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月旺

張月旺

張月旺,中醫學家,中醫治療雀斑領域研究奠基人,有“中國雀斑研究第一人”“醫斑聖手”等美譽。40多年來,精心研究中醫理論,致力於中醫治療雀斑的研究與教育事業,培養了一大批中醫治療雀斑人才。其論著深受國內外學者重視。衛生部部長陳竺稱讚其為:大醫在民間!

基本信息

張月旺小傳

1945年生,山東聊城陽穀縣人。

6歲,熟讀家傳醫書。從小耳濡目染使張月旺酷愛中醫,有志繼承家學。

10歲,隨父抄方一年,在父親“學醫必精,為醫必仁”的影響下識藥性,會認藥,知藥味,一嘗便知是對是錯。

15歲,開始隨父識藥辨病、出診理症,背誦湯頭本草,研讀中醫典籍,積累了豐富紮實的中醫和中藥學知識,為日後濟世活人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16歲,入聊城中醫專科學校,系統學習中醫理論知識。

20歲,繼學於魯西中醫名師鞠岳琴先生,得鞠先生“大醫精誠”之道。

22歲,取得中醫師資格證書,從事中醫治療。

80年代,接受全國著名皮膚病專家劉金耀的建議,開始研究雀斑病的治療方法。矢志不移30年。

1980年,創立中國第一家雀斑研究機構“山東日春雀斑研究所”。是雀斑病研究領域的拓荒者,“中國雀斑研究第一人”

1980年-2000年20年間,治癒雀斑患者數萬例,免費治療近千例。

2000年--2005年,張月旺先生數十篇學術論文相繼發表,並忙碌於各種學術交流與演講。

2001年,香港國際科學院授予院士頭銜。

2002年榮獲“中華名醫”稱號。

2003年,中華傳統醫學會(2003)16號檔案批准為雀斑病治療,培訓,教學基地。

2004年無償將研究所全部設備捐給政府,個人專注於學術研究工作。

2009年4月18日,在上海,衛生部部長陳竺親切接見,讚許:大醫在民間。

人物印象

張月旺先生,年近七旬的老人,面目和善,皮膚白皙,精神矍鑠,溫文爾雅,一副金絲眼鏡後閃動著慈祥而睿智的雙眸,幾道淺淺的皺紋,讓人感受不到他經歷的風霜。當記者採訪他時,提及往事,他時而大笑,時而嚴肅。

人物簡介

張月旺 張月旺

男,生於1945年8月,山東聊城陽穀人。醫學世家,傳承家傳醫書,隨父抄方一年,秉承家父“濟世救人”教 誨。早年求學於聊城中醫專科學校,繼學於魯西中醫名師鞠岳琴門下,深得其傳,從醫近50載。創立中國第一家雀斑研究所,任山東日春雀斑病研究所所長,中國中醫研究院基礎理論研究所技術顧問,中國國際醫學研究會會員,香港科學學院院士,中國中醫藥研究促進會常務理事,新加坡中華醫學會專家諮詢委員,中醫教材顧問委員會委員等職。曾先後應邀赴日本、新加坡、香港,法國、馬來西亞等國家個地區作學術演講。

成就榮譽

1980年,創立中國第一家雀斑研究機構“山東日春雀斑研究所”,是雀斑病研究領域的拓荒者,“中國雀斑研究第一人”

張月旺的榮譽 張月旺的榮譽

1980年-2000年20年間,治癒雀斑患者數萬例,免費治療近千例。

2000年--2005年,張月旺先生數十篇學術論文,相繼發表忙碌於各種學術交流與演講。

2001年,香港國際科學院授予院士頭銜

2001年,榮獲“國際華人科技專家”資格。

2001年9月《一種治療雀斑病的新療法》獲得中華傳統名醫學術成果交流大會一等獎。

2002年榮獲“中華名醫”稱號。

2003年,中華傳統醫學會(2003)16號檔案批准為雀斑病治療,培訓,教學基地。

2004年無償將研究所全部設備捐給政府,個人專注於學術研究工作。

2009年4月18日,在上海,衛生部部長陳竺親切接見,稱讚:大醫在民間。

重要貢獻

張月旺與徒弟 張月旺與徒弟

張老一直關心中醫藥事業的興衰,熱心學術的繼承、弘揚,應邀赴各地講學,足跡幾遍及全國。由中華中醫 藥學會於2003年批文成立中國唯一一家雀斑研究機構“山東日春雀斑研究所”並創立日春雀斑病治療學校。填補了中醫藥在雀斑研究領域的空白,極大地推動了中醫藥學術的傳承與發展,達到“承接岐黃薪火,傳承中醫衣缽”的目的。2009年4月18日張老在上海受得現任衛生部部長陳竺的親切接見,陳竺部長握著張老的手語重心長的說:“我是從民間走來,我深知“大醫在民間”啊!”

