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蘭鎮

張蘭鎮

張蘭鎮是介休市第一畜牧大鎮,是聞名遐邇的千年古鎮,這裡曾經商賈雲集、廟堂林立,明、清兩代曾設有二府衙門,歷史和文化底蘊十分深厚。張蘭古鎮上擁有現時中國農村最大的古玩市場,是品種齊全的古玩集散地。當地人自豪宣稱:張蘭古鎮一直穩坐 “中國古玩第一村”的交椅。

基本信息

簡介

張蘭鎮轄村35個,國土面積101平方公里,總人口46397人,總耕地面積74321畝。張蘭鎮是介休市的東大門,交通便利,經濟繁榮。南同浦鐵路、大運高速公路、大運一級路、108國道橫穿境內,2003年全鎮社會總產值4.3億元,鄉鎮企業總產值3.8億元,農民人均純收入2314元。

張蘭鎮也是介休市第一畜牧大鎮,全鎮現有7個大型養殖公司,總投資2200萬元,其中瑞興萬頭豬場,永根養殖公司、勝騰千頭牛場、西北里旱鴨等養殖公司實行了種、養、加一體化和“公司+農戶”的新型發展模式,在輻射帶動同邊經濟中取得顯著成效。

張蘭鎮現有林海、林瑞、華岩、金棟、環宇等十餘家大型焦化企業和新寨、舊寨、溝底、溝口、東風、利民等十多家煤礦,年產原煤100萬噸,焦炭150萬噸。為了實行資源整合,技改創新,立於不敗之地,全鎮總投資4億元對這些煤焦企業進行擴能技改,力爭年產突破300萬噸,成為介休第一煤炭大鎮。

氣候

張蘭鎮處於中緯度大陸性季風氣候區域,屬暖溫帶大陸性氣候,年均氣溫10.4℃。

下轄村

南窯頭村、泉泉村、南嶺村、舊寨村、新寨村、東風村、溝口村、溝底村、上樑村下樑村澗里村上嶺後村、下李侯村、強南村、舊堡村、新堡村、舊新堡村、南賈村、史村、孫村、張村、梁家莊村會委會、石場坊村、大甫村、穆家堡村、朱家堡村、張原村、仙台村、板峪村、紅衛莊村堡和村張蘭村、東北里村、西北里村、田堡村。

教育

張蘭鎮朱家堡國小、張蘭鎮第二初級中學、介休市張蘭鎮上嶺後國小、介休市張蘭鎮上樑中心國小、介休市張蘭鎮下李侯國小、介休市張蘭鎮下樑國小、介休市張蘭鎮東北里國小、介休市張蘭鎮仙台中心國小、介休市張蘭鎮史村國小、介休市張蘭鎮大甫國小、介休市張蘭鎮孫村國小、介休市張蘭鎮張蘭中心國小、介休市張蘭鎮張原國小、介休市張蘭鎮張村中心國小。
介休市張蘭鎮教育委員會。

人口

(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

總人口4,6048
2,3705
2,2343
家庭戶戶數1,2615
家庭戶總人口(總)4,5820
戶口本地住在本地 4,3859

“中國古玩第一村”

中國古玩第一村張蘭鎮號稱“中國古玩第一村”

張蘭鎮素有收藏古董、經營古玩之風。一直使當地人難以忘懷的是當年張蘭鎮一本流落到台灣的《金瓶梅》孤本的故事。據說,二十世紀二十年代,小鎮上有本《金瓶梅》,後來從這裡傳到北京,然後又越過海峽,被一台北市的愛好者所珍藏。

當地有記載,擁有千年歷史的古鎮,張蘭鎮與平遙祁縣等晉商大家相鄰。在明清時期商賈雲集,竟有“小北京”之稱。每到逢年過節時,鎮上許多人家在家門前壘旺火、搭彩台,其中最具特色是各家彩台上擺放古玩、字畫等藝術品,顯現另一番別有文韻的吉祥與富有。年年歲歲,由此也形成張蘭鎮特有的“家家藏寶,戶戶賞古”古韻遺風。日積月累,年復一年。張蘭人囤積了豐厚的收藏品,其文化含量、藝術含量和收藏數量都令人驚嘆。

當地負責人曲志鋼介紹,二十世紀六十年代末,當地的古玩買賣被取締,古玩市場從地上轉入地下。到了二十世紀九十年代,市場越來越鬆動,從事古玩的人也開始多起來。張蘭鎮很快就有一千多人在經營古玩生意,加上周邊村莊的幾千人,張蘭古玩收藏熱勢不可擋。鎮幹部幾經籌備,張蘭古玩市場終於建起。2000年,中國第一屆收藏品交流會在此間拉開帷幕。

2008年,張蘭鎮村委又拿出資金,修建了雕龍畫柱、古色古香的二層樓四合院古玩城,與古玩市場遙相呼應,形成名副其實的古玩一條街,成中國農村最大的古玩市場,是中國國內屈指可數的規模大、品種全的古玩集散地。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