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森清

張森清

《中國竹笛》2010年3月4月刊總第26期封面人物:張森清。

著名笛子演奏家、國家一級演奏員、中國民族管弦樂協會會員,北京軍區戰友文工團獨奏演員。他也是如今還活躍在舞台上的惟一一位《長征組歌》的原班人馬。 吹了40多年的《長征組歌》,張森清的演奏已經到了出神入化的境界。尤其是第六曲《過雪山草地》,悲壯悠遠的笛聲一響,就把觀眾的思緒帶到了當年紅軍歷盡千辛萬苦,翻雪山過草地的特殊情景當中。也就是在這時,觀眾們總會爆發出熱烈的掌聲和嘖嘖的讚嘆。
張森清先生於1941年9月出生,祖籍湖北。
竹笛獨奏的音樂形式,起源於二十世紀五十年代,是笛子音樂興起的熱潮時期。張森清老師憑著他的音樂天賦、勤奮和對笛子藝術的執著追求,從少年時代起就多次獲得演奏獎。
1959年,他考入天津音樂學院附中,師從陳重,金沙,楊立中等老師以及劉管樂先生。
1960年代表天津音樂學院在天津市第一屆音樂周上演奏了《塔塔爾族舞曲》和《霍拉舞曲》獲得好評。
1961年,以優異的學業成績,被北京軍區戰友歌舞團特招。入伍以後,他努力鑽研業務,又拜師馮子存先生,趙松庭先生,逐步全面掌握了南北派各種笛子的演奏風格,並形成感情真摯、生動細膩、音色純正、渾厚、富有濃郁歌唱性的演奏風格。
1964年,在中國人民解放軍第三屆文藝匯演中,他演奏的有著名作曲家李遇秋創作的《牧馬戰士之歌》和《歡迎解放軍》獲得優秀獎,並因此被抽調參加了僅由10人組成的民樂隊,隨中國人民解放軍慰問團赴朝鮮慰問演出。
1974年,他演奏了有楊會林創作的獨奏曲《塞上鐵騎》,該曲調激亢高昂,節奏快,對氣息的運用要求非常高,張森清老師憑著紮實的功底,高超嫻熟的演奏技巧生動的刻畫出戰馬的嘶鳴、騎兵的神威,悠揚的鏇律表現出戰士的自豪,使人仿佛感受到一幅栩栩如生的塞上騎兵賓士在廣闊的天地的情景。1995年該曲被上海銀月出版社列為笛子經典作品,出版了雷射唱片。
1975年,張森清老師將王竹林譜寫的《塞上花》舞蹈音樂改編成笛子獨奏曲《剪窗花》,突出了二人台音樂風格和特有的演奏技巧,改曲被收錄在人民音樂出版社出版的笛子曲集第四集《清泉話喜訊》中。
1988年,中央人民廣播電台、中國國際廣播電台以及北京電視台共同組織的第一屆民樂展播中介紹了張森清老師的藝術經歷及他演奏的兩首獨奏曲《牧馬戰士之歌》和《姑蘇行》。
1995年,在民樂不景氣的情況下,出版了題為《獻給最可愛的人》笛子和電子音樂CD糟,其中收錄了16首部隊歌曲。
1996年1月24日,《光明日報》刊登了他的照片,並譽為“軍中第一笛”。
戰友歌舞團作為部隊文藝團體,主要任務之一就是為基層連隊服務,為兵服務。在幾十年的藝術生涯中,張森清老師踏遍祖國的大江南北,在各種艱苦的環境和條件下,他都熱情地為基層軍營、哨所的戰士和各族人民演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