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慶重

張慶重(1910~1992年),字希川,福建南靖縣塔下村人。新加坡著名愛國僑商、收藏家。慶重先生1929年出國謀生,客居他鄉。

基本信息

簡介

他出身華僑家庭,生活富裕。9歲父親去世後,張慶重進培英國民學校就讀。升入漳州福建省立第三高級中學讀書。後來他參加共產主義青年團,擔任共產主義青年團南靖縣委委員、龍溪縣學生聯合會主席等職,主編《龍溪縣學聯會月刊》。民國16年(1927年)6月23日,被捕入獄。因他是華僑子弟,泗水中華總商會、新加坡中華總商會致電漳州國民黨政府,要求釋放張慶重。國民黨地方當局被迫將他釋放。民國18年5月10日,張慶重出國謀生,定居荷屬東印度(即今印尼),開設新錦興商店。經過10餘年努力,發展為福利公司,內設有出口公司,餅乾廠、糖果廠、玻璃廠、咖啡粉廠、制罐廠,並代理輪船航務,職工1400餘人。成為印尼泗水著名僑商。抗日戰爭前期,張慶重任泗水海產公會主席,他以公會名義,發動獻金救國,並徵得集體贊同後將公會公積金捐獻給祖國。又議定凡由“萬和源”貨輪運載泗水魚乾,每擔多收1元救國金,資助祖國抗日戰爭。民國31年2月,日本占領印尼,張慶重的工廠被占用,庫存被洗劫一空,銀行存款被凍結,自己被日寇逮捕入獄。民國34年8月,印尼獨立,張慶重收回原有公司和工廠,再度苦心經營。數年後,福利公司生產勢頭比戰前更為興旺。1960年,張慶重把資金移往香港,集股開設中華國貨公司,自任總經理。1967年他又由香港遷往新加坡,組織源源船務有限公司,擁有萬噸級客、貨輪34艘。70年代,張慶重在新加坡開辦新僑船務有限公司,兼營中國租船公司及中國遠洋運輸公司代理業務,自置萬噸級貨、客輪17艘,川行世界各地。1964年9月,他應國務院僑委會邀請,同夫人蔡翠英一道回國,參加15周年國慶大典。1961年,他捐資創辦曲江醫院。三年自然災害期間,他與張榮汀購買價值萬餘元坡幣的食物、藥品,賑濟家鄉災民。數年後,他投資11萬元興建南僑戲院,建築面積為1700平方米,內有1373個座位。1984年,龍溪地區行政公署為他頒發“熱心家鄉公益事業”一等獎。1985年,張慶重捐資15萬元人民幣,在南靖華僑大廈內興建面積為737平方米的“百歲樓”。1987年8月間,張慶重捐獻港幣34萬元、人民幣5萬元,作為興建南靖縣圖書館的費用。1990年10月,張慶重攜眷回鄉探親,帶頭捐獻港幣100萬元作為南靖縣華僑社會福利事業基金會的基金。此外,先後捐獻電影放映機、救護車、老人“度歲金”,捐建石拱橋、鋼筋水泥橋、塔下村公路及村內水電高壓線等。張慶重在華僑社會中頗孚眾望,歷任泗水海產公會主席、泗水漳州同鄉會主席、香港中華總商會名譽會長、香港福建同鄉會副理事長、新加坡漳屬總會主席等職。1992年2月4日,張慶重病逝於新加坡,享年82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