空氣傳給身體的熱量就少了。但是,大羚羊發如此高的“高燒”,為什麼卻不會妨礙其正常生理功能呢?許多細節還不清楚,不過我們大體知道它是如何防止頭腦發熱的。來自大羚羊心臟的血液由頸動脈送往大腦時,經過頭部一個叫海綿竇的地方,在那裡頸動脈變成了數百條細細的小動脈。在海綿竇還有許多流向心臟的小靜脈,它們來自鼻腔,其中的靜脈血在流經鼻腔時,被空氣冷卻了,它的溫度要比動脈血低。這樣,小動脈血的熱量就會傳遞給靜脈血,從而使血液在進入大腦時得到了冷卻,溫度能降低3攝氏度,防止對溫度最敏感的大腦受到傷害。
白天儲存在體內的熱量,到了氣溫較低的晚上,就會逐漸釋放出去。這時候,大羚羊又能讓體溫一直降到36攝氏度以下,這樣在第二天白天時能儲存更多的體熱。
大羚羊的腎臟能夠非常有效地減少尿中的水分,它的尿是高度濃縮。不過,它的尿中畢竟還有些水分,它的糞便也要含有一點水分才排得出去,這樣,大羚羊還是會損失一些水分,為了防止脫水,仍然需要補充水分。在無水可飲用時,它只能通過食物來補充水分。大羚羊常吃的草水分並不多,在白天只含有1%的水,不過,到了晚上,隨著氣溫的下降和濕度的上升,這些草的水分含量會增加20倍。大羚羊白天不進食,只在黃昏和夜間進食,能保證最大限度地吸取食物中的水分。
大羚羊還有一種獨特的獲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陳代謝時能產生水。因此,實際上所有的動物都能通過這種方式間接地獲得水分。不過,這個代謝過程需要氧氣參與,而每次呼吸都會帶走體內的水分。通常情況下,呼吸時損失的水分多於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是得不償失的。大羚羊卻有辦法改變這個產出比。這個方法其實很簡單。在晚上,大羚羊一邊讓白天儲存的體熱散發,一邊開始非常緩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氣,通過新陳代謝製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氣濕度比較高,通過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較少,這么一來,大羚羊就能通過一晚上的深呼吸讓體內累積更多的水分。
就這樣,通過白天儲存體熱晚上散發和濃縮尿液避免水分喪失,夜間進食攝取食物中的水分,深呼吸製造代謝水等方式,大羚羊巧妙地適應了既炎熱又缺水的半沙漠環境。這種適應性是如此成功,使彎角大羚羊曾經是撒哈拉地區數量最多的大型哺乳動物之一,一度多達數十萬隻。
但是,再成功的物種也難逃人類的毒手。幾十年來,為了獲取羚角、皮毛、肉,或僅僅為了好玩,軍人、商人、獵人們乘著汽車,揮舞著槍枝,對彎角大羚羊進行了大屠殺。到上個世紀90年代,彎角大羚羊已在野外被消滅得乾乾淨淨。現在只剩數千隻被人工圈養生存了下來,其中大多數養在美國德州的牧場。彎角大羚羊歷經數百萬年進化而來的那套巧妙的適應方式沒有了用武之地。一個物種如果失去了其野外棲息地,喪失了其主要習性,即使能繼續繁衍,也只是徒具其形,近乎滅絕。

動物自述

大家好啊,我們的名字叫彎角大羚羊,今天聽說姑蘇晚報的記者要採訪我,心裡很緊張喔,呵呵!我們的家鄉在遙遠的非洲撒哈拉的南部、西南非、東非及阿拉伯半島。通常生活於乾旱草原或沙漠地帶,有的生活於石山旁或灌叢中。說起耐渴,人們通常首先想到沙漠之舟——駱駝。但其實我們彎角大羚羊是比駱駝更耐渴的動物,我們能夠10個月不喝一滴水還能活。吉尼斯紀錄是非我們莫屬了。

我們為了保持身體水分,既不出汗也不喘氣,而是用一種奇特的方式來應付炎熱的氣溫:把體熱儲存起來。我的體溫會不斷地上升。我能夠忍受高達46℃的體溫,超過了這個溫度才不得不出汗把體溫降下來。我還有一種獨特的獲得水分的方式。食物中的營養成分例如碳水化合物,在新陳代謝時能產生水。不過,這個代謝過程需要氧氣參與,而每次呼吸都會帶走體內的水分。通常情況下,呼吸時損失的水分多於代謝過程中產生的水,是得不償失的。我們卻有辦法改變這個產出比。晚上,我一邊讓白天儲存的體熱散發,一邊開始非常緩慢地做深呼吸。深呼吸能吸入更多的氧氣,通過新陳代謝製造更多的水分,而夜晚空氣濕度比較高,通過呼吸散失的水分就比較少,這么一來,我就能通過一晚上的深呼吸讓體內累積更多的水分。
就這樣,通過白天儲存體熱晚上散發和濃縮尿液避免水分喪失,夜間進食攝取食物中的水分,深呼吸製造代謝水等方式,我們巧妙地適應了既炎熱又缺水的半沙漠環境。這種適應性是如此成功,我們曾經稱霸撒哈拉地區,一度多達數十萬隻。
人類的槍枝讓我們快滅絕了

