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維廠

這時,張維廠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二家美食,中國人自己的快餐”。 2004年下半年,張維廠就把自己的第三家分店開到了黃石。 就這樣,張維廠更加明確了自己不二家美食城的定位:普通百姓家庭。

個人簡介

張維廠,男湖南南縣人。對於武漢的不二家美食城我早有耳聞,和朋友們逛街累了還進去吃過快餐,但是直到今年才知道不二家的老闆就是我們湖南老鄉張維廠。張維廠今年46歲,湖南南縣人,是湖北全省39家不二家美食城的老總。自他1998年從湖南老家來到武漢,距今已經整整十年。
十年,既短又長的一個時間。它短到可以說是彈指一揮之間;也能長到足以讓一個人的人生徹底改變。對於張維廠來說,從1998年到2008年的這十年,無疑是改變了他人生的十年。

成功故事

紮根

1998年底,年僅35歲的張維廠離開家鄉,來到了武漢。而在這之前,張維廠一直是鄉企業辦主任、科技副鄉長,也曾經是益陽市的第一屆人大代表。但如今他為什麼要在人近中年之時放棄原有的一切,來到武漢尋求發展呢?原來就在這一年,他和親戚在岳陽合作開了一家不二家的臘製品生產工廠。生產的臘製品需要銷路。由於湘鄂文化的親緣關係,湘菜一直在湖北很有市場,而武漢作為和岳陽相隔最近的中部龍頭城市,自然成了張維廠的目標市場。所以張維廠就帶著3000塊錢來到武漢。
一到武漢,張維廠首先拿出1700塊錢租了房,然後開始考察市場,打算布點。但是持續了一兩個月,進展不大。一天,他到青山商場附近考察,發現商場附近有家叫麥當勞的餐廳里擠滿了人。張維廠很是好奇,這是家怎樣的店?為什麼這么多人呢?他決定走進去看看。從來沒有見過麥當勞的張維廠也去排隊點餐,但是一看價格:37元,張維廠捨不得,就找了個靠窗的位子,坐了下來。看著店子裡熙熙攘攘的人群,張維廠思考起來,為什麼進口的這些薯條、漢堡包這么吸引人呢?但是這熙熙攘攘的人群也讓他看到了餐飲行業的巨大潛力,他在心裡暗暗下了決心,自己一定要在這裡紮根,將來也要做出一個類似的店來,讓武漢人像喜歡麥當勞一樣喜歡自己的店。就這樣,餐飲夢的種子萌芽了。
但是張維廠並沒有忘記這次武漢行的目的。考察不久,張維廠就開始擺地攤,進行臘製品的零售。到1999年下半年的時候,張維廠已經不滿足於擺地攤零售,他想走批量銷售的道路,看到武漢高校林立,他決定先打通高校這條路。為了讓自己的臘製品走進高校,張維廠找到華中科技大學的後勤部,推銷自己的臘製品。正巧的是,後勤部竟然有一位正是湖南老鄉!看到自己的老鄉來推銷來自家鄉的臘製品,湖南老鄉同意先讓張維廠先弄3000斤來試試。哪知,張維廠的臘製品一走進食堂,立刻就受到了大學生們的歡迎。就這樣,張維廠敲開了華中科技大學食堂的門。隨後,武大,湖大食堂的門被依次敲開。從此,張維廠每年都能銷售幾萬斤的臘製品,年利潤達到30多萬。
2002年,張維廠的臘製品開始走進超市。走進的第一家超市就是徐東平價。張維廠在徐東平價超市門口租了一個攤位,專門經營烤香腸、賣熱乾麵、花飯等。為了把生意做好,張維廠夫婦倆肯動腦子。他們觀察到,當時的台灣熱狗雖然味道很好,但是由於價格貴、分量太足,所以銷路並不好。為了讓熱狗更適合大眾消費,張維廠夫婦把當時流行的60克改成28克,價格也從3元降到1元,這樣,他們夫妻倆的熱狗一下子火爆起來,攤點前常常排著幾十人的長隊。就在這一年,張維廠夫婦倆的利潤達到了89萬。

