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林[西北師範大學教授]

張松林[西北師範大學教授]

張松林,山東青島市人。現任西北師範大學地理與環境科學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主要從事環境科學方面的教學與環境污染和退化生態環境恢複方面的研究工作。

人物經歷

1988年畢業於蘭州大學生物系,主修生物化學專業,獲學士學位;

1991年畢業於中科院蘭州地質研究所,主修地球化學專業,獲碩士學位;

1999年畢業於中科院蘭州地質研究所,主修地球化學專業,獲博士學位;

2004年在荷蘭瓦赫寧根大學環境工程系做高級訪問學者 ,從事持久性有機污染物的生物有效性研究 ;

2007年從蘭州大學自然地理學博士後流動站出站,結束乾旱區退化生態環境恢復研究。已發表科研論文近三十篇,其中國家級5篇。

主講課程

研究生教學主講《高等環境化學》和《環境生物修復》課程等。本科生教學主講《環境化學》、《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和《環境科學:全球關注》課程,其中《環境化學》為西北師範大學校級精品建設課程。

研究方向

環境污染與退化生態環境恢復的機理和技術研究。

主要貢獻

科研項目

主持省部級 3 項、省教育廳 2 項、廳局級 2 項;參加課題 2 項。1、2001-2003年,甘肅省環保局資助項目,《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固沙、綠化中的套用研究》,主持;

2、2001-2003年,甘肅省教育廳項目,《黃土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風險評價與植物修復技術研究》,主持;

3、2002-2004年,甘肅省自然科學基金,《河西地區石油污染土壤的植物強化法生物修復技術研究》,主持;

4、2002-2004年,西北師範大學創新基金項目,《河西地區石油污染土壤植物強化法生物修復技術研究》,主持;

5、2002 年,教育部“西部地區高等學校高級訪問學者計畫”基金項目,《乾旱農業生態系統石油污染土壤的生物修復研究》,主持;

6、2007~2009年,甘肅省自然科學研究基金,《環境激素烷基酚類化合物的魚類毒性試驗和QSAR關聯研究》 ,主持;

7、2008~2010年,甘肅省教育廳項目,《環境激素的斑馬魚毒理學研究》;

8、2001~2003 年,甘肅省環保局項目,(甘肅省環境科學設計研究院委託研究)《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指標體系研究 ” 的立項前期調研與初探》,主要參加人;

9、2008~2010年度,甘肅省科技重大專項項目(甘肅省環科院委託研究項目)——《有效生物菌綠化法在草原沙化治理工程中的推廣套用研究》,參與。

10、2005年,校級精品課程《環境化學》建設;

11、2007年,校級教學研究項目,《環境保護與可持續發展》課程三位一體教學模式建設。

科研論文

1、張松林等.人為石油污染土壤紫花苜蓿田間修復實驗[J].蘭州大學學報(自然科學版),2008,44(1).

2、張松林等.土壤柴油污染對紫花苜蓿種子發芽率的影響[J].環境科學與技術,2004,27(5).

3、張松林等.沙漠綠洲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籽瓜增產和品質改善研究[J].中國沙漠,2006,26(3).

4、張松林等.多功能高分子固沙種草劑在民勤沙生植物復壯中的試驗研究[J].中國沙漠,2006,26(1).

5、張松林等.多功能高分子固沙劑流動沙丘固定試驗研究[J].中國沙漠,2005,25(3).

6、趙首彩,張松林.蘭州市大氣污染特點與城市植物生態環境建設[J].乾旱區資源與環境,2005,19(1).

7、張松林等.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在乾旱區玉米生產上的試驗研究[J].玉米科學,2006,24(2).

8、張松林等.乾旱區小麥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增產和品質改良試驗研究[J].中國農學通報,2005,21(9).

9、張正勇,張松林等.兒童鉛暴露的危害及其防治[J].環境與職業醫學,2007,24(5).

10、張松林等.西北地區高校大學生生育意願的社會經濟分析[J].人口與經濟,2007,(6).

獲獎記錄

1、2004年,《“甘肅省生態環境監測指標體系研究”的立項前期調研與初探》項目,獲得甘肅省“環境杯”三等獎,排名第二;

2、2005年,《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固沙、綠化中的套用研究》項目,獲得甘肅省“環境杯”二等獎,排名第一;

3、2006年,《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在固沙、綠化中的套用研究》項目,獲得首屆甘肅青年科技創新行動作品評選三等獎,排名第一;

4、2006年,《多功能高分子植物生長調節劑及固沙種草劑》項目,獲得甘肅省高等學校科技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十三。

5、2002年,被評為西北師範大學優秀教師,

6、2004年,《抓實習基地建設,促環境學科發展》項目,獲得校級教學成果一等獎,排名第六。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