幾十年來,人類為了獲取羚角、皮毛、肉,或僅僅為了好玩,對我們進行大屠殺。到上個世紀90年代,我們這個種群已經很少很少了。但也正因為少,人們也更瘋狂的來找我們。我還記得,那一次死裡逃生的經歷。那是在七年前,我還沒出生多久,連奶都沒有斷呢。爺爺剛從頭領崗位上退下來,年富力強的爸爸接替了頭領的崗位。那天晚上我還清楚地記得,媽媽給我餵了奶後,還讓我嘗試著吃了點嫩草。媽媽慈愛的樣子到現在我還記得。半夜裡,我睡得正香,忽然負責守衛的爸爸叫了起來:“快跑,快跑。”只聽見有汽車的聲音過來,一群人拿著獵槍跑了過來。媽媽馬上叫我跟著她跑,爸爸則頂著兩隻角朝敵人迎去。他想為我們逃跑爭取一點時間。雖然我們也是羊的一種,但和溫順的綿羊是完全不一樣的。如果誰欺侮了我們,我們也會奮力還擊的。只聽見有人慘叫一聲,那肯定是爸爸的角頂傷了他。這時只聽見“砰砰”幾聲槍響,好像爸爸叫了一聲“快跑”,就沒有聲音了。媽媽猶豫了一下,還是推著我們趕快跑,但是他們的汽車已經追上來了。媽媽轉過頭,也準備和那些人拼了。但是那些人的獵槍太厲害了,媽媽也遭了他們的毒手。而已經跑得筋疲力盡的我,則昏過去了。
等到我再醒來時,發現自己在一個籠子裡。那些拿著獵槍的人在邊上得意洋洋地說:“這次戰果不錯。死掉的羚羊可以賣角和肉,這些小羚羊可以賣不少錢。”我這才看到,旁邊一些籠子裡還關著和我一樣大的一些小羚羊。那些人把我們裝在汽車裡,不知道過了幾天,突然有一天,那些人不見了。一些看上去很和藹的人過來替我們治傷,原來他們是動物保護組織的人,把我們救了出來。我和另外一隻雌羚羊被他們送到了中國蘇州動物園。
孫成群其樂融融
轉眼間我們在這裡已經五六年了,我和一起來的雌羚羊在來蘇州的旅途中產生了感情,成為幸福的一對。現在已經生了兩個女兒和一個兒子,去年11月11日孫子也有了。
飼養員彭海林伯伯對我們可好了。他早上來餵我們吃草乾,下午餵我們顆粒飼料。去年小孫子出生以後,怕小寶寶凍著,彭伯伯還特意幫小寶寶搭了草鋪。最近這幾天特別冷,我們也進去和寶寶擠在一起了。
我們家庭一直很團結,有很強的保護家人的責任感。有的時候也會有家庭矛盾,兒子調皮了,父親會打兒子,母親卻會護著兒子不受到傷害。這不,今天小寶寶又不乖了,差點又被老爸踢了一腳,老媽就大吼一聲(其實明明是小寶寶的不對,今天又是為了一件小事……55555)。
家在撒哈拉

大羚羊共有3種。分布於非洲撒
哈拉沙漠的南緣、西南非、東非及阿拉伯半島。通常生活於乾旱草原或沙漠地帶,有的生活於石山旁或灌叢中。常結成幾隻至十幾隻的小群,偶爾也有數十隻的大群,隨著撒哈拉大沙漠中食物的季節性變化而進行長距離的遷移。性機警,行動敏捷,視覺敏銳。每當敵害接近時,大羚羊便將頭部低下,使長而尖銳的角伸向前方,以進行防禦或進攻。食物以草和灌木為主,飲用溪水或泉水。當水缺乏的時候,則取食瓜類或多汁的球莖來補充水分。發情期雄性間有激烈的爭鬥。孕期約9個月,每胎1仔。壽命約20年。

最大的羚羊

最大的羚羊是生活在中非和南

非的大角斑羚,是所有羚羊中的最大種類。因為它的個子巨大,上角有點鏇轉,所以又稱大羚羊或非洲鏇角大羚羊。這種大羚羊的肩高一般在172—178厘米之間,大的可達182厘米;身體的長度在2.80—3.30米之間;體重一般在600千克,最大的幾乎要達到1噸左右。真的比水牛還要高大和粗壯。蹄毛棕色或灰黃色,肩背部略有細白紋。雌雄的大羚羊都有角,但雌的角較細較長,最長的能達到1米以上;雄的角一般不超過90厘米。

跨欄高手

大羚羊喜歡棲息在開闊的草原或有灌叢和稀疏樹林的地區。成群數隻至100多隻一起活動,雄性有的獨棲。它們白天炎熱時休息,清晨和傍晚活動吃食,吃樹葉、灌木、多汁的果子及草。它們進行長距離的周期性遷移。

大羚羊軀體粗壯,但仍善跳躍,能輕鬆地躍過1.5米高的圍欄。它們雖然感覺敏銳,警惕性高,但行動緩慢,易被追上。它們膽小怯懦,易於馴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