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曉東[唐山大地震遺孤]

張曉東[唐山大地震遺孤]

張曉東,唐山地震遺孤,在洛陽治療期間和護士馬素雲結下了姐弟情。30年中他一直懷著一顆感恩的心。

基本信息

簡介

張曉東出生在唐山市一個高幹家庭。30年前的7月28日凌晨3時42分53.8秒,河北唐山、丰南一帶發生了7.8級強烈地震,一個百萬人口的工業重鎮遭受滅頂之災,瞬間被夷為平地,24萬多鮮活的生命立時葬身瓦礫之中。

在一陣炫目的亮光之後,張曉東家的樓房倒塌了。當他再度醒來的時候,右胳膊被夾在預製板中,右腳被一枚大鐵釘由上至下刺穿,張曉東回憶說,災難過後,當人們將胸部以上被血染紅的他從廢墟里救出來時,父母、姐姐、妹妹和外婆均去世了。張曉東成了孤兒。

列車呼嘯,張曉東等人先被送到河北遵化待了五六天,然後坐火車到了北京。後又從北京轉到河南洛陽,經過乘坐2天1夜的火車,當年8月8日,只穿了一條短褲的張曉東,被送到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治療。

在接下來的3個月裡,沉浸在由災難帶來的家庭巨變和親人離散造成的巨大悲痛中的張曉東,正是在該醫院醫護人員無微不至的關懷下,一天天振作起來。尤其是護士姐姐馬淑雲,對他關懷備至,像親姐姐一樣,經常給他講故事,在病床前跟他說話聊天。

張曉東回憶說,平時,馬淑雲很是照顧他,那時他特別喜歡馬淑雲給他打針,因為“她的手特別輕,給我打針讓人感覺不到疼,經常是一點感覺都沒有針就打完了。”張曉東說,最讓他感動的是那年中秋節,那是父母在災難中離去後,第一個中秋節,他記得那天護士姐姐馬淑雲給他拿來4塊月餅,他還記得其中兩塊月餅餡是棗泥的,“見到馬淑雲拿來的月餅,當時眼淚都出來了”,張曉東動情地說。

張曉東說,當時他的腰部有一個口子,後感染了,睡覺不能翻身,都是馬淑雲幫他翻身。後來傷口裡面長了蛆,蛆拖著紅紅尾巴,且傷口特別臭,但馬淑雲從來沒有嫌棄過他。“當時我總愛哭,為此,馬淑雲經常給我買零食吃。”

另外,馬淑雲還常為張曉東“開小灶”,將張曉東帶回家吃飯,這也讓張曉東記憶深刻。

3個月後,離別時,張曉東看著馬淑雲哭,就是不肯上車。

事件

30年後,千里走單騎再見恩人

張曉東張曉東

張曉東說,是父母給了他第一次生命,解放軍戰士給了他第二次生命,而洛陽市人民醫院的醫護人員,給了他第三次生命。30年來,他常常思念給了他第三次生命的洛陽,思念親如姐姐的馬淑雲。

回到唐山後,張曉東上了一年學,然後就到工廠上班了。24歲那年,張曉東結婚,一年半後離婚。1986年,張曉東下海經商,先後做過服裝、蔬菜、水產生意,開過礦當過老闆,商途不順,每次失意時,都是當年唐山的抗震精神一直在支撐著他。而且這么多年來,在不善言辭的他的心裡,總有一個感恩的情結。

今年是唐山大地震30周年,在眾多唐山市民自發踏上感恩之旅之際,4月9日,張曉東千里走單騎,取道天津、保定、石家莊、鄭州,歷經7天,行程近1300公里,最終來到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在那裡,他見到了闊別30年的“姐姐”馬淑雲。

回想起再見面那一刻的情景,張曉東說,當時他太激動了,30年啦,終於又見到了洛陽的親人!

馬淑雲回憶說,因事先接到過通知,當時她站在台階上,遠遠地就看到了騎著腳踏車的他,雖然看不清臉龐,但她堅信,來人就是張曉東。馬淑雲說,當時她也很激動,30年前,他們(指張曉東等)被送來時的情景立時如放電影一般在腦際顯現,30年來,她和醫院的醫護人員,時時刻刻都在牽掛著當年那些他們醫治過的在災難中的倖存者,如今,他們中的代表健健康康地回來了,讓人感到欣慰和激動。

當時場面挺壯觀的,來了很多人,她朝他來的方向跑了過去,張曉東一下子從車上蹦下來,車都不要了,然後,兩人就像一對久別重逢的親人,相擁而泣……

張曉東介紹說,4月9日他出發時,就遇到了沙塵暴,接連4天時間裡,都有沙塵暴,加上車況不好,行程艱難重重,因臉上有沙,擦汗時,幾次沙子將臉劃傷,但他從來沒有想到要放棄,他認為這是上蒼在考驗他感恩的誠心,越發堅定了他前進的信念。

見到張曉東,馬淑雲說,“請唐山的親人不必說感恩,那一切都是我們醫院、我們洛陽人應該做的。曉東弟弟,今天見到一個健康的你,姐姐高興得不知道說什麼好,這裡永遠是你的第二故鄉。”

隨後,護士姐姐馬淑雲,帶著張曉東遊覽了白馬寺、王城公園、小浪底等景區。以輕鬆的心情相處,對兩個人來說還是第一次。馬淑雲發現張曉東變了,當年那個可憐、可愛的小男孩,已經變成了一個誠實、穩重的大男人。

此前,馬淑雲在接受採訪時說:“他能夠在30年後到洛陽感恩,這讓我感動,他是一個勇敢的人。他在洛陽的那段時間,我們都很開心。”馬淑雲說,“但感情方面的事情我想都沒想過。在我的心目中,他就是一個小弟弟,讓弟弟變成戀人,我感情上接受不了,更何況我比他大8歲。”

