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義聲

張義聲

張義聲,1916年生於四川榮縣,1937年從南京三民中學高中畢業。 1938年底考入黃埔軍校14期,在成都受訓。1938年,他又考進中國空軍軍官學校第12期,到昆明巫家壩機場接受飛行訓練。 1941年,兩批中國學生共100多人赴美,但張義聲因為眼疾等到1942年才成行。1943年3月畢業後,又接受了3個月的B-25飛行訓練。

人物經歷

張義聲,1916年9月出生,四川榮縣人,1938年考入黃埔軍校14期。

曾赴美受訓,後加入中美空軍混合團。對日作戰遍及國內外,參加過“密支那戰役”等。抗戰勝利後,調任航空學院飛行教員,後因病回家休養,新中國成立後在成都某醫療單位工作至退休。

2015年10月27日,川大華西醫院,99歲的川籍抗戰老兵張義聲安詳地走完了人生最後一程。

張義聲 張義聲

主要事跡

1938年8月,從南京三民中學畢業後赴上海考同濟大學,入考場不久,即宣告戰時停考離校。張義聲遂投筆從戎,恰逢黃埔軍校招生,即考入14期六總隊。

1939年元月畢業後,張義聲決心參加空軍,便報考了中國空軍軍官學校。因剛從軍校畢業,空軍便免試將張義聲編入空軍軍官學校12期,在昆明巫家壩航校直接接受飛行訓練,美國人陳納德是總教官。

當時正值抗日戰爭最艱苦的階段,日寇經常對昆明轟炸。1942年,昆明對日空戰失敗後,我和同期107名同窗被送往美國接受空軍飛行訓練。在美國訓練很艱苦,上午是飛行訓練,下午上課,晚上又繼續飛行訓練。

即使如此,大家也從沒喊過一聲苦。我被分配學習轟炸機,接觸到了B-25,這是當時最好的低空轟炸機。

戰友重逢

95歲的徐鴻儀和99歲的張義聲終於見面了。這是一場遲到70多年的重逢。70多年前,他是轟炸機上的無線電員,他則開著轟炸機,常在50英尺高度向日軍陣地投彈。他們所在的是中美空軍混合大隊,隸屬於美國陸軍第十四航空隊,即俗稱的“飛虎隊”。

“不容易。我們這群人,還活在這個世界上的不多了,還能見面就更不容易。這是我最好的一天。”張義聲說。記者了解到,張徐二人是四川僅餘的兩位飛虎隊員。95歲的徐鴻儀依舊精神矍鑠,能夠徐步而行,大他四歲的張義聲腿腳已經不靈便,需要藉助拐杖和人力攙扶行走。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