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百啟

個人履歷

■安徽精享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 董事長
■江蘇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 董事長
■百啟冬華教育基金會 主 席

創業致富路

十六歲那年,張百啟離開父母,來到高淳縣丹湖鄉學泥瓦工技術。五年後,他進了丹湖建築公司。由於張百啟刻苦鑽研,吃苦耐勞,很快,他憑著過硬的技術當上了工頭。
1987年,張百啟率領工程隊打入無錫市建築市場,開始了他人生最艱辛的創業。起初,他只能靠承包一些住宅樓和簡易的廠房維持生計。
1992年,無錫市星光小區搞開發,張百啟幾經周折,接下了幾幢住宅樓工程。他把這項工程看成是決定命運的生死戰。工程開工後,張百啟全身心地投入到工地中。白天,他帶領員工拚命乾,晚上,他潛心研究圖紙。從購買材料到砌牆,從施工到監督,張百啟不放過每一個細節。他把每天要完成的事都給員工下死命令,做到有計畫、有步驟。同時,他要求視質量為生命,不得有絲毫馬虎,經過近半年的苦戰,大樓如期交付使用。竣工的那一天,張百啟用布滿血泡的雙手捧回了工程獲得的部優獎盃。
面對成績,張百啟並沒有小富即安,而將目光盯上新的起點。
1999年,他在無錫成立了南京第六建築安裝工程有限公司張百啟項目部。
2003年,在無錫梅里500KV變電站工程中,張百啟精選用料,嚴格過程控制,最終使該工程獲得了全國建築工程最高獎——魯班獎。企業從此開始展翅騰飛。
2005年,張百啟成立了江蘇精享裕建工有限公司。這是由江蘇省建設廳批准的具有房屋施工總承包貳級資質的施工企業。下設建築、勞務、房地產、租賃等四個子公司。為使公司朝著現代企業的方向發展,張百啟一方面廣納賢才,一方面強化公司內部管理,不斷提高企業核心競爭力。他本著精工細作,追求卓越,客戶滿意,持續改進的質量方針,一絲不苟地做好每一項大型工程。目前,公司擁有員工3000餘人,總資產2200萬元。擁有680多萬元的大中型機械和配套設備,年產值達1.2億元。張百啟通過不斷追求,終於在無錫開創了一片廣闊的天地。
2005年,他榮獲“全國工程建築優秀項目經理”稱號。
2006年,公司又斥資8000萬元在宣城市成立了安徽精享裕房地產開發有限公司,吹響了“精享裕”二次創業的號角。
至今,公司在江蘇、安徽等地承建了大量的工業與民用建築工程項目,建成了一大批優質精品工程。獲得“揚子杯”、“太湖杯”、“國家電網優質工程”、“省、市級文明工地”等各類獎項50餘項。

