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憑[晉代官員]

張憑[晉代官員]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張憑,約公元371年前後在世,字長宗,吳郡人。少聰慧。舉孝廉。用為太常博士。累遷吏部郎,御史中丞,司空長史。憑著有文集五卷。

基本信息

人物生平

張憑,約公元371年前後在世,字長宗,吳郡人。少聰慧。舉孝廉。詣劉惔,惔處之下坐。會王蒙就惔清言,有不通處,憑於末座判之。言深旨遠,一座皆驚。惔延之上坐,清言竟日,遂言之簡文帝。帝召與語,嘆曰:“張憑勃窣為理窟!”用為太常博士。累遷吏部郎,御史中丞,司空長史。憑著有文集五卷,(《隋書》、《唐書經籍志》)傳於世。

史書記載

晉書

《晉書·卷七十五·列傳第四十五》:

張憑,字長宗。祖鎮,蒼梧太守。憑年數歲。鎮謂其父曰:“我不如汝有佳兒。”憑曰:“阿翁豈宜以子戲父邪!”及長,有志氣,為鄉閭所稱。舉孝廉,負其才,自謂必參時彥。初,欲詣惔,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既至,惔處之下坐,神意不接,憑欲自發而無端。會王就濛惔清言,有所不通,憑於末坐判之,言旨深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惔延之上坐,清言彌日,留宿至旦遣之。憑既還船,須臾,惔遣傳教覓張孝廉船,便召與同載,遂言之於簡文帝。帝召與語,嘆曰:“張憑勃窣為理窟。”官至吏部郎、御史中丞。

世說新語

原文

《世說新語·言語》 :

張憑舉孝廉,出都,負其才氣,謂必參時彥①。欲詣劉尹,鄉里及同舉者共笑之。張遂詣劉,劉洗謬料事,處之下坐,唯通寒暑,神意不接。張欲自發,無端。頃之,長史諸賢來清言,客主有不通處,張乃遙於未坐判之;言約旨遠,足暢彼我之懷,一坐皆驚。真長延之上坐,清言彌日,因留宿。至曉,張退,劉曰:“卿且去,正當取卿共詣撫軍②。”張還船,同侶問何處宿,張笑而不答。須臾,真長遣傳教覓張孝廉船,同侶惋愕③。即同載詣撫軍。至門,劉前進謂撫軍曰:“下官今日為公得一太常博士妙選④。”既前,撫軍與之話言,咨嗟稱善,曰:“張憑勃窣為理窟⑤。”即用為太常博士。

注釋

①孝廉:指很孝順父母,品行端上的人,漢武帝時令郡國每年考察並推薦孝、廉各一人,魏晉

沿用此制。時彥:當代有才德名望的人上。

②撫軍:指簡文帝司馬昱。晉穆帝永和元年(公元345 年).以會稽王司馬昱為撫軍大將軍,故

稱撫軍。

③傳教:主管宣布教令的郡吏。

④下官:下屬官吏的自稱。太常博士:官名,是禮宮,專管儀禮的。

⑤勃窣(sū):形容才華迸發而出。《廣韻》沒韻“窣”字下註:“勃窣。穴中出也”。理窟:

義理聚集之處;義理的淵藪

譯文

張憑察舉為孝廉後,到京都去,他仗著自己有才氣,認為必定能夠躋身名流。想去拜訪丹陽尹劉真長,他的同鄉和一同察舉的人都笑話他。張憑最終還是去拜訪了劉真長,這時劉真長正在洗謬和處理一些事務,就把他安排到下座,只是和他寒暄一下,神態心意都沒有太注意他。張憑想自己開個頭談談,又找下到個話題。不久,長史王濛等名流來清談,主客間有不能溝通的地方,張憑便遠遠地在未座上給他們分析評判,言辭精煉而內容深刻,能夠把彼此心意表述明白,滿座的人都很驚奇。劉真長就請他坐到上座,和他清談了一整天。於是留他住了一夜。第二天,張憑告辭對,劉真長說:“你暫時回去,我將邀你一起去謁見撫軍。”張憑回到船上,同伴問他在哪裡過夜,張憑笑笑,沒有回答。不一會兒,劉真長派郡吏來找張孝廉坐的船,同伴們很驚愕。劉真長當即和他一起坐車去謁見撫軍。到了大門口,劉真長先進去對撫軍說:”下官今天給您找到一個太常博士的最佳人選。”張憑進見後,撫軍和他談話,不住讚嘆,連聲說好,並說:“張憑才華橫溢,是義理簍革之所。”於是就任用他做太常博士。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