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翔非

中共黨員。1963年9月-1966年6月在溫州師範學校學習;1978年9月-1982年7月在溫州師範專科學校學習(函);1984年9月-1986年7月在東方文藝教育中心學習(刊);1989年10月-1990年10月在中國農函大學習;1992年9月-1992年12月在浙江教育學院乾訓學習;1994年9月-1995年6月在浙江教育學院學習(自考)。1966年7月-1975年8月在國小工作;1975年9月-1993年7月在中學工作;1993年8月至今在教師進修學校工作。溫州市職技校語文中心組成員,中國南方職教研究會會員。主要業績:進行中語課堂教學流程、專題作文、學生第二課堂活動、農村職教等課題研討,取得一定的成績。1988年創造"扇形教育",既提高學生聽說讀寫能力,又促進教育為當地經濟建設服務。《浙江教育報》、《溫州日報》等對此作了報導,省市縣領導多次視察,浙閩六縣代表前來參觀。"扇形教育"實驗基地承擔了省市縣10多項試驗任務,被評為1992、1993年度溫州市最佳校辦"三場"。教學上提倡"激發內驅,民主平等,內外互補,全面評價",在廣闊的智力背景中開拓學生視野,發展學生智慧型。撰寫的論文曾在全國及省市有關場合交流、獲獎,並在《職教論壇》、《教育科研信息》等刊發表,《中學語文課堂教學流程之初探》獲市一等獎。先後在學生中創辦"文昌閣"、"豆蔻"文學社,前者已加入全國中學生文聯,並被評為優秀文學社。社員的作品在報刊上已發表300餘篇,並在全國"奧林匹克林"作文大賽和"三面向"徵文等比賽中多次獲獎。任中學校長期間,學校5次被評為縣市先進集體,升學率連續6年全縣第一。個人獲獎幾十次,1989年獲省首屆"春蠶獎",1991年獲市先進教育工作者稱號。1995、1996年任溫州人民廣播電台駐文記者站站長,該站兩年均被評為市先進記者站。任縣文協副主席,參加編輯《中國民間文學三集成文成卷》。發表文學作品數十篇,多次獲獎,散文《說說山那邊一戶人家》獲溫州市文學作品大獎賽一等獎。1998年被《七彩虹》聘為特約編輯。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