回報惠澤鄉鄰

富了,可沒有忘記鄉親們,沒有忘記這一方生他養他的故土。對張百啟來說,每次回家探親是他心裡最不安的時候。看著父老鄉親們還苦苦地守著一畝三分田,過著清貧的生活,他心裡不是滋味。因為他也是農民出生,曾經也是那樣貧窮。純樸的鄉情深深地觸動著張百啟的心,他總是想:我一個人富裕算不了什麼,只有帶領鄉親們致富,那活著才有意義。 於是張百啟鐵了心要帶領鄉親們奔上致富路。他充分利用自己的企業,接納本地剩餘勞動力,讓他們學習建築技術,到自己的公司打工掙錢。當地的老百姓都翹起大拇指說:“張總致富不忘鄉鄰,富了不忘本,真是個大好人啊!”
58歲的老鄉劉紅衛,家中生活困難。自從老劉來到公司打工後,張總先讓他乾倉庫保管員,一年以後,又安排他到碼頭任砂石採購員,年薪一萬多元。現在,老劉家已甩掉了窮帽子,日子逐漸紅火起來。 對於家鄉來公司打工的鄉親們,張總一方面關心他們的生活,另一方面關注他們的成長,使他們成為懂技術、會經營的致富能人。
老鄉張紅,國中畢業後就來到公司務工,因為他肯吃苦鑽研,張總便有意地培養鍛鍊他,讓其獨自承擔一些工程建設。現在張紅已是精享裕公司旗下一個單包老闆,每年淨賺三四十萬元,成了名副其實的有錢老闆。
幾十年來,張百啟先後為水陽鎮轉移剩餘勞動力1800餘人,僅新聯村就有近600人在他公司里打工賺錢,每年僅勞務收入就達2000多萬元。如今,在新聯村因為由張總的關懷,家家戶戶都蓋起了新式樓房,一批農戶率先踏上了小康路。這背後,蘊含著張百啟一顆赤子之心,一片家鄉情!
“帶領鄉親們致富,致力於家鄉建設”,張總說,“我的生命因此而有了價值”。這幾年,他一直都在為建設家鄉努力著。
2002年,新聯村兩委班子決定先修一條石子路。張總得知這一訊息後,趕回來捐資5萬元,在他的資助下,新聯村9公里村級石子路全線貫通。之後,張百啟又拿出1.5萬元,為銀壩、高垾兩個村民組架通了兩座橋,徹底改變了“自古隔溝相望,老死繞道往來”的交通面貌。
2006年,水陽鎮新農村建設如火如荼的展開,新聯村兩委決定趁著新農村 建設的東風,抓緊落實“村村通”水泥路工程。張百啟再一次慷慨解囊,捐資50萬元修水泥路,並在上級補助資金沒到位的情況下,先拿出100萬元墊資,在宣州區第一個開工建設“村村通”工程,他從遠在無錫的公司調來先進的機械設備、技術隊伍,經過二個多月的艱苦奮戰,建成了一條寬5米,長3.3公里,厚為18公分標準的水泥路。他還多次跑區 林業局,爭取了2000株香樟樹苗,栽在路兩旁,並配備安裝了40盞路燈。如今當村民們走在綠樹成蔭的水泥路上時,都要對張百啟夸上一番,水陽鎮黨委政府為了弘揚他這種崇高的精神,在水泥路邊為他樹起一塊功德碑。

圓夢造福桑梓

張百啟說,小時候,因為家裡窮,他在本該讀書上大學的年齡就放棄了心中的夢想走上了另一條人生路。現在雖然自己的企業發展壯大了,但埋藏在心底的大學夢卻一直沒有泯滅。儘管他已跨進了不惑之年,再也沒有機會去讀大學了,但他要把這夢想寄托在家鄉的莘莘學子身上。 他再也不願看到家鄉的學子們像自己一樣,因為沒錢上學而中斷學業抱憾終身了。他決定為家鄉的教育事業獻上一點愛。2003年,已是公司老總的張百啟在百忙之中抽出時間回到家鄉開始籌劃這件事。隨後,他和愛人在水陽鎮成立了 “百啟冬華教育基金會”,每年拿出5萬元對那些成績優秀而又家庭貧困的學生給予獎勵和資助。
李登虎是張總資助的第一個大學生。登虎是水陽鎮雙廟村人,他和弟弟一個讀高中,一個讀國中,父母靠種田供兄弟倆念書,這對於一個農民家庭來說十分不容易。2002年,一場災難降臨到這個清貧的家庭。父親得了肺氣腫,為了治病,家裡欠了一大筆債。2003年,李登虎以優異的成績考取了浙江大學。接到了通知的那一刻,一家人悲喜交加,喜的是小登虎非常爭氣,考的是全國重點名牌大學,悲的是那一筆不菲的學雜費。正當一家人一籌莫展時,張總帶著基金會的成員來到他們家,把2000元現金交到李登虎手中,並向小登虎承諾:四年大學期間,每學年他都將得到基金會2000元資助金。當李登虎用顫抖的雙手接下這筆基金的那一刻不禁熱淚盈框。
幾年來,百啟冬華教育基金會先後資助了北京對外經貿大學李玉久、南京農大李后土等7名貧困大學生,還有近百名國中、高中的學生得到了張總的鼎力資助,目前基金會累計拿出資助金20多萬元。
2006年張百啟又作出了一項決定,他在百啟冬華教育基金之外,每年再拿出1萬元對水陽中學優秀和貧困的學生進行獎勵、資助。從2006年9月開始,又有一批寒門學子將得到張總無私的關懷。
“幾度風雨幾度春秋,風霜雪雨搏擊流”。20年風雨滄桑,張百啟以堅韌不拔的精神,使企業使自己一步步走向輝煌。從農民到企業家,從泥瓦工到總裁,從建築隊到總公司,張百啟用他那雙粗大有力的手書寫了一個大寫的人字。他那尚德務實,厚德載物的精神將永遠激勵著水陽兒女在建設社會主義新農村的征途上奮勇前進!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