治療特色

張月旺創辦的山東日春雀斑病研究所,以張月旺等著名老中醫的臨床經驗為診療特色,對於內、婦、皮膚等科疾病基本上使用純中藥治療,對雀斑、黃褐斑,妊娠斑,痤瘡、牛皮癬等疑難疾病療效顯著。尤其對雀斑的治療一直處於全國領先水平。來診治患者數以十萬計。自1992年建所以來,發揮中醫特色,攻克疑難皮膚病18種。為國外知名藥妝企業提供藥妝配方,患者遍及包括港澳台在內的全國各地,以及美、歐、日、東南亞等地。

傳奇經歷

1945年張老出生時,在神州這片土地上,我們的國家正飽受著戰火的洗禮,到處瀰漫著硝煙的味道,經歷了八年抗戰的苦難,繼而又是內戰對神州大地的蹂躪。張家是魯西一帶著名的中醫世家,8歲那年,張老就秉承家父“濟世活人”的教誨,研讀中醫書籍,修習大醫精誠之道。魯迅罵中醫,是因為不滿意中醫對於他父親結核病的治療後果;當然,1936年魯迅自己死於結核病,與中醫治療無關。何祚庥說中醫是偽科學,很重要的原因,也是因為他兩歲的時候,其父親因為傷寒病在中醫手裡病逝,而留下了深刻的印痕。在沒有抗生素的年代裡,白求恩也死於沒有中醫介入的術中感染。假如,張月旺先生不是深的家父真傳並自幼修習中醫經典著作,他會相信中醫嗎?他會自己要求去學習中醫嗎?由此,我們不難想見,張老日後的主張與他切身體會有關。

他說:“當前加強中醫臨床人才培養的工作,已不僅僅是單純的學術問題,而是關係到中醫事業存亡與發展的根本大計。當然,中醫事業是一個系統工程,科研、教學、臨床、管理等缺一不可,但它的著眼點,毫無疑問,都是以臨床為中心的。所以,抓住了臨床醫技人才的培養,就是抓住了根本,抓住了要害。唯此,才能保證中醫醫療質量的不斷提高。” 學中醫用中醫,追求完美 1956年初,張月旺先生隨家父抄方一年,見證了中醫之博大,等得了濟世救人之真諦。按說在那個時代,完全可以靠著這種不平凡的經歷“懸壺濟世”,兩個效益一起抓了。但是,他不滿足於“醫道已了”的抄方,而是轉學聊城中醫專科學校,去接受中醫現代專門教育,進行系統知識的學習。畢業後張月旺先生歷盡千難萬苦,找到鞠岳琴先生,成為鞠先生的得意門生。靠勤奮,也靠虔誠,張月旺先生深得鞠岳琴先生器重。

人物軼事

醫斑聖手 杏林春暖 醫斑聖手 杏林春暖

他以7旬高齡還四處看病講學,每天堅持工作10小時以上,一年365天沒有休息日,使得中醫薪火相傳。他常說,世上只有“不知”之症,沒有“不治”之症。正是這種“質疑”與求知的精神,讓張老將自己平生所學的中醫知識套用於“雀斑”這種普遍被大家認為無藥可治的常見皮膚病領域,矢志不移30年,攻克了一個有一個難關,奠定了其在雀斑研究領域“中國雀斑研究第一人”的地位,同時也獲得了徒弟與患者們“醫斑聖手”的美譽!

他偏於一隅而名聞天下者,張月旺先生秉承家父“濟世活人”的教誨,深得鞠岳琴先生“大醫精誠”的為醫之道,“神仙手眼,菩薩心腸”,是張月旺一生的真實寫照。很多雀斑患者在張月旺這裡絕處逢生。 張月旺有著驕人的精力和體力,氣度儒雅,雖然一臉平和與安然,但其縱貫古今之學識、浩蕩之胸懷、仁善之心腸,總讓人生出無限敬意。張月旺雖久居陽穀一隅,卻成為一代名醫,不以位高職顯,而是真正以德服人,以術服人。張月旺的病人遍天下,弟子遍天下,朋友遍天下 。 張月旺,一位心似佛而術近仙的中醫長者!

人物評價

陳竺與張月旺 陳竺與張月旺

衛生部陳竺部長在與張月旺先生握手言談時,對張月旺先生一手創辦的中國唯一一家“山東日春雀斑病研究 所”大家讚賞,稱此舉對“繼承發展祖國中醫藥事業,滿足民眾中醫藥服務需要,提高人民健康水平,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認為這對於傳承張月旺先生的學術理論、臨床經驗和醫德醫風都具有積極的意義和作用。並希望該院“辦出特色、辦出水平、辦出聲譽,不斷造福人民民眾”。落實吳儀副總理提出的“名醫、名科、名院”三名工程,提供了一個範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