但愛情的力量是巨大的,它有時會衝破塵世的種種樊籬,不期而至,讓人猝不及防。

上車時,他突然抓住了我的手

在洛陽停留5天后,張曉東乘火車返回唐山,兩人依依不捨。回到唐山後,張曉東的腦海中總是浮現馬淑雲的身影。他曾有過一段短暫的婚姻,現已離婚多年,在同樣離婚多年的馬淑雲身上,他又找到了久違的幸福,找到了家的感覺。

昨日,在湖北電視台陽光行動演播室,張曉東說,正是因為自己有過一段短暫而不幸的婚姻,此後,他對任何女子都懷有很深的戒備心理,總擔心自己再受傷害。但馬淑雲是個例外,在她面前,他什麼都說,一點戒備都沒有。

據馬淑雲介紹,4月底的一天,張曉東打來電話,邀請她五一長假期間到唐山玩。她說她還要上班,並且5月5日有一個領導的兒子要結婚。張曉東聞聽後說,是洛陽市第一人民醫院給了他再次生命,他要到洛陽來送上自己的祝福。馬淑雲說,當時她隱隱感覺,張曉東這次來,她和他之間會發生些什麼。5月4日,張曉東再赴洛陽。看到他風塵僕僕的樣子,她心疼極了。

這一次張曉東在洛陽呆了4天。這段時間,他試圖表達著什麼,她的內心也失去了第一次見面時的平靜,但最終誰也沒有點破。

但在馬淑雲眼裡,張曉東帶給她的,卻是一個個令她感動不已的生動細節。比如,兩人上街行走,張曉東從不讓馬淑雲走在有車輛的馬路一側,而是將她讓到裡面,以此來“保護姐姐”。有一次,在洛陽坐公車,當時車上人挺多很擁擠,公車進站,一個白髮蒼蒼的老奶奶欲上車,張曉東見狀,趕緊下車,將老奶奶扶上車,並兩次向一個小伙子請求讓座,並最終幫老奶奶找到座位。再比如,兩人上超市買完東西付賬時,張曉東總會主動先與營業員打招呼問聲“你好”,結賬完畢,會說聲“謝謝”。

“真誠、純樸、善良、安全!”馬淑雲這樣評價眼前的戀人,她說,“他很讓我感動。”

張曉東第二次前往洛陽後,兩人電話不斷,問候不斷。

十多天后,張曉東第三次來到洛陽。起初,兩人依舊沒有挑明。“有一天,我們搭車出去,臨上車時,我們當時站的位置距離車子有幾米遠,突然,他抓住了我的手,拉著我上車!”就是在這觸電般的瞬間,兩人正式確立了戀愛關係。

雖然確立了戀愛關係,但馬淑雲依舊很矛盾,對方小她8歲,他會不會是一時衝動?後來她找到醫院領導拿主意,醫院領導說:“你已經離婚這么多年了,也需要一個人來照顧,感情來了為什麼不珍惜呢?”

領導的話最終幫馬淑雲打消了疑慮。8月1日,這對幸福的人兒領取了結婚證。

昨日凌晨零時許,這對攜手婚姻的幸福人兒,來到武漢。下午,在湖北電視台陽光行動演播室,這對新人走進了婚姻殿堂,舉辦了一場特殊的婚禮。(感謝湖北電視台陽光行動蔣文波編導對此文采寫給予的支持)

新聞背景:唐山,被譽為“中國近代工業的搖籃”和“北方瓷都”。但1976年的那場大地震,使唐山變成了一片廢墟。西方國家一些人士曾哀嘆,唐山從地球上徹底“抹掉了”。然而,唐山人民在全國軍民的支持下,震後第七天就組裝出第一批腳踏車,第十天生產出第一車煤,第十四天發電廠開始發電.

在“公而忘私、患難與共、百折不撓,勇往直前”的“唐山精神”的激勵下,30年後,當年的廢墟上崛起的新唐山還獲得了聯合國“杜拜國際改善居住環境最佳範例獎”,工業已形成煤炭、鋼材、建材及陶瓷等十大支柱產業,是全國重要的能源、原材料工業基地,被譽為“冀東明珠”。

真情告白

馬淑云:30年前是姐弟感情;30年後,經過三次見面,最終確立戀愛關係並領結婚證,是他的真誠、純樸、善良還包括他給我的安全感,最終讓我決定跟他在一起。雖然,我們的戀愛關係的確立,只見過三次面,但我們通過旅遊、登山及朋友聚會,有了一定了解,我們是一種互補的個性,我覺得非常合適。

不過最初決定跟他在一起,還是有困擾的,我比他大8歲,他是不是一時衝動?

他沒有孩子,這樣會不會對他不公平?

張曉東:我認為年齡不是問題,愛是可以跨越一切的,在這之前我也曾親口對她這么說過。我也從沒考慮過年齡問題,我從不覺得她老,我覺得心靈美就可以了,何況她看上去是那么的年輕,她的身體比我的還好。

我有一段短暫而不幸的婚姻,所以現在的我對婚姻特別慎重,我的出發點是對自己負責,對她負責,再說,我們都是成年人,不會像年輕人那樣一時頭腦發熱。至於孩子,我認為根本就不是問題,我現在只想好好地和她過完下半輩子,好好照顧她,至於其它都不是很重要了。

馬淑云:他說過,結婚後要到洛陽來陪我,我多次勸他放棄這一想法,但他一定要來,與過去告別。

張曉東:我準備放棄唐山的一切,到洛陽來全心全意陪她。現在我在唐山是老闆,到洛陽後,我打算從零開始,我會修車,有技術,給別人打工都可以。失去的肯定有很多,但是我得到了一份真愛 。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