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源

張曉源

張曉源,藝名小泉,男,漢族,1945年11月28日生。自學習畫,擅長民間繪畫工藝。.現任柳州民間文藝家協會副主席,中國民協會員。獲得廣西首批民間工藝藝術大師稱號,長期從事民間繪畫藝術的研究和製作。擅長民間烙畫技藝。

藝術簡介

經不斷實踐和探索,在傳統單色烙畫的基礎上融入彩繪,漆畫,線描等繪畫手法,使傳統單色烙畫拓展為多色淡彩和重彩烙畫,給民間古老的烙畫增添了新的表現形式和藝術效果,既保留了傳統的渾厚明快特色又不失典雅的色彩美,更符合東方文化的審美情趣,逐漸形成了自己的特色和個性彩繪烙畫風格。
九十年代以來所創作的重彩烙畫代表有《子母雞圖》、《清明上河圖》、《韓熙載夜宴圖》、《燃燈授記釋迦文圖卷》、《富貴長春》、《虎歸圖》、《情天如夢渺紅樓》、《黛玉葬花》、《湘雲醉臥芍藥茵》、《五女樂圖》、《江流天地外》、《春江行旅圖》等上百幅作品。
其中《對牛彈琴》、《韓熙載夜宴圖》、分別獲得“98首都首屆藝術博覽會和第三屆中國國際民間藝術博覽會優秀作品獎”.1998年9月20日,所繪彩烙畫《子母虎圖》獲桂林市對外友好協會與日本如水館聯辦的”森林水和人”畫展優秀獎.2009年6月 彩烙畫《燃燈授記釋迦文圖》獲柳州市第四屆農民文化藝術節二等獎.
為了使民間藝術形式更好地表現桂林和廣西特有奇麗的山水風光,他以深烙的手法輔以淡彩所創作的山水烙畫使人耳目一新。
這類作品以深褐的烙痕刻畫山石樹幹,以自然的烙刻機理從而再現山石樹幹的凝重粗獷,同時施以濃淡相宜的色彩更烘托出山光水色不同季節的韻律,把桂林獨特的自然佳境刻畫渲染得分外秀麗多姿,一度成為桂林市政府對外友好往來指定饋贈外賓的禮品,代表有《歸帆》、《漁舟晚唱》、《灕江夜泊》、《春江漁唱》等五十多件。

藝術成績

1998年元月,柳州市電視台文化生活欄目系列攝製報導了一批獨具“絕活”的民間藝人,其中對他的烙畫藝術進行了詳細採訪,拍攝製作了上下兩集專題報導在黃金時段播出。節目播出後,引起許多民間藝術愛好者的興趣,通過交流推動了當地的烙畫工藝的發展。
2009年5月,福建電視台專程來柳州採訪拍攝了題為《烙鐵的異彩》的節目.2010年3月26日柳州市電視台擺古節目又拍攝播放了他的烙畫技藝。
2006年6月20日,經廣西民間文藝家協會及專家學者組織的廣西民間工藝藝術師評審委員會審評,
張曉源獲得廣西首批高級民間工藝藝術師稱號並授予證書(桂民協評工字)2006(6號No:1001)。
同時被廣西民協作為中國民間文化傑出傳承人向中國民協推薦上報。
2010年10月8日被廣西文聯, 廣西民協授予廣西首批民間工藝大師稱號。
對於他的烙畫藝術生涯,北京青年報於2006年7月21日在D4版人物線上“探訪非物質文化遺產傳承人(之二十七)的專欄目中以“張曉源,用燒紅的鐵塊烙彩畫兒”的題目進行通版採訪報導(近六千字)。
柳州日報、柳州文藝也於2006年8月26日第三版和2009年第1期,分別以“鐵筆揮灑繪異彩”的題目在龍城人才的專欄中刊載了採訪文章和彩烙畫作品《灕江夜泊》。中華手工雜誌於2009年11月刊載了他的彩烙畫《山居圖》.中華傳統文化的繼承和發展任重而道遠,民間藝術這一具有深厚藝術淵源的財富需要更多有識之士和實幹家共同來保護、發掘、繼承和弘揚。
為了這個目標,張曉源仍願儘自己的綿薄之力,為民間藝術事業做一些力所能及的工作。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