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洽[國家政協常委]

張洽[國家政協常委]
張洽[國家政協常委]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男,1934年11月生,無黨派人士,高級工程師。台灣台北人,1934年11月出生於日本東京。

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男,1934年11月生,無黨派人士,高級工程師。台灣台北人,1934年11月出生於日本東京

張洽同志張洽同志

現任第九屆全國政協常委,全國政協人口資源環境委員會副主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高級工程師。

張洽同志1957年畢業於北京礦業學院(現中國礦業大學)採礦工程系。

曾任黑龍江雞西礦務局恆山煤礦技術員,河北省峰峰礦務局基建四處技術員、工程師、副礦長、礦務局副局長、高級工程師。

1982年兼任邯鄲市政協副主席。

1983年任邯鄲市副市長。

1985年任中華全國台灣同胞聯誼會副會長。

1987年任全國政協副秘書長。

第六、第七屆全國人大代表,第八屆全國政協常委。

南宋人

張洽[1160-1237]  

字元德,號主一。今江西省樟樹市大橋街道彭澤人,張紱子。南宋嘉定元年[1208]進士,南宋著名理學家。

洽少聰明好學,嘗取管子的“思之思之又思之,思之不通鬼神將通之”之語,以為窮理之要。博學能文,負有聲譽。“自《六經》傳注而下,比究其指歸,至於諸子百家山經地誌老子浮屠之說,無所不讀”。尤以專治《春秋》名噪一時。

歷官松滋尉、袁州司理參軍,知永新縣、池州通判,皆有政績。理宗紹定年間[1228-1233]提點江東刑獄袁甫,“以白鹿洞書院廢馳”,請洽為山長。端平初年,召赴都堂審察,以疾不赴,調至秘閣,亦辭不就,主管建康崇禧觀。

宋理宗趙昀曾多次召洽進朝講解經書,並重用。洽辭不就職,專心研究理學。其師朱熹去世後,曾一度出任白鹿洞書院山長,在白鹿洞書院內實行“選好學之士,日與講讜,而汰其不率教者,凡養士之田乾沒於豪右者復之”。洽擇優而授,因材施教,並清查學田,白鹿洞書院再次興旺。

南宋晚期,1210年洽回到家鄉,在臨江鎮城臨袁水創辦樟樹第一所書院棘(原字為上下結構,電腦打不出來)清江書院。書院內市制了學田,仿白鹿洞書院建立了各項規章制度,並聘請名儒擔任講席。重智慧型開發,主“因材施教”對發展書院起了重要作用。

張洽著有《春秋集注》、《春秋集傳》、《左氏蒙求》、《張文憲文集》、《續通鑑長編事略》、《歷代郡縣地理沿革表》。其中的名著《春秋集注》、《春秋集傳》,為明代科學之學關於《春秋經》的“教科書”之一,與《左氏》、《公羊》、《穀梁》、《胡安國》等傳注一樣得到重視。

宋嘉熙元年[1237年]10月卒於家,年七十七。

清人

生1718,卒1799。

字月川,

張洽作品張洽作品

一作玉川,號在陽、青篛古漁、惺石老人、圓光道士、在陽道人、白雲渡口漁郎,江蘇蘇州人,

一作常州人,

一作浙江人,

張宗蒼侄。

善畫山水,得法於宗蒼,喜作層巒疊□,枯筆焦墨,皴點勾染,濃淡交織,滋潤渾厚,得王蒙遺韻。

中年游藩邸,縱觀珍秘,畫境益見,聲譽一時。

張洽畫張洽畫

晚年則契心禪院,結廬棲霞山側,名幽居。

其畫法曰:“細畫粗收拾,粗畫細收拾”;其用筆曰:“軟紙用硬筆,硬紙用軟筆”。

傳世作品有《雅宜山齋圖》軸,紙本,墨筆,縱124.5厘米,橫45.5厘米,自題:“宜雅山齋(篆書)。昔黃鶴山樵為雅宜生,陳惟允曾有此本,余因擬其大意於寄山居,未識有當古人神韻否耶。西苑北堂張洽。”現藏廣東省博物館;

乾隆四十九年(1784)作《萬木奇峰圖》軸圖錄於《中國名畫寶鑑》;

張洽畫張洽畫

五十二年(1787)作《梅竹圖》軸圖錄於《名人花卉集錦》。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