中國人自己的快餐

2003年,看著張維廠的生意這么火爆,徐東平價超市的老闆建議他開一家美食城。一聽主意不錯,張維廠馬上行動起來。2003年9月20號,張維廠的不二家美食城在徐東平價開業了。就這樣,原來的夫妻店就變成了擁有十幾個員工的美食城。
這時,張維廠還提出了一個響亮的口號,“不二家美食,中國人自己的快餐”。張維廠說,這個極具民族感口號的提出正是有感於1998年在青山商場麥當勞餐廳的經歷。不同於西式快餐的薯條和漢堡包,張維廠主張符合中國人口味的健康美食。他還告訴我們,就在那次離開青山商場麥當勞的兩年之後,他又回到那裡,並且點了當年捨不得吃的那份37塊錢的套餐,重溫了當年的那段奮鬥歲月。
2004年下半年,張維廠就把自己的第三家分店開到了黃石。如今,不二家美食城已經猶如雨後春筍,在湖北全省範圍內擁有39家分店。這39家自營店,其中武漢市就有7店,其他的分店遍布襄樊、黃石、隨州、沙市、仙桃等各地市。張維廠說,對於一家新店的開張,有兩點需要注意。首先就是選址;其次就是要注意口味的融合,要把不二家的湖南特色和當地口味相結合,比如在武漢就要有熱乾麵,在黃石就要有雜醬面。因此,每開一家新店之前,張維廠都要進行全面的考察。
對於這些店面的管理,張維廠複製中南、家樂福的連鎖管理模式,採用店長責任制,店長工資採用獎金加提成的的形式。張維廠說,由於店長對一家新店的經營至關重要,因此他對於店長的選擇非常嚴格:能說會寫、有餐飲行業的管理經驗,工作能力強。也正因為他對店長人選的嚴格把關,這也讓他在管理方面省心不少,基本上每個月他只需要下到各分店視察一次就行。
39家不二家美食城共有員工500多人,主要由下崗工人和進城務農的農民工組成。為了改善員工素質不高的問題,張維廠很注重員工服務素質以及健康意識的培養,他從禮儀、服務、能力與責任等各方面對員工進行培訓。同時,張維廠還注重人性化管理,關心員工生活,經常為家庭困難的員工提供方便和幫助。不二家的武漢崇文店有一名店長助理叫王連英,是一位進城務工的農民工,如今已經四十多歲,孩子十多歲了,但是她的丈夫不幸患上了尿毒症,經常來老家趕到武漢的醫院就診。為了方便王連英照顧丈夫,張維廠讓王連英從集體宿舍里搬出來,特意為他們夫妻租了一間房。除此之外,店裡每年還為她資助2000-3000元,補貼她的家用,如今資助已經堅持了三年。

讓母親從廚房裡解放

轉眼到了2007年,張維廠又如往常一樣到各地市的分店去視察工作。那是一個夏天的中午,有一家三口來到不二家吃飯。張維廠很清楚地記得,當時妻子點了八寶粥和肉加饃,丈夫點了熱乾麵和豆漿,兒子則要了煲仔飯,一家人的消費加起來不到三十元。一家人邊吃邊聊,妻子說起夏天廚房的悶熱,說到一家人的眾口難調。這位母親的話深深觸動了一旁靜靜坐著的張維廠。他想起每個家庭里的妻子為了一家人的一日三餐,不論嚴寒酷暑,成天在廚房忙碌。而自己店子裡的消費標準正是針對普通大眾的,一家三口吃飽一頓還不到三十元,這比在家吃飯的成本貴不了多少,這樣的消費也是大部分家庭都能承受得起的。自己的不二家能否為千萬個家庭的妻子免除廚房之苦呢?張維廠陷入了沉思。他讓店員給他拿來紙和筆,他想記錄下點什麼,但是獨坐了一個多小時,卻還是什麼都沒有寫下來。
從襄樊駕車回武漢的車上,張維廠還一直惦記著那一家人。這時,車裡飄出了他平時最喜歡的幾首老歌《偉大領袖毛澤東》《世上只有媽媽好》,一直冥思苦想而不得的張維廠突然靈光一閃,腦袋裡冒出一句話來―― 把偉大的母親從廚房裡解放出來。回到武漢之後,張維廠立刻打出了不二家美食城繼“中國人自己的快餐”後的第二個口號――“把偉大的母親從廚房裡解放出來”。
就這樣,張維廠更加明確了自己不二家美食城的定位:普通百姓家庭。價廉物美,大眾消費就是張維廠的追求。為此,不二家也編了不少充滿平民氣息的打油詩,比如有一首就是這樣說的:“老總來到不二家,減肥又降壓;白領來到不二家,……;工薪來到不二家,……;麻木師傅來到不二家,心中樂開花。”打油詩中透出來的濃濃的平民氣息,也正體現了不二家的大眾特色。
同時,張維廠自己富了還不忘回饋社會。在汶川大地震期間,為了支援四川災區重建,不二家所有員工總共籌集捐款4萬多元,張維廠夫妻倆還獨自捐了3萬元。
十年時間內,張維廠從一個湖南的小鄉鎮來到武漢,開創了屬於自己的不二家快餐,並用自己的平民理念和借鑑來的連鎖管理管理模式經營著自己的39家不二家美食城。採訪時,他還告訴我們,他的第40家分店即將在武漢開業。我們希望我們湖南特色的“不二家”不僅能紮根湖北,更能走向全國,成為具有全國影響的咱老百姓自己的快餐。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